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文章选取2004年至2011年家族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以外聘职业经理CEO为基准,比较分析公司财务舞弊发生后家族CEO更换情况,检验家族CEO更换是否具有明显的壕沟效应,力图找到影响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家族CEO舞弊后更换比例显著高于职业经理CEO;并且,我国家族公司也没有采用为保留家族CEO而更换公司CFO的"替罪羊策略"。文章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多数家族CEO兼任董事长,两职兼任的家族CEO在财务舞弊后的更换比例又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CEO。这表明在牢固掌控公司控制权的前提下,舞弊后更换家族CEO实际上是我国家族公司应对外界监管和市场压力的权宜之计,是另类"替罪羊策略"的表现。文章最后指出控制权过于集中是造成家族企业财务舞弊盛行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杰 《管理评论》2001,(5):62-63
去年夏天,入负盛名的《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教授瓦伦.本尼期和杰姆.期图尔的文章《别选错CEO》,文中描述了一个被他们称为“CEO动荡”的现象,该文称,公司CEO正以前所 有的速度更换,然而那还不算什么,因为在那篇文章发表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这一更新速度更是大幅上升,根据CGC的数据,2001年2月有119位美国大公司的CEO离开其职位,2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而2000年半年的CEO离职率比上半年增加了40%。  相似文献   

3.
付雅萍 《经理人》2007,(10):116-117
《经理人》“2007年度CEO痛苦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种种原因,CEO们的任期越来越短,而且绝大多数是。被企业主动换掉的。这种职业危机意识的加重,的确令CEO们痛苦——就算CEO再尽责,如果老板不满意,也一样可能被炒掉。但因为如此,CEO就能不要老枥心态吗?  相似文献   

4.
<正>CEO这个生气勃勃的“物种”正在快速变化,更像一个“濒于灭绝的物种”。三个CEO在同一天垮台,表明美国再也不会有“防弹CEO”。CEO这个生气勃勃的“物种”正在快速变化,更像一个“濒于灭绝的物种”。公司CEO日子难过对于美国CEO来说,10月11日是一个残酷的日子。这一天,三个在公众公司工作的CEO失去了工作。他们是安全软件制造商迈克菲公司的CEO乔治·萨梅纳克、科技网站集团CNET公司的CEO谢尔比·邦尼和银行控股公司Sovereign  相似文献   

5.
《经理人》"2007年度CEO痛苦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种种原因,CEO们的任期越来越短,而且绝大多数是被企业主动换掉的。这种职业危机意识的加重,的确令CEO们痛苦——就算CEO再尽责,如果老板不满意,也一样可能被炒掉。但因为如此,CEO就能不要老板心态吗?  相似文献   

6.
周建华 《经理人》2005,(8):22-25
想知道掌握着巨额财富的股东、董事长、CEO、副总裁们,他们心灵深处不可名状的痛苦吗?想知道春风得意的总监、副总监和部门经理们,他们心里有什么被扭曲的苦痛吗?想知道全国1200多名职场成功人士都是如何缓解痛苦,寻找欢乐的吗?第四年的中国经理人痛苦指数大调查中,将提供所有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瞿旭  杨丹  瞿彦卿  苏斌 《管理世界》2012,(5):137-151,156
公司创始人在公司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本文对会计违规背景下的高管变更中是否存在"创始人保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首创性地检验了这种创始人保护现象对高管变更中的"替罪羊效应"(CEO不变而CFO发生变更)以及"连坐效应"(CEO与CFO同时变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会计违规会导致高管更高的更换率;(2)当公司存在会计违规行为时,创始人CEO的更换率比非创始人CEO低,存在创始人CEO被保护的情形,即存在创始人保护现象;(3)创始人保护会增强"替罪羊效应",即在发生会计违规后,创始人CEO公司中CEO保留而CFO离职的概率大于非创始人CEO公司中的这种高管更换情况;(4)创始人保护会弱化"连坐效应",即在发生会计违规后,创始人CEO公司中CEO和CFO同时离职的概率小于非创始人CEO公司中的这种高管更换情况。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遏制高管变更中由于高管特殊的背景特征所导致的"保护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同时文章的研究结果还能为监管机构出台更加有效的高管监管和约束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CEO痛苦起底     
把伤口撕开给人看,才会引起疗救的愿望痛苦不已,解痛不止!“CEO”是大IT时代进入中国才开始出现的一个角色称谓,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著名舶来品之一。在逐渐壮大和成长的过程中,这一阶层的痛苦也越来越明显和深刻。《经理人》杂志《2006年度CEO痛苦榜》,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CEO这一特殊的群体,解读他们的痛苦,发掘他们的解痛之道。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CEO更替与公司治理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  刘小元  方刚 《管理学报》2009,6(7):918-923
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2002~2005年的数据,从CEO更替的视角检验了中国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即企业绩效差的CEO更可能被更换,但是这种有效性与正式制度安排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不相关,这可能是非正式制度的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09,(8):100-101
2009年新增的痛苦 调查发现“订单锐减”、“面临辞职压力”、“转战内需困难重重”这3项最令CEO们感到痛苦,这是《经理人》杂志做“中国CEO痛苦调查”8年来,首度提到的痛苦点,而且痛苦仍在蔓延。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令人兴奋的上个世纪90年代,公司首席执行官(CEO)像英雄一样,使商业杂志的封面增光。现在,如果他们出现在杂志封面,往往是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罩着他们的光环被手铐所替代。随之出现的情况是,公司的文件表明,高级管理人员的补偿方案已被调整,使拙劣的老板难以拿走不应得到的巨额金钱。然而,同样的文件也显示,在2002年,当股票继续下  相似文献   

12.
黎冲森 《经理人》2007,(9):100-104
没有人会喜欢痛苦,但又有谁能拒绝痛苦?遭受痛苦的企业CEO们常常没时间静下心来思考所遭受的痛苦,更没时间去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减压。但现实又告诫他们:不能再视而不见自己存在或面临的各种痛苦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银行贷款以及商业信用融资对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影响.通过对1995到2000年间上市公司CEO更换的研究,我们得到两个结论:第一,在经营业绩为负的公司中,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负向关系,而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存在正向关系;第二,在盈利能力一般的公司中,商业信用融资与强制性CEO更换仍为正向关系,但银行贷款与强制性CEO更换却不存在明显的关系.以上结果表明,商业信用融资在CEO强制性更换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而银行贷款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甚至有负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高阶梯队理论,针对以往CEO更换研究的关键问题,探讨ST公司新任CEO特征、高管团队调整以及企业绩效提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择了沪深两市2000-2010期间被ST特殊处理后更换CEO的110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ST公司新任CEO的继任年龄、受教育水平对企业短期绩效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过去未担任过CEO的新任CEO继任后企业短期绩效的提升明显好于过去担任过CEO的,内部继任的新任CEO继任后企业长期绩效的改善明显好于外部继任的,高管团队调整对企业短期绩效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新任CEO特征对高管团队调整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为绩效下滑企业转型战略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中国企业选择和更换CEO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杜兴强  肖亮  林峤 《管理科学》2023,(7):106-132
水资源作为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之一,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健康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利用中国资本市场2007年—2017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水污染信息,本文研究了CEO童年干旱经历对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童年(5岁~15岁)经历的累积重大干旱时间与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显著正相关,表明童年干旱的“烙印”及由此造成的水资源忧患和风险意识促使了CEO提升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此外,CEO当前水资源匮乏感知强化了CEO童年干旱经历对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的正向影响.上述发现经一系列敏感性测试及使用差分模型控制内生性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污染控制部门是CEO童年干旱经历与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环境保护法》的施行强化了CEO童年干旱经历对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的正向影响,且CEO童年干旱经历对公司水资源保护绩效的正向影响仅在制造业与污染性行业的公司中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23日下午,三大知名招聘网站之一的智联招聘公司(以下简称智联)全体员工都收到了一封来自CEO(首席执行官)办公室的邮件,宣布开除CTO(首席技术官)等三位高管,同时还宣布公司CFO(首席财务官)因个人原因离职。两小时后,员工又收到了一封来自CEO办公室的邮件,宣布CTO、CFO等四位高管并未被解除职务,  相似文献   

17.
孙连才 《经理人》2010,(9):30-30
惠普CEO赫德性骚扰门后,惠普首席法律顾问霍尔斯顿称,虽然调查显示CEO赫德并没有违反公司有关性骚扰的规定,但已查实他有申报虚假发票的行为,这让董事会确信他已“无法有效领导公司业务,因此必须辞职”。  相似文献   

18.
以2004~2013年沪深两市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本文研究家族企业CEO更换过程中的利他主义行为。基于CEO更换附近的大清洗行为,本文研究发现家族企业CEO更换过程中存在利他主义,体现为离任CEO在离任前通过多计提减值准备的方式为继任CEO制造"秘密储备"。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CEO更换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利他主义,家族成员内部权力交接时,离任CEO的利他主义行为最为明显,其次是职业经理人传家族成员。而家族成员传职业经理人和职业经理人传职业经理人时,主要体现为继任CEO在更换当年的大清洗行为。本文的结论对家族企业CEO更换的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也有助于资本市场投资者理解和认识家族企业CEO更换附近的大清洗行为。  相似文献   

19.
如果公司CEO出现了丑闻,或者公司高管有丑闻,你怎么办?我们认真地进行了观察,发现中国企业在应对此类事情时,多数表现为迟钝、不专业,甚至有点漠然。为此,我们侧重从危机公关的角度,组织了本期独家企划“CEO丑闻应变术”。当然,关于公司CEO丑闻的话题及如何应对,却远不仅限于这些。公司CEO出现丑闻,主要有挪用侵占公司财产、操纵股市、会计财务丑闻、受贿、作假、性丑闻等几种。这两年来,国内外发生了多起公司CEO丑闻事件,这些事件促使我们去挖掘、反思其背后的原因。中国企业如今更是步入高危期,仅以2005年  相似文献   

20.
董事会过度自信、CEO变更与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艺峰  陈舒予 《管理学报》2009,6(10):1340-1346,1383
以1998~2004年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中被冠以ST的93家非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董事会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好、公司被ST处理的情况下,过度自信的董事会没有及时更换公司CEO,这可能表明这类董事会过高地估计了CEO的经营管理能力给公司所带来的收益,过低地估计了CEO不善的经营管理能力给公司所带来的风险.实证结果说明,诸如过度自信之类的董事会的非理性行为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