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经营管理者》1999,(8):26-27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有关企业组织形式的理论和实践层出不穷,如“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精益企业”、“无边界组织”、“战略联盟”等等。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今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们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所有理论的核心都是关于知识和学习的,强调的都是如何促进组织学习、增加组织知识。因此,在此将它们统称为基于组织学习的企业组织形式。 一、基于个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组织的环境适应性及生存战略--基于知识供应链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在经济生态系统中,由于组织学习能力的不同,企业具有对环境的不同适应性.本文构建了从个体知识到组织知识的组织知识供应链模型,根据知识供应过程,本文区分了组织的静态适应性、动态适应性以及临界适应性三种不同适应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了企业的三种生存战略,它们是产品中心战略、能力中心战略以及组织学习战略.  相似文献   

3.
“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易滋生知识共享敌意行为,进而阻碍组织的知识学习并影响创新活动的开展。文章通过回顾已往文献,分析了“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知识共享敌意产生的原因,从社会决策视角入手,基于公平准则机制,提出将均等模型、互惠模型以及情绪模型作为克服知识共享敌意的有效路径,并通过模型做出了降低知识共享敌意的详尽分析,最后对此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疏礼兵 《管理学报》2012,(2):219-224
在有关知识转移过程机制的国内外研究基础上,着重从团队层面揭示了企业研发团队内部技术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和内在机理,进而借用NONAKA等的模型思想,设计了研发团队内部技术知识转移的途径框架,解析知识转移的具体途径和方式,从研发团队内部技术知识转移视角为我国企业自主性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提供了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5.
组织知识转移与学习能力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转移可以为组织带来比较竞争优势,而组织学习可以提高其对未来不确定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两者的共同作用可实现组织的持续成长.在回顾关于组织的重叠知识、知识转移以及学习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了重叠知识与组织知识转移,以及与组织学习的关系;从组织生态学角度构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论证了重叠知识可以充当优化知识转移效率与组织学习能力的调节器;最后给出了一些知识转移的管理寓意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组织学习方式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知识的基础观理论,尝试从外部知识获取的视角出发,探索组织学习方式与组织创造力之间的内在机理,根据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信息偏重的不同,构建组织学习方式影响组织创造力的外部知识获取路径.采用问卷调查收集275个有效的企业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探索式学习通过影响市场知识获取进而推动技术知识获取,最终影响组织创造力的作用路径,利用式学习则主要通过对技术知识获取的促进影响组织创造力,技术知识和市场知识获取在组织学习影响组织创造力过程中扮演不同的中介角色,探索式学习能更有效地推动外部知识获取,从而对组织创造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创业学习在商业模式设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会陷入“信息茧房”效应当中,那么信息茧房是否会对创业者的商业模式设计决策产生影响?基于商业模式研究的认知视角,从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两个创业学习层次出发,构建创业学习驱动初创企业商业模式设计的逻辑关系模型,同时考虑大众传媒环境下的信息茧房现象在此间存在并对设计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322名创业者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创业过程中,组织学习与创新型商业模式设计相匹配;信息茧房客观存在于创业学习驱动商业模式设计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业者的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研究校企合作中组织知识创新的内部结构,探究其运作规律,可以更好提升高校和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通过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SECI模型理论,将组织知识创新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和四个阶段,构建组织知识创新共时和历时结构图,并从知识转移的视角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校企合作中组织知识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现了系统集成的思想,本文以协同学为基础,从自组织理论视角分析了高校创新能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复杂性科学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具有自组织特征的"B-Z"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高校知识生产能力、知识传播能力和知识转移能力构成的Logistic模型,通过稳定性分析与仿真模拟,讨论了高校三个能力子系统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并进一步确定了主导能力要素的序参量模型,并且对我国31所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演化规律进行了验证性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过调整内部能力结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定量的分析视角与科学的政策讨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宋艳双  刘人境 《管理科学》2016,29(4):94-103
组织学习可以提升企业对动态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已有的组织学习影响因素研究,更多地关注组织结构、信息技术、环境动态性等外部情景因素对组织学习的影响,很少考虑组织内个体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不同个体由于教育背景、专业领域、认知模式等的差异,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知识距离的存在使个体获取、吸收和使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并将对知识学习的效果产生影响。 基于个体认知视角,运用多主体仿真方法,考虑不同个体之间的知识距离,对经典的组织学习计算模型进行补充和扩展,引入知识阈值限定知识距离的波动范围,分别在阈值相同和阈值异质性两种情况下,探讨知识距离的不同阈值对组织学习绩效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阈值相同情况下,组织平均知识水平随阈值变动参数的增加而不断提升,当初始有近一半的个体有机会发生知识交互时,通过学习最终能够实现网络中几乎所有个体的充分交互,从而使组织知识水平达到最优;阈值异质性情况下,由于社会分类效应的存在,不同类型个体之间很难发生交互,从而限制了个体对最优知识的搜索能力。在相同的平均阈值变动参数下,阈值异质性组织的平均知识水平低于阈值相同组织,但随着平均阈值变动参数的增加,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随着知识交互范围的增大,个体间的理解和沟通不断增强,知识也将逐渐趋于一致。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放松模型主要控制变量的假设之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研究结果厘清了知识距离与组织学习绩效之间的影响关系,为组织学习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组织学习实践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如优化人员构成、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营造良好的组织学习氛围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实证研究组织学习对员工—组织匹配的影响及知识惯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对一致性匹配和互补性匹配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验惯性和学习惯性在学习承诺、分享愿景和开放心智对一致性匹配的影响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络组织的知识管理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组织作为应对全球化、消费者偏好改变、技术进步与产品更新速度加快等问题而产生界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中介组织得到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随研究的深入众多研究者对网络组织的知识管理这一领域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从"能力"、"动机"及"机会"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思路,探讨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管理的敏捷组织学习二维度模型框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壮  樊治平 《管理科学》2004,7(1):45-52
如何在知识管理先进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组织学习,是当前企业管 理的主要研究问题之一. 在剖析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组织学习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知 识管理的敏捷组织学习二维度模型框架. 在该模型框架中,充分考虑了组织学习的核心内容, 并围绕学习主体和学习工具的互动关系,对组织学习过程进行了构建. 文章不仅详细给出了该 模型框架的建立过程以及实施要素、原则和方法,而且通过一个案例具体说明了该模型框架在 企业项目建设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很多研究者关注企业组织环境下个体如何获取和输出知识、以及个体获取和输出知识与其前因和结果的关系,但是,这些研究至少在以下两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未考察个体获取和输出知识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机制,二是鲜有研究将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同时纳入研究范畴中。本研究的目的正是希望针对以上问题,考察企业环境中个体获取知识能力和输出知识能力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对216个样本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获取知识能力能够提升个人组织公民行为,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输出知识能力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个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相关理论,而且为企业推动组织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企业管理实践中,只有在组织中对人们"获取知识"和"输出知识"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体组织公民行为,更好地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动组织的可持续生存和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A vibrant body of literature on social practice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underlying perspectives that shape the way practice-based scholars contribute to theory building about organizational phenomena has escaped scholarly attention. It is of pivotal importance to examine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social practices and understand the process by which new practice-based knowledge is developed. Our study addresses this gap by disentangling how researchers have adopted the knowledge, materiality, ethics, and politics perspectives that – as past influential work has informed us – are particularly relevant to practice-based theory building. In so doing, we categorize the body of literature into theme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organizational phenomena examined by social practice scholars: practice boundaries and coordination of work, technology at work, strategy formation, local particulars structuring everyday work, and transformation of work practices. By uncovering how scholars adopt the four perspectives within each theme, our review shows that scholars (i) predominantly adopt the knowledge perspective, (ii) neglect the politics perspective when looking ‘inside’ a social practice, (iii) strikingly de-emphasize the ethics perspective, and (iv) isolate each of the four perspectives used in theory building. We then examine in detail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work for future research on social practices and conclude with a number of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suggestions.  相似文献   

16.
组织学习的过程模型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7,他引:9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国权  马萌   《管理科学》2000,3(3):15-23
组织学习是当今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 .本文对现有的组织学习过程模型进行分析 ,指出其不足并加以改进 ,建立了修正的组织学习模型 .基于此模型 ,本文分阶段讨论了影响组织学习的各种障碍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最后 ,应用该模型对国内外两个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以加深读者对组织学习过程模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157家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技术授收双方互动和知识创新分别对组织学习与技术转移绩效关系的调节与中介作用。结果显示:组织学习对技术转移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授收双方的互动在组织学习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知识创新在组织学习对技术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论有助于理解组织学习影响技术转移绩效的机理,使组织学习理论能够更好地指导技术转移实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会资本和企业家精神被认为是新兴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虽然很多学者认为组织学习在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组织绩效之间起了中介作用,但了解“如何发生作用”的知识要远远难于“是什么”,并且极少有研究给出实证结果。在转型经济中类似的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以中国江苏和广东两省的676家新兴企业为被试对象,对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是否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学习影响组织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在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组织学习—组织绩效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提升组织绩效的瓶颈。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business models affe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Using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data from 173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embedded in global manufacturing networks, this study shows that both efficiency-centered and novelty-centered business models affec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u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fficiency-centered business model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velty-centered business model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model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y showing the indirect influence of business models. This study may help manag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business model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20.
In an effort to clarify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to stimulate the debate on how an inquiry into organizational phenomena, in general,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particular, can be accomplished. Encouraging attention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various paradigmatic approaches, the paper focuses on critical theory, postmodernism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how these paradigms have contributed and can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in the subject domain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o this end, a paradig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s offered in this pape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s the study of learning processes of, and within, organizations, has attract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academe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ere is a plethora of studies o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which offer rich material for a paradigmatic review.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from alternative paradigmatic perspectives, with a view to generating more insights into the multifaceted, complex and changing nature of learning in contemporary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