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我国的国际战略经历了两大阶段 ,其主导价值取向也由意识形态至上转换为国家利益至上。本文从分析作为价值取向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开始 ,论述了我国国际战略价值取向转换的过程及其理论和依据 ,并对 2 1世纪我国国际战略的价值取向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核心利益的内容不同,且由内容反映出的特点不同,使得两国在国家的国际战略取向上出现明显差异。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国家完整、国家安全、国家稳定和国家发展。美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包括对安全的全面维护、保持美国经济强大、对普世价值的捍卫和维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中国核心利益的特点是内在、防御和维稳,并且宏观模糊;美国核心利益的特点是外向、进攻与改变,并且全面具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角色转变将引起国际关系结构性的变化,中国外交进展的程度和影响力,是影响中国外交战略构建的主要因素.中国外交战略筹划的基本思路是战略观念和思维方法的不断创新,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与主权利益的有效维护,营造稳定的大国关系和周边关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或未来可能拥有的外交资源和国际机制,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刘美武 《理论界》2012,(3):162-163
本文从国际关系交往的利益逻辑出发,抽象出国际关系的利益行动模式,指出自由主义价值观与国际关系利益逻辑内在同构。通过对自由主义价值源流嬗变的考量,提出核心价值的命题;在定义核心价值内在规定性的基础上,提炼出和平、独立、平等、正义适格国际关系核心价值;以和谐世界理念统一国际关系核心价值,阐明了和谐世界是国际关系核心价值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与人民根据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出的伟大战略抉择.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是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所扮演角色的追问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同时会加速解构西方传统霸权崛起理论在国际社会的习惯性影响,开辟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平发展的成就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构成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国际传播的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和平发展理念的国际传播,必须继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着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睦邻友好关系,打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期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仍处于冷战后的重大调整和形成时期 ,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和大国关系对于未来国际关系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冷战后中俄美三国构成了新的大国战略关系 ,国家战略利益成为影响三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它们既有共同利益并开展合作 ,也存在战略利益的竞争和冲突。应对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 ,中俄相互借重、共同牵制美国成为中俄美关系的重要特征。坚持独立、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冷静、理性地对待和发展中美关系 ,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推动建立多极世界格局和国际新秩序 ,将成为 2 1世纪中国外交的战略性抉择。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际合作理论:比较与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都基于国家利益来解释国家的政策行为选择。理性主义从国际无政府状态推导出国家自助体系和国家的工具理性,以效用最大化和战略博弈来解释国际合作。但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认识分歧,分别以权力和制度为核心变量,对国际合作的前提、内容、形式和稳定性的界定各有侧重。建构主义强调国际关系的社会建构性质和文化选择,以规范和认同为支点来分析国家行为,认为国际合作是国家社会化的结果。三派国际合作理论既有独特的效力又存在局限。可以通过吸纳各派合作理论的基本概念,构建一种综合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从科学哲学的角度探讨国际关系的理论问题,提出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的对外行为是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认为国际关系的科学体系应该包含国际关系系统、国家与其环境的互动模型、国家与其环境的关系状态及其变量.国际关系系统是国家系统的对外关系子系统,包含国家、国家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国家对外战略三大要素.提出国际关系科学性的三大前提:国家行为理性原则,国家对外行为统一原则和国家利益最优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当代国际关系伦理视闽中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伦理追求国际关系的向善之道,是近代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当代国际关系伦理主要包括三个历史向度,其最新发展趋势是以"类伦理"为核心的国际关系伦理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倡导的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伦理的内在要求与我国对理想国际秩序的诉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和而不同的发展观,多元共存与和平竞争的文化价值观,以及自身利益与他国利益相协调的利益观.和谐世界外交理念与政策,对构建国际关系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世纪中国的国际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绍邦 《河北学刊》2003,23(6):5-10
国际战略概念是战略概念从军事领域向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领域扩展的产物。科学的国际战略,应该是主权国家的对外战略谋划符合国际局势及其国际环境。因此,新中国的国际战略随着国际环境的变迁曾有过四次重大调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客观认识我国的国情与综合国力,明确我国现阶段的国家利益,加强对我国国际战略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王晓昌  葛茂林 《河北学刊》2007,27(5):213-216
由于当前市场经济原则的泛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建设法治管理的缺位,放任了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价值取向,随心所欲,致使部分大众传媒错误地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抛弃了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义使命,误导了国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费。因此,确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优化大众传媒的价值取向,用先进文化培育公民人格,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而融入现行国际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之路。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解决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中实现自己的国家发展目标。新中国外交战略以独立自主为战略核心,以联盟为策略手段,以第三世界为依靠力量,巧妙利用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使新中国走上一条以挑战者身份走进现行国际体系的特殊途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重要一维地位的确立,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发展状态的清醒认识和对当前社会矛盾态势的认真反思,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使命的高度自觉.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致经历了意义和谐、政治和谐和利益和谐三期发展.利益和谐,将人作为利益协调的核心,既蕴含了社会建设的价值取向,又明示了社会建设的实践路径,还总括了社会建设诸多基本内容,必然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当代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中美全球战略视角下的中国劳动立法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中劳资对抗的角色预设影响了正常与反常的判断,在国际政治、经贸关系中,敌友选择决不是抽象的概念选择,"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的对外开放,须以自由贸易作为外部环境,美国商会支持自由贸易,而美国工会反对自由贸易.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一些战略研究者提出"第二种选择"的新战略,核心是将国家利益包装为阶级对抗,以影响中国的价值判断.我们应当警惕这种新战略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相似文献   

15.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我国国际战略方针的核心原则。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国和平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新变化都要求我们长期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原则,长期坚持该战略原则也是对冲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压力的战略需要,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应继续坚持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原则统领我国的外交工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同时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体系核心问题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以体系的方式存在,通过结构在过程中的演变而转型.国际体系的核心问题与结构类型密切相关,随着结构由“倒丁字形”和“金字塔形”向“菱形”和“纺缍形”演变,国际体系中的核心问题逐步由“稳定”向“和谐”转型.由于体系外行为体持续大量融入,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体系出现了集权化、制度化和合法化趋势,造就了与霸权国密切合作的“国际中产阶级”和处境维艰的“国际弱势群体”.在全球国际体系“中产阶级化”的情况下,国际弱势群体处于利益受损和高压失语状态,只能通过以卵击石的非对称冲突表达利益诉求.这种强制性利益表达虽然无法撼动整个国际体系,但却是体系趋向和谐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7.
南南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取得巨大历史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内外部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为南南合作的升级提供了价值取向和政策支持.新型南南合作主张在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命运共同体,推动发展中国家形成共同的发展空间.新型南南合作对发展中国家和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整合公共空间、提供公共产品,提升南方国家的国际话语权.新型南南合作需要建设共享模式的经济发展结构、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有序的成长机制以及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国家间的信任问题作为学科热点问题研究是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前,诸多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习惯于将国家间的互信称之为战略互信,而且将建立信任措施、信任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提升到维护国际安全与地区稳定的战略高度。当前的国际社会无法诠释和约束不可预测的极端行为,这就需要一种筹划和指导国家间或国家和国际组织间为维护总体利益和安全而建立相应的信任机制,即战略互信。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时刻关注着国家利益,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制定我国的国际战略。国家利益原则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核心。 (一)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和重大意义。 1.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是国家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的总称,其核心是主权问题。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和国家独立的基本标志,一个国家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维护国家利益的问题。在人类社会还按一定区域划分为一个个不同国家的情况下,国  相似文献   

20.
民国外交呈现了一个弱势国家在参与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时所面临的矛盾与特征:国际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遵循国际规则与维护国家利益、法理上的独立与事实上的自主等。因而,以中华民国融入国际关系体系为主要线索,根据构建现代民族国家和加入国际关系体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揭示一个弱势国家在国际化进程中所普遍遭遇的矛盾,这是研判民国外交的分析架构,也是探讨20世纪中国参与国际关系体系的基本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