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人口较少民族中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人口较少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宏观背景下,黑龙江省如何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全省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对此,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口较少民族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正确分析人口较少民族的基本情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人口较少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西藏新农村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青藏高原以藏民族为主体的民族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背景下,文章结合西藏的具体情况,系统地提出了西藏新农村建设的四种发展思路:建设旅游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型新农村;建设边境贸易发展型新农村;建设西藏特色农产品开发与加工型新农村,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确保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大好局面具有促进作用。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一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二是民族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更为突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更为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更为薄弱,社会事业发展更为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更低、差距更大。三是…  相似文献   

4.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各级党委、政府肩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千帆竞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占全省国土面积28%的民族地区如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湖北省民族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省民族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示范村建设经验在中部六省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场推进会进行交流发言,得到了国家民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刘积德 《民族论坛》2007,(10):32-33
国家体育总局实施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湘鄂渝黔边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民族传统体育能提升湘鄂渝黔边区农民文明程度和文化素养,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弥补湘鄂渝黔边区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的缺乏,促进农村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如何处理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宗教信仰问题,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对于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信仰,要予以实事求是的分析,一方面,要认识到宗教信仰对于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一定的助推助用,要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调动信教群众的力量,推动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宗教信仰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不利影响。因为它影响到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挤占了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空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的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9.
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恩施州农村小康社会创造经验,2002年,恩施州人民政府推出了《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这项重大举措,即按照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十一项”标准为目标,建设一批起点高、规划科学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3年过去了,各个示范村显现出了“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结构大调整、大户专业户和民营企业大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提高”这四大变化。为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富裕、精神生活较为充实、生态环境优美秀丽、民族风情特色浓郁、基层组织坚强有力、民族关系和谐交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湖北省民宗委出台了《关于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要求全省各民族地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电脑农业示范村、民族小康村和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村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建立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这项重大举措,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一脉相承。从2002年至今,恩施自治州8县市和宜昌市长阳、五峰两县相继确定了近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经过三年多的努力,这些示范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为了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本刊从本期开始,重点推出一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系列报道,对全省近20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王冬丽 《民族论坛》2011,(7X):89-92
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信仰问题。这主要基于民族地区多有浓郁的宗教信仰氛围与悠久的信仰历史,而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的宗教活动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另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吸收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调动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农牧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甘肃是欠发达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省民族地方农牧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返哺能力差,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甘肃民族地区即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又存在牧业,牧民、牧区“三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比其它地区更艰巨,更复杂、更繁重,重点和难点都比其它地区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为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进一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任务和强化措施等方面,论述了全面推进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兼具观赏性、竞争性、社交性的运动,它对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价值也日趋凸显。本文通过对素有"民族传统体育之乡"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传统体育开展情况的田野调查研究,挖掘探寻民族传统体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4.
<正>2004年9月,紧邻里耶古城的龙山县里耶镇长春村,被湖南省民委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龙山县民族事务局认真规划,倾情投入,狠抓落实,短短几年,使得该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新农村建设试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和依靠对象是农民,农民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农民现代化而不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选择。农民现代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力量,农民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价值取向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农民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导和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16.
石漠化是石山区面临的最重大的自然环境问题,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广西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障碍.如何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石漠化问题,是广西民族石山区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之举.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4月,我们来到了湖南省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江华瑶族自治县涛圩镇杉木根村。步入村头,就强烈体会到"幸福"的气息无处不在:成片的烤烟田一浪一浪向你扑来,枝繁叶茂的苍翠古木傲立村头,装饰着马头墙式的楼群整齐气派,阡陌纵横的水泥路密织于庭院之间。经过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杉木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过山瑶是南岭民族走廊众多瑶族支系中比较独特的一支,他们世代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过着刀耕火种、居山游耕的生活,形成了其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对过山瑶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边远瑶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北省民宗委在国家民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关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2007年以来,益阳市民宗局高举团结进步的旗帜,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初各区县(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各乡镇选定1至2个村级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发展有一定后劲、村级班子团结务实、村民勤劳、村风淳朴的村为全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按照这个标准,益阳民族地区一乡四村很难达到,根据实际情况,益阳市民宗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地方推荐民族地区条件相对较好,又基本上符合要求的两个民族村进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行列,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协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