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运普  刘士成 《兰州学刊》2011,(10):199-201
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党不断的理论创新,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程度,这些共同构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条件。其中,党的理论创新是根本;全体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模范作用是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是主渠道;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教育程度是基础。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力。  相似文献   

2.
解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解的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指从适应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官方走向民间、从学术走向大众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解,可以肯定的是,代表中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质的规定性,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共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量的规定性。为此,我们应从群众需要视角、吸纳民间力量参与、立足日常生活创新理论传播方式、领导干部发挥示范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西方传统政治思想是孕育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理论武库与文化土壤。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人民群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影响问题,尽管在马克思主义问世之前的绝大多数政治思想家那里还得不到科学系统的研究解释,但他们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特别是其中那些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因素的卓越见解,自然成为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得以产生的重要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  相似文献   

5.
理论创新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今中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进一步展开理论创新的新起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探索起点及思考框架,我们应当从三个方面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辩证法,即深入认识理论创新中现实性原则所内涵的辩证法,正确把握当下现实与过去历史及未来理想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认识理论创新中科学性所内涵的辩证法,正确把握学科划界与学科融合、科学规范与政治指向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认识理论创新中主体性原则所内涵的辩证法,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随时代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进程中积累了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坚定理论信仰与破除迷信相结合,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认真反思并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历史意识;立足中国现实且深刻把握中国国情,牢固树立理论创新的国情意识;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期待,不断夯实理论创新的群众基础;契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理论创新的鲜明民族特色;塑造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群体,培育理论创新的核心主体。这些基本经验,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反过来又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这种指导作用,便是我们所说的理论灌输。在革俞战争年代,我们党正确掌握了灌输原理,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使广大群众的阶级觉悟得到提高。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我们还要不要继续坚持灌输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呢?这是新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回答的一个原则问题,也是关系到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的理论指导作用的重大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下面就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理,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来源于党中央领导集体和人民群众这两大主体的需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贴近群众的理论思想.也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倡导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全党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人民群众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关键方式.  相似文献   

9.
宋一 《天府新论》2009,(3):25-28
从要素方面看,中国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要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介要素,中国具体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体.这三个方面要素相互作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过程.从系统与要素关系看,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具体实践改革与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探寻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科学化的基本规律,对“如何促进理论创新科学化”进行了自觉回答。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创新科学化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服务人民群众是理论创新科学化的价值旨归,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理论创新科学化的本质要求。科学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坚持“四个辩证统一”即:文本研究与把握精髓的辩证统一,国际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体系的完备性与理论的开放性的辩证统一,探索真理与反倾向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科学化是全党的责任,必须自觉地提升主体的创新能力,需要创造性地抓好全党的理论学习工作,培养和造就;毛素质的理论队伍。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马克思主义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应该是人民群众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动或强制信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期,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严重挑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需要。只有认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范畴、动因以及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才能增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性认同,使人们自觉地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有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四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中的重大问题,涉及到党能否使自己的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完全能够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寻找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人民群众谋求利益,这是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和全党上下的“奋斗目标”。践行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不是我们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新发明”,而是与时俱进的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丰富和深化,是这一理论在当代中国的鲜活运用与发展。因此,全面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理论的深刻内涵,并以此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才能更好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理论蕴藏着极富价值的创新精神。学习研究邓小平理论,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真总结和领会邓小平进行理论创新的源泉,以推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其中,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思想源泉;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实践源泉;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群众智慧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重要源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内在源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文明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外在源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本身是创新的产物,不断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生命力的源泉。站在时代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于时代主题、时代课题作出科学分析和深刻把握,明确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战略地位,是理论创新的前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创新的方法论基础,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才能掌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才能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真正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是理论创新的力量源泉。在理论创新中逐步形成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统一起来,为我们判定理论创新是否正确、有效,提供了完整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能够掌握广大人民群众,究其根本在于它的理论与现实高度契合.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应着力改进理论宣传和研究,使其最大可能地与现实社会发展相契合,又应按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着力实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最大可能地使社会现实发展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相契合,从根本上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使其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认同和信服.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又基于当代世界变化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勇于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成为理论创新的典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创新所应坚持的价值取向,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创新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既要重视宏观规律的把握,也要重视微观要素的剖析。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之一的群众要素,包括了群众路线、群众实践、群众智慧和群众利益等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过程中,群众路线是基本途径,群众实践是理论来源,群众智慧是创新源泉,群众利益是根本目的。对群众要素的研究,将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2017,(8)
习近平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运用于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群众利益与中国梦的有机结合,提出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是党和国家长期奋斗的根本目标。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理论来源除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长期与群众打交道的工作实践以及家庭的家风家教等。梳理和归纳习近平人民群众观对于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勇于理论创新,善于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成果、新理论去指导中国革命的新实践,并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头脑。这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最重要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