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根治“学术腐败”、整饬学术规范、促进学术创新出发 ,论述了学术出版过程中的道德责任、道德管理原则和道德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关于当前"学术腐败"问题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腐败是发生在学术领域里以谋取名利为目的有意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当前学术腐败的产生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更有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 ,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学者道德的迷离和缺失。加强学风建设 ,根治学术腐败 ,是净化学术环境、推动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责任编辑的学术道德责任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腐败是学术自由与学术道德责任的失衡。责任编辑是整治学术腐败环节中的关键。增强责任编辑的学术道德责任是当前把持学术阵地纯洁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要求责任编辑加强自律,严格遵循学术规范,提高编辑加工质量的同时,还应强化对责任编辑的道德责任教育,提倡编辑批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法制,规范责任编辑的实践行为。  相似文献   

4.
学术,作为一个撑起国家脊梁的精神产业,是不允许无聊、非科学的东西染指的。但目前风行起来的三大流弊却在学术界登堂入室,并成为制约学术力提升的主要阻力。“学术行政化”是中国的特产,不仅在“殖民化”学术界,也是滋生“学术腐败”的首因。“学术腐败”——“学术白粉”,不仅在侵害学术机体,也在腐蚀学术界的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学术品质。“学术快餐化”——现代社会共生物,正在使学术泡沫化、注水化、无聊化、超女化。三大流弊不除,中国的“学术崛起”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学术诚信、学术不端、学术规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从标准上把握学术不端的"脉"和"度",从制度和法律上规范高校的学术道德行为,从技术和服务上引导和支持高校的学术道德建设,从教育上加强高校的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是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主要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常规监管缺位、制度执行不力、学术风气败坏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学术腐败的文化困境。提出要改变当前学术腐败局面,需从学术文化层面着手,构建一种以德性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内核的学术文化,建构这种学术文化需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大对学术腐败的惩处力度;要建设稳定、公平、公正的学术秩序;要大力弘扬学术自主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文从学术责任的角度剖析高校学风不良现象的深层原因,认为部分学者在维护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责任、学术创新责任、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责任、学术传承责任等方面存在着缺失而引致学风问题。提出从加强自律教育、加强学术共同体责任感、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及健全惩治学术道德失范和学术腐败的法纪法规等措施入手,探索维护学风清正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前高校学术腐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学术腐败事件入手,分析了当前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现状、产生原因和危害性,提出了标本兼治,从制度入手规范学术道德,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学术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媒体不断曝光的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事件使得中国学术界面临着巨大的诚信危机,然而中国学术界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学术规范水平及其特征究竟如何,有待事实数据的检验。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采集"经济与管理学科"(1994—2014年)的19 389篇重复发表论文为样本,从组织层面揭示学术失范行为的分布特征。经济与管理学科的重复发表有逐年上升趋势,而且重发论文第一作者的单位类别和重发路径、作者职称之间具有显著稳定的关联性。鉴于此,提升我国学术规范整体水平的关键点在于在组织层面进行制度建设,调整组织的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10.
弄虚作假、学术道德沦丧,直接的恶果是挫伤学术队伍的科研积极性,造成民族科学精神的失范,进而危害国家的科教兴国大业。一些编辑的失职与失德是导致学术领域腐败的直接原因。作为从事学术期刊文字工作的编辑,是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和文化传承的选择者,捍卫学术尊严、维护科学文化精神、运用自已的卓识和远见弘扬科学真理,打击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是其神圣而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11.
学术腐败的表现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学术腐败现象在学术界已经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的表现是多种形式的 ,主要表现在学术“市场化”、学术“官僚化”、虚假科研、学术霸权、学术泡沫及低水平重复等方面。而引起这些学术腐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 ,管理制度、学者的学术道德、学者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学术期刊的管理制度、学术腐败的惩罚力度等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与制度根源,但从道德心理学的角度考察,所有的学术道德失范都有其主体自身的内在原因,即个体道德免疫力下降进而在学术腐败之社会病毒的侵蚀下发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为。本文试以道德心理学的视野,对学术道德失范进行心理诊断,探寻学术道德失范的心理之源。  相似文献   

13.
以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为例,在研究萨斯卡切温大学管理理念与特点的基础上,从遵守学术道德与违反学术道德的界定、学术道德失范的处罚规定、对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处罚程序、学生申诉的程序几个方面介绍了该校在学术道德建设方面的制度体系和日常管理。总结出萨斯卡切温大学学术规范管理体系对我国学术道德规范管理的几点启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促成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严格务实的培养机制促成学生脚踏实地的科研品质;详实可行的管理制度维护诚信健康的学术环境;严谨规范的学术道德申诉条例维护学生正当的学术权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校学术腐败现象,试图探寻一种他律机制与自律机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主体理性的体认、情感的认同和自愿的接受,形成自我的内在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凝化为稳定的学术德性,从而净化整个学术道德生态,构筑学术腐败"防火墙",对高校学术腐败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术体制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论创新是学术研究的本质属性和学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理论创新,没有学术进步,必然会导致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停滞和落伍。为有效遏制学术失范、学术腐败等不良现象的恶性蔓延,纯洁学术环境,使学术研究步入健康、正常、良性的发展轨道,不断推进学术发展和理论创新,迫切需要在改善学术环境、健全学术规范、树立良好学风等方面对现行学术体制进行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16.
遏制学术腐败,已经不能仅仅从“科学道德自律”和“学术规范他律”等层面来约束了,而是要通过“三管齐下”的 “自律——他律——法律”制约;在实行“自律”和“他律”的同时,对学术腐败者进行法律规范和法律制约也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校学术腐败现象,试图探寻一种他律机制与自律机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主体理性的体认、情感的认同和自愿的接受,形成自我的内在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凝化为稳定的学术德性,从而净化整个学术道德生态,构筑学术腐败“防火墙”,对高校学术腐败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术腐败现象频繁有着深刻的学理根源。在以效率取向学术制度安排和公权力渗透学术研究背景下,部分学术共同体蜕变为“学术特权利益共同体”,以知识/权力共生的双面形态左右学术研究的运行轨迹,垄断学术资源和破坏学术民主;大学独特的“单位制度型学术”,形成“保护一束缚”二重机制,极易滋生体制内学术腐败;权力场域和利益博弈的强势存在,是学术腐败的深层制度诱因。为此,强化学术共同体的自治和自律、重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理边界,协调权力和利益、构建高效清廉的学术同行评议制度,克服学术研究目的的伦理模糊、强化学术腐败的伦理矫治,是治理高校学术腐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学术腐败探源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学术腐败是指学者和学术界在学术活动中有意违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而出现的不道德行为和欺骗行为。目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学术研究的功利化、学术评价的非理性化、文人相轻、泡沫学术等方面。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学风建设,阻碍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既危害社会,也危害个人。学术腐败产生和蔓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遏制学术腐败的策略是既要通过各种办法和途径揭露、惩处和预防学术腐败的发生,也要重建学术规范、创造有序的学术环境、塑造良好的中国学术形象。  相似文献   

20.
学术失范在学术研究和高等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影响着学术环境和学术创新。学术规范的有效性源自学术共同体对它的承认,体现出"共享信念"的特点,因此,从制度层面建立和维护某一学科的基本学术规范和方法论,形成某一学科学者的"共享信念",是学术规范制度真正得以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