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意识”在《心理学》中是个极复杂的概念,它的争论由来已久。但反映在目前国内出版的各种心理学教材上,似乎得到了解决。如华东师大编写的《心理学》认为,“心理的高级水平和主要形式是意识”;“九所大学”编写的《心理学》认为,“意识是反映形式的高级阶段”;章志光主编的《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反映形式和人脑的机能,它是社会的产物。”从中可见,这里对“意识”定义的基本看法是一致的。诚然,他们在论述“意识”概念的外延和意识本身结构时,有的地方不尽苟同。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包括《灵枢》《素问》两部分)是我国秦汉间一部以医学为主体的科学百科全书,它有极其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全书共162篇,从篇名到主要内容涉及到心理学有关问题的竟达32篇,占20%.《灵枢·本神篇》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它系统地提出了有关认知的“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等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涉及到形神关系、神的本源、本能、感知、记忆、思维、智慧等问题.这在世界心理学史上是值得重视的,因为那时西方很少有这些系统的表述.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周民族史诗的认定周民族史诗是“五四”以后的《诗经》研究者受西方诗歌理论的影响而对《诗经》内容进行的新的分类。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首先提出“史诗”这个概念,并将当时产生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戊刷,黑格尔因承其说,并在《美学》中将史诗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详加论述。生前并没有见过《诗  相似文献   

4.
“模式”这一术语本是英文 modol 的汉译名词之一,类似汉语中的“模型”、“范例”、“典型”等概念,而又与这些概念不尽相同.教学模式作为思考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其研究最早兴起于美国。乔以斯和韦尔合作编著的《教学模式》是这一研究的最为完备的理论成果.该书从上百种教学模式中选出二十五种模式,归纳成信息处理、个人发展、社会相互作用和行为教学四大类,对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设计和教学材料以及社会的和心理学的理论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被奉为教学研究之经典。受乔以斯和韦尔《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杰姆逊在他的《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一文中提出了“怀旧模式”概念,按照他的理解,电影这一大众文化将怀旧的审美感推向高潮。中国虽然政治意识形态和西方国家不同,但面临全球化趋势的中国文化,在“众生喧哗”中无意识地将杰姆逊的“怀旧模式”运用到了中国影视剧的创作中,而这种实践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实证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一直左右着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主流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实证主义的狭隘经验主义原则排斥了理论探索在心理学中的合法地位,致使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受到严重损害。随着实证主义的衰落,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工作者认识到理论思维对心理学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就导致了理论心理学的复兴。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通过下述两条方法论原则来实现:一是“经验证实原则”,即强调任何概念和理论都必须以可观察的事实为基础,能为经验所验证或为经验所证伪;超出经验范围的任何概念和理论都是非科学的。行为主义把这一原则应用…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论语》中没有提出“生态”的概念,但在他的言论中包含着丰富而鲜明的生态意识,并在后来的儒学中得到发展。《论语》中的生态观是作为“乐”的前提条件,通过“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表达出来的。同时它也是儒家“仁”与“和”的哲学思想现实层面体现。  相似文献   

8.
通过被定格的东方“蝴蝶”形象和西方一厢情愿的“蝴蝶梦”,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在《蝴蝶君》中戏剧化地再现了一度在西方世界中被误现的“第三世界”的集体遭遇;有效地解构和颠覆了西方殖民话语;展现及诠释了霍米·巴巴所提出的“文化杂糅”和“第三空间”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一、评冯特研究心理学的道路波林著《实验心理学史》上说:“冯特在心理学史中是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学者而配称心理学家的以他为第一,在他之前,有心理学,可是没有心理学家.”波林以冯特一生的治学道路和在心理科学上的贡献,盖棺定论:称冯特为第一个心理学家,这也是许多西方心理  相似文献   

10.
万象在同一性结构中变幻,变幻将万象归于同一性结构中,因变幻而产生差异,又因差异而谋求同一性,差异性和同一性是二元对立的统一体。据此,在心理学领域,将“解构”归于“结构”之中,谋求具有差异的心理学话语的同一性结构是可能的,而这种同一性结构形成的思维引力是一组抽象关系,这使原有心理学概念的结构被延异,与解构主义不同的是,心理学概念的结构是由多个具有差异的结构和一个同一的结构同时在场。  相似文献   

11.
期望理论是管理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激励理论之一。近年来,由于社会需要的强大推动力,使管理心理学这门起步较晚的应用心理科学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管理心理学中的几种重要激励理论如“期望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等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创立。管理心理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帮助管理者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这几种激励理论创立以后,在管理心理学领域和工业管理实践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既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心理学本身,又为工业企业管理及其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管理心理学认为人的需要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源泉。由需要产生动机,动  相似文献   

12.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企业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它在五十年代产生于美国,“文革”以后才介绍到我国。这门学科在我国仍处于创建阶段。显然,这门学科的体系是在西方形成的,又是研究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心理活动的,因此不能不掺杂一些为资本主义效劳的东西。加之,美国的国情、人的主体意识都与我国相差甚远,因此,在使用与介绍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材料时,需要本着“洋为中用”的原则,应该以我为主,以符合国情为主。  相似文献   

13.
笔者与刘爱德诸同仁合作撰写的《大学生品德心理学》,曾在《湘潭大学学报》(增刊)上发表;后又与金东兴先生等研究,修改成书,已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品德心理学呢? 首先,历史经验表明,在一个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跟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迁相伴随的,必然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文化变迁——其内容少不了进行全社会的革命性道德建设这一项。在西方,有以世俗的享乐主义取宗教的禁欲主义而代之的“文艺复兴”。在中国,有以“新道德”取孔孟之道而代之的五·四运动。但是,纵观中国近、现代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心理科学的论述,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心理学是一门人学,是关于“人的科学”。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心理学作为对人的研究,作为“人的科学”提出来。他主张心理学作为人的科学,必须研究“人的本质”。为人的本质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范仲淹《岳阳楼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为主要对象,讨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忧”、“愁”和“忧患意识”等概念的文化内含,及其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相关概念的差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忧郁”(melancholy)是西方文化进入现代历史运动中的产物,科学的发展和人与宗教的分裂是忧郁产生的两个基本根源;尽管古代中国有这些情感色彩相近于“忧郁”的概念,但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独特背景,它未具有现代性文化内含的“忧郁”观念。  相似文献   

16.
姚文元以葛铭人的笔名炮制的:题为《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吗?——向心理学家请教一个问题》(见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的文章,公然以搞意识形态的“理论权威”自居,在所谓“请教”的幌子下,挥舞大捧,乱扣帽子,给心理学工作者套上了重重精神枷锁。这篇毒草出笼后,于是在心理学界以《葛文》划线,把对《葛文》持不同意见的人扣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动学术权威”、“心理学保皇派”、“复辟回潮的典型”、“反革命”等罪名,企图全盘否定十七年来心理学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成绩。污蔑心理学是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扬言必须彻底砸烂。因此,在心  相似文献   

17.
重写文明史     
怎样建立中国话语及自主知识体系?学术界一直在奋力探索,然而效果却不甚明显,根本原因是没有找到恰当的抓手,无法做到“踏石有印,抓铁留痕”。话语是在言说中呈现的,或者说,话语最先是在对文明史(包括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经济史、法律史、科技史等各学科史)的认知与言说、叙述和阐释中形成的。例如,中国的“春秋话语”,是孔子撰写《春秋》,从历史叙述和言说中建立起来的;同样,西方的话语权,也是从撰写世界文明史中确立的。无论是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对东方文明的贬低,还是雅斯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正式提出了“轴心时期”这一话语,都是在文明史的叙述和阐释中展开和形成的。然而,长期以来,“文明”概念的定义、文明观的全球输出以及文明史的书写话语权都牢牢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致使当下的(包括西方的和中国的)文明史书写存在严重的西方中心倾向,对东方文明,尤其是对中国文明的书写存在史实不符、歪曲贬低、盲目跟风、亦步亦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重写文明史”这一重大命题,是期望中国学者以文明史实为基础“重写文明史”,在重写文明史中对西方错误的文明观进行拨乱反正,对西方文明史和中国相关文明史研究中不实的书写进行有...  相似文献   

18.
“本质”概念的确立对于研究西方本质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关于“本质”的探讨势必要追根溯源到西方古典 哲学时期,但是西方本质主义哲学并非一开始就确立了“本质”概念,它是随着古希腊早期哲学家对万物本原追求的发展,经过 柏拉图的努力,最终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并确立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本质”的研究奠定了盛行西方千年的本质主义.通 过分析西方古典哲学时期各家“本质”概念的理论内核,鮮明展现此时期“本质”概念形成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文学”义指“文章博学”,近代以后成为学术分科的一支,用于指以语言为表达方式的艺术。清民之际,西方“纯文学”史观输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文学史建构的理论基础。考析林传甲、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可以对清民之际“文学”概念的转换有更具体的认识。林传甲《中国文学史》以传统“文学”概念为理论基点,是非关史体的“讲义”;黄人《中国文学史》汲纳西方“文学”概念的内涵,可说是近代意义文学史的发端。  相似文献   

20.
刘兆吉创建了美育心理学,提出“美育心理”和“美育心理学”学科概念,致力于美育心理学科建设,使之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一学科的创建和发展,是对中国心理学和世界心理学做出的独特贡献,是刘兆吉的心理学思想、崇高的学品和人品有机统一的结晶,也是西南师范大学校史上永远值得骄傲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