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自本世纪初以降,中国译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奈达翻译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观,而结构主义语言学具有静止性、封闭性以及自足性等缺点,这样,奈达翻译 理论也具有结构主义语言学所带来的种种缺陷,在当下的译学研究中已经过时。然而,通过研究发现:奈达的语言观与结构主义语言观有着许多根本性的不同,不属于结构主义语 言学;此外,奈达的翻译理论与结构主义翻译观也有着很多根本性的差异。职是之故,我们认为奈达翻译理论不属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翻译观。最后指出,对于奈达及其翻译理论 的认知,不能平面化,而应立体化,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综合关照。  相似文献   

2.
奈达翻译理论评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翻译界长期以来信奉和遵循“信、达、雅”。改革开放引进了国外翻译理论界不少翻译理论和标准 ,其中最为国人称道的就是当代声名显赫的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所提出的“动态对等”、“功能对等”、“翻译信息论”、“读者反映论”等翻译理论和原则。这些原则和理论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 ,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介绍和评述了奈达的上述理论。  相似文献   

3.
奈达翻译理论是一种建构在20世纪60年代对《圣经》翻译的实践研究基础之上且被许多中国学者认为已经"过时"了的翻译理论;而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是构筑在生态学基础之上且被许多中国学者认为是当下的"热点"译学理论之一。通过对这两大理论在文本选择、语境、译者因素以及文本转换等维度之比照阐释,我们发现,奈达的翻译理论在当下不仅没有过时,还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及强大的生存力,在某些方面比生态翻译学还略胜一筹。最后,基于奈达翻译理论的视角,文章对生态翻译学今后之建设提出美芹之献。  相似文献   

4.
作为第一个被引入中国, 继而在不同时期形成两个"言必称奈达"现象的西方译论, 奈达翻译理论有其自身魅力.本文介绍了奈达的翻译思想, 对其翻译理论进行了分析, 对奈达理论在翻译界的重要地位和对中国翻译研究的重大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误读和误译的影响,中国译论家将奈达的Functional Equivalence误译成"功能对等";后来"功能对等"进一步被错误地推演为"等效翻译"。"等效翻译"原则是中国一些翻译理论家在西方译论家误读误译Equivalence的基础上自己创造的翻译原则;它的理论基础违背了翻译的本质,没有实质理论内容和体系。Functional Equivalence被译成"功能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功能对等"被推演为"等效翻译"进一步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奈达的语言文化观,从"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功能对等"三个方面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论述了翻译界对奈达对等翻译理论的种种反应以及该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认为将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应用于中英双语新闻翻译中,将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是人类跨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由于文化差异和碰撞而不可避免地会在文化转化方面遇到难题。美国的尤金.奈达提出的一系列翻译理论对解决这方面难题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笔者着重就奈达的翻译信息论、对等论和读者反应论,详细探究了如何基于奈达理论并加以灵活运用,从而提高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转化策略和技巧,以更加完美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与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奈达(Eugene A. Nida)的等效翻译是目前最佳的翻译理论理论原则,尽管它仍有许多不足和不实用性,但我们不可忽视它在目前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奈达与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 ,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著述颇丰。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 ;纽马克则根据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他们的翻译观在翻译界影响很大。运用英汉翻译实例对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研究 ,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以供国内译界同行参考 ,从而为建立科学系统的翻译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埃文 佐哈提出的“多元系统论”促成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创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研究。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下,勒菲弗尔、赫曼斯、苏姗·巴斯奈特等人提出了“改写论”、“操纵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以上理论各有其优点及局限性,翻译文学史研究若孤立地运用以上某一种理论,还不能全面观照和深入分析翻译文学现象,应将以上理论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综合性的 “系统理论”研究方法,以满足翻译文学史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奈达与纽马克是西方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们都具有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并且著述颇丰。奈达从《圣经》翻译提出了功能对等即读者同等反应论;纽马克则根据不同文本类型提出了语义翻译交际翻译。他们的翻译观在翻译界影响很大。运用英汉翻译实例对两位翻译家的翻译理论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分析两者的异同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以供国内译界同行参考,从而为建立科学系统的翻译理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对意义的对等翻译而非形式的对等,此理论对科技英语中的专业名词进行了分析,发现有些专业名词形式不对等,意义对等。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知,对等理论指导科技专业名词翻译,不仅有助于翻译科技专业名词,并且易于理解和记忆所译的名词。  相似文献   

13.
考察奈达一生的学术活动轨迹和他的翻译思想演进历程,可以看到:与其立说奈达是一位“ 翻译家”,不如说他是一位语言学家和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思想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在没有完全得到实践的验证之前,目前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他对翻译理论所持的怀疑态度,不仅反映了翻译问题的复杂性和他的翻译理论的局限性,更说明了区分应用翻译理论和普通翻译理论的必要性以及建立翻译学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周开鑫先生认为奈达的翻译理论中存在明显的偏颇和不足,集中反映在其“动态对等”、“读者反应”、“翻译即交际”等新概念上。笔者认为,周先生对奈达理论的批评是不正确的;而他作如此站不住脚的批评的原因在于他没有真正理解奈达的著作。作者在本文中就周先生对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的批评做了一些辩驳。  相似文献   

15.
周开鑫先生认为奈达的翻译理论中存在明显的偏颇和不足,集中反映在其“动态对等”、“读者反应”、“翻译即交际”等新概念上。笔者认为,周先生对奈达理论的批评是不正确的;而他作如此站不住脚的批评的原因在于他没有真正理解奈达的著作。作者在本文中就周先生对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的批评做了一些辩驳。  相似文献   

16.
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由于大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翻译目的、翻译标准、英语语法结构及文体等因素的不了解,导致在我国汉英翻译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汉英翻译水平仍然是个难题。因此,本文试图根据当前大学生的汉英翻译能力现状,利用奈达的等值翻译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的汉英翻译学习。  相似文献   

17.
尤金·奈达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奈达译论中存在明显的偏颇和不足,集中反映在他的"动态对等"、"读者反应"、"语言表现力"、"翻译即交际"、"翻译'三性原则'"等新概念上.这种偏颇和不足的根源在于他学术经历、翻译实践和价值标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奈达和他的翻译理论在中国经历了兴衰沉浮,并一直是我国翻译界讨论的热点。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入手,在分析该理论在中国曾一度受追捧的成因的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译论产生的积极影响和理论自身的局限性,反观中国译论在引进异域理论时的得失。  相似文献   

19.
奈达理论与跨文化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如何更好地破除文化背景的障碍,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义,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著名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它对深入理解并解决跨文化翻译中意义对等问题有很大的启示,对跨文化翻译的实践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本文拟以“意义对等”为切入点,以提高英语汉译水平为目标,对奈达翻译理论作一较系统的探讨。全文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①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动态对等翻译法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原则和具体方法;③衡量译文水平的四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奈达的翻译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介绍到中国大陆,在国内译界曾一度形成"言必称奈达"的局面。基于陈宏薇(2001)将前20年分四个阶段的研究,本文通过调查对奈达理论的引文情况,对2001-2008年《中国翻译》上发表的研究文献按第五、第六阶段进行了全面梳理,归纳和分析了"奈达现象"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发现经过第四阶段对奈达翻译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奈达现象"在第五阶段走向低谷;在第六阶段转向成为研究热点,由此说明我国的翻译研究出现"回归语言学"倾向。最后提出当前中国译界引用西方翻译理论应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