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状语带"de:,这个"de"写作"地"还是写作"的",即和定语后头的"的"是分是合曾经有过争论,现在的教科书和语法书通常写"地",这似乎已成定论.其实,"的"地"分合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一1.0 定语后头的"de",20年代到40年代曾经分别写作"的"和"底","底"用作表领属关系定语的标记(我底书/中国底瓷器),"的"用作表非领属关系定语的标记(新的书/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的问题纠缠几千年,难有一个定论,网络时代为传统的"知"与"行"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网络使得认知和实践的手段更丰富,使生产更便捷,使人与人交往的形式更多样.但网络的虚拟性也使得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信息的提取,以及人们之间的了解产生一定的困难.中国要在网络时代崛起和赶超其他国家,必须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才能创造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3.
在孔子那里,弟子们对"仁"的再三发问表明一则仁并无定论,二则仁只有在不断的追问或追寻中才能得以成就.在对其中两组"问仁"对话场景的生存论分析基础上,认为"君子不器"、"游于艺"是切入"仁"的两个常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的路标.在这两个路标的指引下,对仁道所展现着的生存样态就有了一种本真的领会"不器"说的乃是君子的"游"戏,亦即"游"入虔诚、自得的乐境.  相似文献   

4.
"先天"、"先验"、"超验"分别作为康德哲学的 a priori、transzendental、transzendent的译名,在中国的广泛使用由来已久,但多数学界中人对它们的具体源流并不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学人对康德哲学的研习背景,回溯到日本学界开始研习康德的时期,逐次考据这些译名何时何地产生,何时及怎样进入中国,梳理和呈现中国学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关于这些译名的讨论和争论.  相似文献   

5.
“翏”字考     
"翏"作为声符孳乳出一系列形声字,对于其字音至今仍未有一个定论。文章在探析"翏"字形体演变的基础上,对其读音作了进一步考证。在适当补释字义的同时,还考察了其作为声符的示源功能。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元理论问题.早在第二国际时期,梅林和普列汉诺夫等人就制订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阐释方向.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正统"阐释提出了质疑,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哲学".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确立之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获得了一个"权威性"定论.这一时期,一些苏联哲学家针对"教科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反思.在中国,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的讨论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哲学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再度兴起.无论以何种方式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都要以经典文本为依据.这涉及到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时期文本中所呈现出的思想的阶段性、异质性和批判继承性,以及如何在整体意义上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科学二重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音乐领域,通过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衍生出了"原生态唱法"的概念.加上中国音乐界现在公认的"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现在就有了四种声乐唱法.唱法的分类有其内在的规律,原生态唱法到底是个什么概念?理论界尚无定论,由此引发出对唱法分类的思考是我们音乐工作者不得不去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元人《录鬼簿续编》一书的发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籍贯才有了明确定论。但自20世纪代八九十年代起,关于罗氏籍贯的争议再起,先是"罗贯中太原人"误写说的提出,然后是山东学者"两个太原"的论定,再到近年"两个罗贯中"的提出。这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很有必要澄清。  相似文献   

9.
说“清闲”     
由于对"清闲"一词的含义尚无定论,在古籍传刻中易被讹为"清开"、"清问"、"请问"、"请间"等形式,影响了古籍整理和研究者对文义的准确把握.此词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燕居"与"闲居",此二词的区别在于是否避人.<汉书>中,二词合并产生名词性短语"清燕之闲"或"清闲之燕",特指皇帝与臣子避人谈话,省略为"清闲".晋以后,"清闲"成为动词,表示两人避人谈话,但只强调形式上的秘密性,对谈话者的身份、谈话内容没有特别限制.北宋时,专制集权加强,士人言辞也受到影响,"闲居"与"燕居"被理解为皇帝专用的名词"清闲之燕".就连当国权臣也不宜使用,遑论士人了.元代以后,表示避人谈话的"清闲"更是罕用.  相似文献   

10.
"REALISM"是文艺学中一个极其常见的术语,它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引进中国以来,经历了"REALISM→写实主义→现实主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从"REALISM单纯作为术语的本土化进程"和"REALISM作为一种理论形态的本土化进程"两个方面,对"REALISM→写实主义→现实主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进行讨论,试图理清从"REALISM"至"现实主义"这样一个转变在中国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电视实现栏目化后,"栏目"便成为电视界讨论的话题之一.文章就电视栏目化的内涵、特征、定位及其评价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双重观看”——陆文夫《美食家》文本意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文夫的代表作《美食家》早在1983年发表时便受到了关注,有关对它文本意蕴的考察也有基本的定论。然而,20多年来对其两层内涵的界定,理论缘由支撑不足。人们对作品主旨的延展性思考也缺乏深入。细读作品,《美食家》留给读者的不仅有历史蕴藉、苏州风情,而且满含人生况味、现代品性。因此,解读《美食家》需用"双重观看"的视角。陆文夫以多彩之笔为人们描绘了丰富的"美食"世界。  相似文献   

13.
安阳方言的副词"可"分为两个,一个是评注性语气副词,一个是高量级程度副词.文章首先重点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语义成分,即非现实信息性,进而讨论了程度副词"可"的附加语用色彩,并对其在程度副词系统中定位,然后讨论了评注性语气副词"可"与普通话的不同.最后附带谈了一下语义范畴以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修辞学界出现了"修辞学困境"论,对此,袁晖、宗廷虎、曹德和等学者不予认同.本世纪初尤其是最近几年,修辞学困境论颇为流行并达到了高潮,王希杰、郑荣馨等先生进行了反批评.困境论出现的原因,困境论对修辞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学术争论应遵循的原则,这些问题值得关注、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双星之一的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Iser)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暗隐的读者"的概念,其所讨论的读者与文本互动关系的焦点就是读者与文本通过"空白"进行的交流过程.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每一瞬间不同的张力结构.这一概念符合艺术规律,对作家、读者和批评家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联系古希腊哲学家对"名称"的讨论,从奥古斯丁的相关论述入手,探讨了奥古斯丁记号论的现代涵义.奥古斯丁以前的哲学家没有专门讨论记号,只在讨论名称时曾论及记号或符号.奥古斯丁则对记号作了系统地探讨.他给记号下了定义,阐明了记号的本质,并揭示了记号的作用.奥古斯丁是西方符号学的先驱,他的"记号论"属于语义学研究,他的观点启发了一批对现代符号学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现代西方哲学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的是一个长期争论而无定论的问题。作者对过去的争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应当引入新的概念和理论。文章结合具体实例论证了《三国志演义》创作方法上的三条基本原则,指出它提供给人们的历史是一部“现实主义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又称龙文化,学术界历时最久的"龙"讨论至今仍无定论。其实,对中国龙蛇文化,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要考虑到蛇进化的因素。上古的龙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动物:大蛇。上古传说及典籍中"豢龙、御龙、食龙"等是古人驯养大蛇为食物和工具的社会生活实录,与西周后以象征符号出现的龙意象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什么是“雅”,前人已做过不少研究,然而始终难以定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字源学和音乐的角度,考察“雅”作为华夏正声和一种音乐风格的含义,并进一步讨论“风”、“雅”、“颂”之分实为“主声”而非“主义”之证.  相似文献   

20.
契丹小字《郎君行记》的首三字表示"大金国"。其中对于意为"金"的契丹小字,前人曾为它构拟种种读音,但迄今犹无定论。《博州防御使墓志》中出现的另一个契丹字,据其语音可能也表示"大金国"的"金"。通过两种不同写法的"金"的对比,构拟了意为"金"的单体契丹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