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分析了广东省鼎湖山旅游业对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大气和水的污染、水土保持能力的降低、生物资源严重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建立良好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制定旅游环保机制、寓生态环境教育于旅游、发展生态旅游等调控旅游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的肇庆,同时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历史古迹数量多,级别高。在外界对七星岩、鼎湖山已耳熟能详的背景下,全面整合城区历史古迹旅游资源,开发出一条特色鲜明、文化深厚、可游性强的城区人文古迹旅游带,形成与"星湖"自然类景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对肇庆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此分析了目前的存在问题,明确若干开发原则,提出了对该城区历史古迹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花江大峡谷是贵州中西部旅游热点地区之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以其旅游景观突出、自然生态非常脆弱等客观条件,加上特有的区位优势,都使其对贵州旅游业乃至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有着特殊意义。本研究结合旅游发展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喀斯特地区旅游开发的适合模式,认为花江大峡谷的开发必须以保护当地生态为前提,结合旅游资源的特色,开发以文化体验、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科学教育等特色产品,并抓住当前大峡谷地区发展的良好机遇及自身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强化保护及人才意识,花江大峡谷地区完全可显示它强大的旅游功能,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开发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居民旅游在我国已经起步。农村居民旅游目的以游览观光和探亲访友为主,旅游消费水平较低,出游人数中以25~64岁的居多,旅游方式以自助旅游为主。其市场开发应从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宣传促销、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市场规模大、开发投资大与政策影响大等特点。结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特征可阐释为:乡村旅游是一种将农业观光体验游和农村休闲度假游相融合的新兴旅游开发方式,其本质在于"乡村原真性",主要特征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乡村消费为目的、以乡村文化为内核、以乡村体验为动力。我国乡村旅游开发需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我国乡村旅游按照旅游产品功能、盈利点和区位布局,可归纳为乡村酒店、文化民宿、休闲乡居和农业庄园四类乡村旅游功能开发模式,农户盈利、旅游合作社盈利和股份制盈利三类乡村旅游盈利模式,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和特色小镇依托型三类区位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怒江旅游区域化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怒江州旅游区域化开发是树立旅游品牌、营建区域性旅游供给市场和推动怒江州旅游深度开发的必然要求 ,其主要措施是在怒江州行政辖区内 ,以行政手段淡化各县、市之间的行政界限 ,加强区域内的旅游合作开发 ,以利于怒江州区域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官寺土家族乡有自然资源原始、丰富,人文资源丰厚的旅游优势。当前三官寺土家族乡旅游经济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旅游资源存在着弱、小、散的先天不足,未能形成自己的旅游特色和品牌;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建议对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在充分保护好旅游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其知名度,以促进旅游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开发是发展旅游业的必由之路。一方面,旅游开发促进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开发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当前,积极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有的国家甚至将旅游业作为其支柱产业来发展。要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就应确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符合环境伦理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振兴老工业基地,开发沈阳工业旅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阳是我国工业企业的重要基地,其振兴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已被列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工作要点。分析沈阳市工业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业旅游的规划与设计、内部管理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对策,对振兴老工业基地,开发沈阳工业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同云南省其他旅游区相比,普洱市旅游业发展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但经过多年开发以后依然处于"冷点"状态.普洱市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对其旅游业加快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包括普洱旅游核心吸引力的培育,旅游主题形象的形成,以茶为对象的旅游消费群体的扩大和以茶为对象的旅游产品的开发.依托茶产业发展打造普洱旅游核心产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1.
南岳衡山宗教旅游资源丰富、宗教文化源远流长,但其宗教旅游还存在层次挖掘不够、时空发展不平衡、接待人员杂乱以及市场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对南岳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南岳的特色旅游资源,寻求制约南岳宗教旅游产品开发的瓶颈,并从挖掘文化内涵、整合资源、缓解供需矛盾、提高接待水平、重视市场定位等方面提出其深度开发策略,力求提升南岳衡山宗教旅游的品牌形象,促进衡山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本溪平顶山生态园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分析了平顶山生态旅游市场,以推动平顶山生态旅游活动健康、持续、良性循环发展为目的,提出了平顶山生态旅游拟开发项目体系。研究成果对生态园区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大理旅游产业二次创新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必须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才能把大理建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而要达到此目标就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才能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打造苍洱及跨地区旅游线路;抓好休闲、会展、影视拍摄三大基地建设;开发好苍山、巍宝山、鸡足山、石宝山;做强做大5个旅游产业;做优6大旅游商品(下关普洱茶、大理石工艺品、扎染、银铜等手工艺品、剑川木雕制品、珠宝玉石工艺品),抓好7大项目的提升和建设;落实8大举措,才能真正实现大理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论长白山冬季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长白山冬季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针对长白山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应扬长避短地从长白山冬季旅游产品的组合、价格定位、宣传渠道的拓展和促销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旅游生态负效应是指人类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生态因子及其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存在复杂的影响关系,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游客行为以及经营管理活动极易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诸多直接和潜在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旅游活动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应该实施环境保护规划,转变旅游发展模式,强化社区参与,建立生态认证制度和环境价值补偿机制以实现长白山旅游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生态旅游社区、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生态旅游发展五个方面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技术计算了评价指标权重,构建了评价指标综合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并建立了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总体评价等级。以浙江省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综合评价得分为7.198,为生态旅游的II级水平;(2)为了促进浙江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建议从发展战略、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旅游交通、社区参与和区域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弱势旅游地是在旅游地空间竞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和发展起来的,是指在旅游地空间竞争中受到强势旅游地影响的旅游效用较低的旅游地。通过比较分析,盐城旅游业在空间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如旅游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矛盾、旅游资源开发度较低,开发投入不足、资源并存组合欠佳等。因此要促进盐城旅游业的发展,必须采取一些新的发展战略,如错位发展战略、生态旅游战略、品牌战略及区域旅游合作战略等。这样才可以逐步改善盐城在旅游地空间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使盐城旅游业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交通落后、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水平低下、娱乐购物设施及景点设施建设薄弱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武陵山区必须加快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旅客的可进入性;加快通讯、电力、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保障条件,以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庐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庐山文化景观丰富,十多年来,庐山生态环境受到了某些负面影响。分析其旅游 环境容量和旅游资源承载力可得出如下结论:庐山文化景观旅游开发尚存在发展空间,可进一 步开发;实施相应发展战略措施,以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优质品牌、创建融合发展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