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我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海外传播日渐繁荣,并逐渐形成了官方与民间、本国与海外共同构建的海外传播机制。日益丰富的海外传播实践使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更深刻地置身于民族性与世界性杂糅的文化维度中,造就了海外银幕上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多元驳杂的文化图景。本文通过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海外传播历史,观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全球化时代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路径,并研究在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语境中,海外银幕上中国少数民族电影文本的话语构成和文化症候。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盛行的今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在对照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少数民族电影辉煌的基础上,认为当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只有在突出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借助类型电影的创作手法,积极走市场化的道路,才能再铸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民族电影、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以及少数民族电影等概念进行厘清与界定,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可划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分别有其不同的文化想像、身份追寻、意识形态表征等文化价值取向。此外,还可以从文化多元化特质与电影文化民族异质性的全球化表达策略两个方面,探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方略,以期寻求当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对策与路向。    
  相似文献   

4.
四十多年来,中国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从无到有,从幼稚走向成熟,为中国当代电影铺写了光辉的一栏。它们所反映的题材范围几乎覆盖了藏、蒙、白、维吾尔、满、壮等大陆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一个个性格丰满、有血有肉、叱咤风云的女性形象、英雄形象。在主题上总体倾向也表现出一种由冷到暖、由礼赞到反思的嬗变。本文正是从前述题材范围、人物塑造、主题嬗变三方面对当代少数民族电影作了初步探讨,勾勒出了当代少数民族电影的发展轨迹和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探讨西部电影创作的理论观念问题,为西部电影的现实品格塑造和未来精神走向提供参照,对钟惦棐的"西部片"电影美学思想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分析了20余年来中国西部片的发展简况,认为围绕中国"西部片"的命名和理论阐述是钟惦棐电影关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实主义品格、人性视角和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促进了中国当代的电影创作.在当下语境中重新辨析钟惦棐的"西部片"思想,有助于纠正目前"新西部电影"创作与研究中的某些观念偏差.  相似文献   

6.
干学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电影家,他曾创造了中国电影三个"第一".他1950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内蒙人民的胜利>,不仅开了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之先河,而且该片在选用少数民族演员饰演本民族角色、表现少数民族特性等多方面给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先导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形成理论认为,资金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这个难题,因此,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资本形成对策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现实题材影片创作中体现出更加深沉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文化主体性特征。在文化自觉意识的引领下,不同民族身份创作者对少数民族现实生存焦虑和文化焦虑给予了积极关注、深深的思考和现实主义的表达。民族现实题材电影逐渐摆脱对民族历史现实的缅怀与追忆,开始正视和回归理性民族"现实",通过对民族现实世俗生活的真实刻画,在遵照电影艺术叙事规律和法则的前提下,实现了民族现实题材电影民族性、时代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提升了整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水准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是指新生代导演以广大的西部地区作为故事发生背景所拍摄的影片.自1995年章明的<巫山云雨>始至今,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已经有三四十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并非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新生代导演的成长经历,新生代导演所面对的社会语境以及中国西部的电影创作传统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新生代西部题材电影的兴起.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展露了新的创作症候。一方面,建立在母语电影和少数民族生活景观化呈现基础上,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主体性得到逐步建构。与之相伴,来自主流文化体系等"他者"的审视又对少数民族电影创作产生着深度的影响,在特定方面弱化了其主体性。另一方面,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中带有细碎叙事与反戏剧化的鲜明特点的"小情节电影"涌现,在创作风格上逐渐远离主流商业电影。从电影生产以及电影传播等产业实际需要出发,少数民族电影往往采取创作折衷策略,在叙事策略和内容上都有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珠宝,是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维系少数民族精神延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取得历史性进展,旅游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影响着当地原住民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旅游城镇规划、建设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生活幸福感与日俱增,但另一方面,外来游客带来的文化冲击也影响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在西部大开发下旅游城镇的建设浪潮中,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为了拓展中国西部电影的研究视域,运用电影类型学、电影文化学、比较电影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西部电影类型化的探索历程,提出“新西部电影”类型片的创建构想和发展策略.结论认为:当前,西部电影人理应自觉承袭传统西部电影对于个体命运、人与自然关系等主题的开掘,进一步彰显西部电影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色,在类型片探索领域独辟蹊径,不断创新,以期在新世纪华语电影整合汇流的新格局中,实现中国西部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方言影视剧创作的语言因素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普通话为创作主流的今天,方言影视剧的创作,却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究其原因,当前社会文化的多元化现状,必然会影响到影视剧创作语言的多元化.方言作为某一地区的通用语言,为当地的人民服务,在一定时期内,还必然与普通话共存.其次,语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方言现象是地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文特征,有其独特的韵味和信息含量.语言作为文化的窗口,体现着地域文化环境,并参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构建.常常被艺术家用来构成作品意蕴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时期,长影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艺术成就较高,《五朵金花》、《刘三姐》等作为中国当代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流传至今.本文将这些影片的叙事模式归纳为五种类型,并通过对具体影片的分析,还原"十七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党的民族政策、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建情景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独特风情,同时总结这一时期的影片特点,为当下此类影片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的中国西部电影产生在一个特定开放的年代,激扬向上的精神需求给予人们不能不褒奖认知的热度,而西部电影的创作的确出色形成风潮,催化出理论认知的迫切,西部电影的概念提出凝聚了那一个时代的蓬勃朝气的批量创作。新西部电影不仅是简单的地域西部的西部电影,而是在亲近老西部电影的精神,面对娱乐文化高扬而得利却人心缺失背景下的精神文化寻找的电影期望对象,西部电影是应该承载着文化批评精神内涵、人文情怀托付、独特民族风情传扬、人物个性独卓呈现的文化电影。  相似文献   

16.
在清代, 中国文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 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研究者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 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 则是中西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 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旨在证明 :异质文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 各种文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17.
《夏伯阳》上映后对中国社会、中国当代文化,尤其是电影史和电影制作的影响,可以以1949年为界,大致划分为两个时期。在后一个时期,《夏伯阳》的影响甚至直接反映在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中。而近年来大陆影视的演进发展,多少都表现出试图突破以往艺术创作窠臼的努力,这种中苏文化上的内在与外在关联值得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在清代, 中国文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 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研究者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 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 则是中西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 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旨在证明 :异质文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 各种文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19.
赵晓红  汪博 《东方论坛》2012,(1):70-73,78
受到政策、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十七年成为中国戏曲电影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女性形象的建构是十七年戏曲电影的叙述主体、话语环境、社会表意机制相互交织和推动的结果,十七年戏曲电影中所构建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这一时期意识生产的组成部分。其女性形象主要有四类:勇敢追求爱情者;巾帼不让须眉者;不屈抗争者;新中国建设者。展现出女性独立自主与个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与性别平等意识的萌发,女性叛逆性格与反抗精神的凸显。  相似文献   

20.
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构成了新生代导演电影创作中一种重要的现象。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既是新生代导演自我突破的一次“群体实践”,同时也是新生代导演视野不断走向开阔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创作历程见证了新生代导演一路成长的艰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