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5):56-56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相似文献   

2.
王羲之是因为和王述矛盾激化而辞官的传统说法不全面.王羲之与司马昱之间、琅琊王氏和司马氏之间,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以及它们与东晋权臣桓温之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导致了王羲之的辞官.所以说,王羲之的辞官是东晋门阀士族内部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东晋书圣王羲之,世称“王右军”。但王右军之“右军”,文献记载不一。一云“右军将军”,一云“右将军”,今多从《晋书》作“右军将军”。通过分析唐修《晋书》以前各类文献对王羲之官职的记载,结合东晋的品秩,纵观王羲之一生仕历,认为王羲之任的是“右将军”而不是“右军将军”,右将军会稽内史也不同于一般的郡守。  相似文献   

4.
《]晋书.王羲之传》载王羲之在晚年"穷名山"、"泛沧海"之事。这并非一般的山水之游,而与其道教信仰有关。王羲之所游之"沧海",很可能在东海中的舟山群岛。  相似文献   

5.
唐太宗推崇王羲之书法,从而奠定了王书的独尊地位。唐太宗“崇王”,有下列缘由:统一的大唐帝国呼唤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的书风,这也符合太宗的文治之需;太宗书法受精通王羲之书法的虞世南浸染,太宗爱屋及乌,增加了对王羲之书法的感情;另外,又凭借道教的影响,王羲之书法终于被唐太宗推上了第一把交椅。  相似文献   

6.
王羲之“书圣”桂冠在东晋断不可得,本文试分析了王羲之书法声名大振于唐的别因。  相似文献   

7.
入木三分     
晋代书法家王羲(xī)之的字,雄劲不失秀丽,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王羲之曾随皇帝去北郊祭地祭祀,皇帝见写祭文的木板由于久历风霜,已被腐蚀得残破不堪,当即命王羲之重写一块。王羲之大笔一挥,一排排苍劲浑厚的字迹就呈现在木板上,当匠人们拿去刻字时,不禁大吃一惊:“天哪,这  相似文献   

8.
王羲之以完美的技法和婉媚的风范,影响了此后整个中国书法的进程。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代帝王,大力揄扬王羲之,为王氏书法地位的确立,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这主要得益于王羲之自己非凡的书法成就及人格正气,但亦是唐代艺术上强调合南北之长,缔造一种文质彬彬,统一的审美风格与倡导雅正的书法风格的历史趋势使然,更是大唐王朝加强政治统治,教化民风世俗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是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盛名的中国东晋书法家。关于他的生卒年 ,自古以来 ,说法多种 ,争议不绝。近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文学》卷与《美术》卷 ,虽各有说法 ,但仍大抵沿袭于《晋书》所言的“五十九寿”的范围内。本文依照《晋书》、《世说新语》 ,及王羲之的墨迹等古籍 ,从王羲之及同时代的名人的活动史料的考证入手 ,证实了王羲之出生在西晋太安二年 ( 30 3) ,去世于太元四年 ( 379) ,享年 77岁。关于王羲之何年任江州刺史 ,古今史论之中大抵指为咸康六年 ( 340 )。本文依据《晋史》 ,考证为 :王羲之约于永和元年 ( 345)至永和三年 ( 347) ,任此职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是魏晋时期道教信仰的代表人物之一,书帖是研究王羲之信仰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材料。一般而言,学界都接受"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的说法。然而,如果细究王羲之书帖中所见的道教信仰形态,章仪、服食与养生,可知其与五斗米道的关联仍是模糊的。因此,可以围绕王羲之的书帖,在深入分析书帖内容基础上,尝试将书帖与道教经典文献对参,重述书帖中所见的王氏的道教信仰与实践,依此说明:王羲之在信仰实践中使用的章仪继承了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首过疗疾的观念,但在形式上是否属于"张氏五斗米道"仍存疑;王羲之的信仰实践不能脱离两晋之际士族的信仰"常态",并不能将他的信仰简单归结为"张氏五斗米道"或"天师道"。  相似文献   

11.
《王羲之爱鹅》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记叙了东晋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四件小事,这些生动有趣的小事,按其内容分为两类:一类关于爱鹅,表现他的任率性格;一类关于书法,反映他的书法为当世所重的情形。文中所表现的王羲之行为怪诞可笑,不合常理:因为"性爱鹅",可以兴师动众携亲友乘车马往而观之,可以委屈自己为道士抄写《道德经》易换;见几案滑净,就挥毫书写,见老妪卖扇,就擅自题字,当老妪要求题时又笑而不答。种种举  相似文献   

12.
王羲之出生之际,正是西晋王朝亡国之时。其时,是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王氏家族与司马家族新亭对泣、仓皇辞庙,退守江东。史称“永嘉南渡、衣冠过江”。王氏家族南迁后,他们的居住地问题,一般都用“西晋末年移居江南”一说来一笔带过。经考,王氏家族西晋末年移居地为晋陵(今江苏常州)。王羲之生年,学界有5种推定,《辞海》选的是“公元321年-379年说”,依此说,王羲之应生于晋陵。《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选的是“公元303年-361年说”。依此说,王羲之长于晋陵。  相似文献   

13.
五羲之补联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家门的春联常被人揭走。一年,他忽然在门上贴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对联,人们以为不吉利,都摇头走开,谁也不揭了。到正月初一,王羲之在上下联各被了三个字: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南朝宋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伯子《临川记》载:在临川城东的新城山(今抚州市第三小学一带)上有王羲之墨池。王羲之是晋朝的大书法家,传说中他的墨池遗迹,除临川的以外,浙江会稽、永嘉、湖北蕲水、山东临沂、江西庐山等地也有。不过,其中以浙江永嘉和江西临川的最为出名。浙江永嘉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永嘉积谷山上有宋朝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的“墨池”二字,江西临川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宋朝大散文家曾巩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著——《墨池记》。  相似文献   

15.
蒋勋 《今日南国》2014,(11):44-44
卫夫人,东晋女书法家.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其门下,学习书法.她教授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更是三堂人生课. “点”:高峰坠石 卫夫人带领王羲之进入视觉的“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习这个“点”,感觉这个“点”.她要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以后接触纸面所留下的痕迹,顺便还注解了四个字:“高峰坠石”. 她要王羲之去感觉一下悬崖上有块石头坠落下来,那个“点”,正是一块从高处坠落的石头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言:"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不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常言道"书如其人",王羲之的书法风采为何不像王家子弟,而像谢家子弟呢?通过分析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与谢家子弟的气质风采,深信袁昂之言不虚。  相似文献   

17.
据说,晋代大书 法家王羲之,有一年 搬到一个新的地方 居住,正值大年三 十。大家都在做过年 的准备工作,有的已 经写好了春联。 当天上午,他叫 儿子王献之拿来笔 墨纸砚,欣然挥笔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春联。不料,春联刚贴出去不一会儿就不翼而飞了。原来,当地的群众都知道王羲之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书法家,大家都把他的墨迹视为珍宝,千方百计地寻觅收藏。不用说,这副春联是被人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又写一副“莺啼北里,燕语南郊”,叫儿子再贴到大门上。结果还是“飞”走了。王羲之暗自好笑,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又写了第三副春联“祸不单行,福无双至”,用刀子从中一裁两段,贴  相似文献   

18.
老翁朝廷献假“字”,李世民密谋真墨宝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尤重王羲之的墨宝。他在未登基之前就曾立下誓言:日后若手中有权,一定要把王羲之的耀宝全部弄到手。李世民登基称帝之后,正足百废待兴的紧要关头,却不忘寻找王羲之的真迹,开出重金收购《兰亭序》。  相似文献   

19.
学界研究王羲之的书法造诣,取得了丰富精深的成果,而对其诗文作品的探讨则往往集中关注《兰亭集序》等少数篇目,着意探析道教与王羲之此类作品内在联系的成果,更是少之又少。深入解读王羲之诗文、书牍、信札等作品蕴含的道教意象,对于全面把握一代书圣复杂多面的思想构成、重新认识其文学造诣和成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羲之《杂帖》全面展现了他的政治立场、处世态度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他在东晋名士中的典型性。《杂帖》作为研究王羲之的珍贵材料,其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