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在其归隐茅山的四十余年中,他不仅吸收葛洪、陆修静及寇谦之道教改革之成果,而且立炉炼丹,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道教的炼丹理论。他以上清经为基础,融儒佛道为一体,创立了茅山宗,开宫观道教之先河。  相似文献   

2.
西方的炼金术和中国的金丹术被认为是现代化学的原始形态,西方的炼金术发展为现代化学,中国的金丹术却最终消亡了.中国金丹术以对外在世界的存在和不可变更的认识为前提,通过类比推理等方式来创造和解释炼丹过程以及炼丹所能产生的效果和目的,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探究其最终走向消亡的原因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金丹术的认知特征与理论基础,论证了金丹术的目的、方法及检验方式的合理性基础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天道自然、人道自已、我命在我不在天等道教教义的感召下 ,道士们致力于养性延命的研究与实践 ,寻药、炼丹、假外物以自固 ,从而推动了本草学的发展 ;炼气、炼神、炼形 ,借众术以共长生 ,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自已人道的内丹功法 ,从而推动了养生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雷若欣 《南都学坛》2006,26(1):32-36
中国古代的尼姑,是一个带有强烈宗教韵味的特殊群体。但因置身世俗社会,她们的活动又被赋予了世俗特性。尼姑世俗心态表现为:把握参政时机,拓宽生财之道,创造灿烂文化,品味世俗情感等。  相似文献   

5.
儒学神化与西汉君主专制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春秋公羊传》到《春秋繁露》,儒学完成了由世俗到神化的转变。儒学神化理论宣扬君权至上,神化三纲五常,将封建等级秩序、政权机构及治国方略等纳入神学体系,在汉初神秘主义盛行的土壤上,迅速与西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融合起来,成为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
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如何共生,这是个问题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从90年代开始,在中国寻找传统宗教中的隐士,每到一地,他都问当地的道士或者僧人:"你们有宗教自由吗?"而每次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人干涉我们的信仰自由,但是现在没有年轻人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人与道士交往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别后寄诗四种。他们交往的原因包括知识层面上的向道士问道、超越世俗的精神满足和心理安慰。他们的交往方式主要有寄赠诗作、登门拜访、临别送行、文化修养层面的切磋技艺、诗酒唱和以及从心态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义理是日本社会的基本伦理道德观念,主要有“对社会的义理”和“对名誉的义理”两类。通过调查发现义理并非是日本特有的道德观念。中国宋学的义理思想传入日本后逐渐与日本的社会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既保持东方本色又带有日本特点的文化现象,成为扎根于日本社会和文化的一种风俗、社会规范。义理与人情并非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中国始炼硫化汞时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始炼硫化汞的时间问题,因其关涉到“人类第一次用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实质上与天然产物无二的成果”,而引起科技史家的极大关注,但因缺乏确凿资料,以至该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事实上,此前学界认为道士升炼硫化汞的时间大略始于隋代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仅以《道藏》所载炼丹文献为例,即可粗举数例隋代以前与升炼硫化汞相关的资料。进一步的考证说明,中国古代道士早在南北朝或晋代甚至汉代,就已经能够用人工的方法升炼硫化汞了。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的鬼神思想反对鬼神作为实体的真实存在,且表现出“宰天者人”的倾向。在与太平天国的斗争中,曾国藩倡五经而反《新约》,崇孔子而斥上帝,以理性主义的儒家礼教对抗神秘主义的宗教神权。曾国藩曾主持过求雨、祭祀龙王等活动,但其本意是通过“神道设教”实现其教化目的与政治目的,以稳定人心、消弭拜上帝教的神权影响为指向。在对天人关系的表述中,曾国藩所说的“天”主要是“义理之天”,而非人格神意义上的“主宰之天”;他强调“宰天者人”,强调人的能动作用与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1.
在《巴黎圣母院》的狂欢节中,雨果描写了五花八门的、多层次的民间游戏:卡西姆多参加的“怪笑比赛”和“广场游行”,形式粗俗、怪诞;爱斯梅拉达的“广场卖艺”和“山羊识字戏法”, 充满幻想和象征;克罗德的密室炼金术却弥漫着神秘阴森之气。这些游戏成为人物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质和内涵,造就了人物各异的特性、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意义,由此形成了卡西姆多、爱斯梅拉达及克罗德人物形象的“三重结构”。这正是雨果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狂欢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诗论中有两种“换骨”说,即黄庭坚提出的“夺胎换骨”法和陈师道提出的“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的诗论主张。前者源于佛禅话语,是以禅喻诗的著名诗论;后者出白道教内丹学说,是以仙道论诗的典型诗论。陈师道“换骨”说与黄庭坚“夺胎换骨”法截然不同,而与黄庭坚“学诗如学道”有联系,是指学诗的艺术修养过程,通过勤奋、艰苦的研习,最终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陈师道“换骨”说与内丹炼养有共通性,突出表现在勤奋苦修和养气静心两方面。“学诗如学仙”与“学诗如参禅”相辅相成,是宋代文学诗论中不可偏废的两翼。  相似文献   

13.
湘籍苗族作家肖仁福的创作历时二十余年,近年来逐渐引起读者和评论界的重视。他擅长以隽永的文字和不动声色的叙述,在徐徐推进的生活流程中透视湘西南地区人物的精神状态,在对日常生活和细节的表现中勾勒出人们的生存本相和心灵世界的隐秘忧伤与创痛。  相似文献   

14.
以张果老故事为个案可以分析道教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唐代外丹道太师张果不仅留下了大量的丹道著作,而且形成了大量的法术故事;张果老在宋金时期加入八仙队伍,其文学故事也在内丹道的弘传下得到普及和定型;张果老故事则反映了道教不同时期的丹道思想,并最终形成了相关的民俗。  相似文献   

15.
~~时空之钥——《山海经》的神秘数字探析@邱宜文$台湾科技大学!台湾台北~~~~~~  相似文献   

16.
中国诗学应以道家哲学为基础,以诗道概念为核心。中国诗学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理论是人有我精、玄妙神奇的风格诗学。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神秘文化思潮是重要的一元.它唤醒了人们的奇特生命体验,也向科学理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它还在复兴的进程中一度跌入走火入魔的深渊.1980年代的文学,在反思历史悲剧中遁入了关于宗教、命运、偶然的神秘感悟;在对于神秘文化的叩问中发现了偶然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在重新认识民间文化方面剔发了神秘文化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8.
医学的宗教化:道教存思修炼术的创造机理与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医学理论和养生实践宗教神学化,由健身疗疾、延年益寿的医学养生术演化出长生不死、飞身成仙的宗教方术,这是存思修炼术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内在机理;存思修炼术发端于老庄的守一养生术,结合医学理论、养生实践、神灵崇拜和神仙方术,历经《太平经》、《老子中经》、《黄庭内景经》和《上清大洞真经》而渐趋完善,由此确定了其重在养生和重在成仙的两个发展方向。本文对道教修炼术和神仙世界,以及道教炼养学的医学理论创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社会是人的社会,探究人所组成的社会的发展问题必须以人为起点。正是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实践活动及其活动方式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人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内在动机,没有需要,人们也就不可能去从事实践活动。离开对人的需要的考察,人的一切行为都会使我们感到神秘莫测,因而也就不能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内含着人的需要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炼金术不仅仅是物质统一性的哲学原理,在矿物象征意义、冶金仪式、火的魔力和坚信人工炼金可以替代自然规律的功能之间,存在某种依存关系。西方炼金术士将神秘宗教中的仪式景象投射到矿物上,将其象征符号融入基督教教义。炼金术士对待物质,犹如信徒在神秘宗教仪式上对待上帝一般。哲人石经过呈现黑色、白色、黄色和红色四个阶段,经历矿物的受难、死亡和再生成另一种存在方式,来实现物质的转化。西方炼金术士通过让矿物回归原始状态,其意义和最终目的是人的转化,在物质的变化和他内心之间唤起某种共鸣。伴随着炼金术过程的进行,炼金术士净化唤醒自己,实现了某种仪式性体验和自身修炼,提炼了自己的心理、生理以及道德和精神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