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原则,也是贯穿整个哲学发展历程的主题。"认识你自己"确立了人类的历史主体性,使哲学能够正确评估人类自己,培养人类的"自我意识",这对哲学和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异化在人类历史上的表现就是人与自然、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二元分裂。西方人从迈开历史文明的第一步开始就具有十分强烈的异化意识 ,所以 ,异化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2 0世纪 ,由于历史现实及人类认识的诸多原因 ,异化这个永恒主题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全面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全球正义这一主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一种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理论,为研究全球正义提供了有益的指导。这主要体现为:在认知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人类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作为认知起点;在实践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的批判;在价值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人类共同价值作为实现全球正义的价值基础;在目标维度,马克思的全球正义观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作为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趋势已现实地展现于我们当今的时代生活,凸显了人类生存的趋同性,尽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中心与边缘、强权与落后的矛盾,但这是前进中历史的必然,可以通过人类的协同发展、对话和沟通等形式加以化解.如今,全球化作为人类的历史选择,已经显现它自身强劲的发展动力.当今时代,不加入WTO则丧失发展的机遇.人类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生存表明人类正在实现个体化的超越,每个人的生存必须以他人的生存为前提,共生共容是全球化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召开的政府间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类环境行动计划》,筹建并随后成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大会召开的这一天,即6月5日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环境日"。"人类环境会议"开启并初步奠定了全球环境治理的体系,从此,人类进入了全球性环境治理的新时代。由于会议在斯德  相似文献   

6.
<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历史经验,人类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历史记忆。于是历史书写就承担起了总结历史经验、保存历史记忆、传承人类文化的重要使命。历史书写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和社会现象。首先,历史书写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书写主题和书写方式,于是历史的不同阶段才呈现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4,(9):16-17
一百多年前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处女航中撞上冰山并沉没。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最大海难。有许多电影以这一悲剧事件为主题,人们甚至还拍摄了3D版的泰坦尼克号的电影。然而对于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人们的结论往往过于简单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两个层次上归纳、分析了萨特《辩证理性批判》一书的主题,认为既是历史主体,又是历史产物的人的二律背反以及由此带来的历史的可理解性及历史的意义等问题,乃是萨特关注的中心。文章的最后一节着重分析了萨特这种独特的哲学思考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它对人类摆脱当前危机所内具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中,科学技术从萌牙到壮大直至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勾勒与分析,突出论证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进而确认了“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这一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10.
贝多芬的音乐是音乐史上第一个以人类命运和历史的终极关怀作为主题的美学巨制。贝多芬用音乐语言说出了他所处的时代先进的人们心中最深刻的忧思 ,他最自觉、最清醒地选择了反抗旧秩序、争取自由和平等、弘扬人性、捍卫人格的独立与尊严这一历史理念 ,创造了表现这种哲理性主题的完备和深刻的音乐形式 ,使音乐的表达力达到哲学的高度 ,使音乐在思想深度上与其它文化形式并驾齐驱而无逊色 ,这使他的作品成为严肃音乐的典范 ,他本人也成为独步古今的“乐圣”。  相似文献   

11.
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异化主题及其世界化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异化是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中的一个核心主题,这与犹太民族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以索尔@贝娄为代表的犹太裔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当代美国犹太人的各种各样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表述,他们作品中的异化主题不仅发掘了犹太人一贯的困惑和难题,同时也表现了形而上、世界性的人类境遇,显示了超越种族、国界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物质生产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得以建立的一个核心范畴,对自由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天性,但对自由概念本身来说,其内涵却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时期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历史的社会形态中,人的自由的实现与特定的物质生产形式具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试图从马克思物质生产的视角切入,对人的自由的实现这一主题做一些解读。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追溯政治观的流变和探讨政治思想的变迁,阐述了政治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追求秩序的历史,政治思想的变迁史就是重建政治秩序的历史。政治秩序始终是政治思想的主题和逻辑归宿。丰富的政治思想因为政治秩序这个不变的主题和逻辑归宿而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战后英国戏剧第二次浪潮的主要人表人,霍华德·布伦(Howard Brenton)(1942-)以其经典作品《罗马人在英国》而著称,它反映了布伦顿在经历了七十年代政治理想的幻灭之后对英国历史文化的反思。在这部作品中,布伦顿用历史学家的目光,从非传统的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历史和它的神话,将颠覆和批判和矛头直接指向了英国的民族性。在他的笔下,两千多年的英国历史不再是一个演绎文明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征服为主题的暴力史:在这一主题之下,人们所看到的不再是文明车轮的滚动,而是奴役与反抗的交替和人类梦想的无限延宕。   相似文献   

15.
征服自然是人类的古老命题,在现代生态审美视域中,征服主题在中西文化语境与历史语境中有着迥异的审美特征,这种差异性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质以及人类自然观的演变历程。现代生态观的确立与建构正是在此基础上的提升与超越。将征服主题放置在生态审美的宏观视域中加以文本分析,对于现代生态审美的建构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发展,政治实践日益呈现出由意志政治向科学政治转型的时代趋势,探索人类政治实践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7.
和平与发展问题即生存与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它涉及到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全球性问题.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两大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指出了生存和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关系,并试图在总体图景上来说明人类这两大主题与人类自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乡愁”一词近年来在台湾文学研究中时常出现,其实,乡愁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历史一样久远的。自有人类社会以来,那种亲情、乡情就成为人类情感领域中最基本、最原始的情感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炎黄子孙,对于故土家园从来就有着十分诚挚的感情。这感情被历代的文学家储存在文学作品中,使我们清晰地看到,正是这个包容面甚广吸附力极强的思乡怀亲的主题,成为我们民族群体内聚力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通过对虚假国家的批判、异化劳动的批判、自在必然性批判,其目的论证人类解放意味着消除人对人的统治,人对人的剥削,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历史必然性不再驾驭人了。和谐社会成为人类解放之后的社会,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旨归和目的,那些"主义"和政治理念的讨论,最终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而展开,因此,和谐社会就构成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公元410年罗马陷落这一事件,曾经在罗马帝国的知识分子中引起巨大轰动。由于尤西比乌以来的基督教历史观赋予了罗马以神圣的历史意义,哲罗姆、德尔图良、索佐门、君士坦丁堡的苏格拉底、奥罗修斯等都难以满意地解释这一历史事件。而奥古斯丁则从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对比、个体与人类整体的关系两个角度出发,重构了基督教的拯救历史观和世界历史观,这成为《上帝之城》的主题,也对西方后来的世界历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