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社会发展的相对滞后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挑战,提升农村现代化程度将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提升农村现代化程度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农村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
杨华 《民族论坛》2008,(5):36-36,23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备条件,开辟了广阔前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人口较少民族特色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较少民族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资源禀赋、民族传统文化等条件,适合发展各自的特色经济.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有利于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就如何挖掘、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特色经济,加快这些小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透过永嘉文化礼堂建设这个窗口,分析浙江省全面开展文化礼堂建设的现状,提高对重要意义的认识,指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折射出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折射出物质与精神辩证关系的哲理,折射出“整体观”的方法论.对促进农村的全面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圆满结束,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据及部分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公布。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就我国民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何提高人口素质问题,我们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针对建设西部小康社会这一话题.铁木尔·达瓦买提副委员长说: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项事业的协同发展。人、自然、社会,无论哪一个方面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如较低的人口素质,或动荡的社会环境,抑或是恶劣的自然环境,都会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为之提出了几点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是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随着国内各高校的持续扩招,民族大学毕业生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必须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走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创新安置之路,才能彻底解决困扰他们的就业难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关系是一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影响的重要因素。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关系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是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在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因而在小康社会建设中,首先应该正确区分经济问题和民族问题,不能因为经济问题涉及到民族成员而使一般的经济问题的解决带上民族问题的色彩;其次是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平等的民族观;再其次是西部民族地区要确立正确的发展观;最后,应该建立有效的民族关系预警和防御机制,保证西部大开发与西部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30个民族自治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自治州全面小康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各州间、各项目间、州域内各县和各民族间进展不平衡,稳定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各民族受教育水平、推动城镇化等是未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文章认为,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推动自治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逐步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小康水平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Brief Introduction of Members of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Ethnology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重构社会控制体系,完善、加强对社会失范行为的社会控制,是建设当代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任务。壮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为社会控制体系的重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构建新的社会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以及国家赋予的自治权和立法权,注重从当前壮族社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出发,来制定适合壮族实际情况的法律、法规,为当代壮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史诗是藏族牧业文明的代表作,叙述的是关于部落的历史。本文认为,在《格萨尔》史诗产生的早期阶段,尚没有专司史诗演述活动的职业化艺人。作为一种集体记忆,其建构和传承由全体部落成员共同完成。职业或半职业化的《格萨尔》艺人的出现,当是后来藏族地区社会文化生态变迁的产物。集体记忆时代的《格萨尔》史诗,不仅呈现出从历史化向传说化和神话化过渡的文类特征,也具有集体记忆所承载的时空要素及其与群体传承的关联性等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论锡伯族萨满神歌的心理医疗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历史中 ,锡伯族创造了与自身的生产方式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相适应的萨满教 ,并不断发展丰富 ,萨满教成为锡伯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萨满教延续千百年 ,其主要功能和价值之一是治疗疾病 ,保障氏族的生存繁衍。锡伯族萨满治疗患者是在歌、舞、乐三者浑然一体的场景中 ,即在“跳神”场景中进行的。歌、舞、乐三者是古老时代集体创作的产物。在萨满“跳神”过程中 ,他和助手及众人共同吟唱的神歌 ,对患者产生了心理医疗功能。  相似文献   

20.
才让 《中国藏学》2020,(1):119-129
文章选取15世纪萨迦派代表性人物的传记,包括桑杰贝、班钦·释迦却丹、绒敦·释迦坚赞、俄尔钦·贡噶桑波、古格班智达扎巴坚赞、贡噶南杰、果沃热绛·索南僧格、达仓译师等著名萨迦派大师,介绍各传的作者、成书年代、资料来源、主要内容、版本等。这些传记反映了萨迦派各支系的兴起及萨迦派在15世纪的中兴历史,是研究萨迦派历史的重要文献。所收传记之顺序按人物生活年代编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