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鲁迅小说的人物对话极有特点,已构成鲁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鲁迅小说人物对话在文本中有直述与转述两种存在形态,人物对话的时空语境、主体间关系、对话过程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蕴,在组织小说结构、表现人物性格、彰显交往理念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2.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对话可分 3个层面一是人物形象之间的对话,能够折射对话语境,具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内涵,是小说艺术情境的主体部分;二是作者透过隐身作者与人物对话,体现出小说的价值观;三是以文本为中介作者与读者对话,对小说叙述形式和意蕴构成起支配作用,表现出作者的艺术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具有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对话特征。"对话"是复调小说的理论基础,有助于全面揭示小说中作为思想形象的人物个性、思想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通过主人公与作者的对话、丈夫与妻子的对话以及丈夫与自我的对话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篇小说《温顺的女性》,更深入地探讨小说的主题意蕴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对小说《恐惧》文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主人公反英雄教师琼斯与学生之间的受虐与施虐的关系,指出霍克斯在最后的创作阶段中,建构后现代主义小说人物受虐和施虐的文本范式,也反映了霍克斯向现实主义创作的转向,从而达到文本的终极关怀,展示了后现代美国社会生活中人的尴尬的、令人恐惧的生存状态,同时也达到了文本世界中的受虐与施虐和现实生活中的受虐与施虐的对话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白象似的群山》中话语含义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作品《白象似的群山》,其风格与传统小说迥异。整篇小说没有人物介绍,以对话贯穿始终,成功地运用对话塑造了人物。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在此作品中具有明显的体现,合作原则是每种语言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读者赏析小说中的对话提供了新的方法;会话含义为读者提供了一条顺利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通幽曲径。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的语言特色一般都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体现得格外突出,但是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去分析和体味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将语用学中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在对话中的违反与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作品《菊馨》结合,运用会话含义中的合作原则理论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从而更加深刻地挖掘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更好地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服务。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理论可以分为四个范畴: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通过将合作原则下的四个范畴在对话中的违反与小说中人物对话内容结合,我们可以发现,劳伦斯在创作小说人物对话的语言方面也煞费苦心,并且在将深入分析后的人物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相结合之后,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到人物特征并更清晰地体会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7.
分身术是沈从文小说创作日趋成熟之后经常使用的一种人物创作方法,在弗洛伊德白日梦创作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的启发下,沈从文运用“主观分裂技巧”,将自身的不同侧面投射到小说当中化为一众分身人物。就类型而言,一是探讨追求爱情的不同路径的“爱情分身”,二是体现其在城与乡之间摇摆游移的自我定位的“文化分身”,三是象征着记录与“凝固”生命的不同方式的“艺术分身”。这些分身反映了沈从文思想的矛盾、分裂,也体现了他对于主体分裂性和复杂性的深刻认知。通过分身人物的言说与对话,沈从文不仅实现了思想观念的梳理、超越与精神的自我疗愈,也通过对文本“对话性”的凸显使小说体现出了明显的复调性。  相似文献   

8.
旨在分析严歌苓小说<扶桑>一文中第二人称采用的意义,以进一步拓宽"第二人称"叙述效果的研究,通过集中分析第二人称"你"在<扶桑>一文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和由此构成的关于扶桑故事的三个文本,指出由第二人称构成的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对话实质上是一种元小说技巧.由此形成一种处于对话状态的"未完成的叙事",极具现代意识,并直接指涉文学文本的未完成性.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是一个突出的文本现象。具体而言,在其小说中,叙述者通常会与读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话,甚至跳出作品,对作品中的人与事乃至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进行评价,使得小说的叙事话语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叙事话语中既有叙述者与读者的对话,也有以大量补白形式出现的说明文字,还有作者的插入语交代其写作动机与构思过程,等等。汪曾祺小说中叙事话语的多样性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对话”与“共情”的重要方式,也赋予了小说文本极大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作者赖以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与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生动的人物语言不仅对于性格塑造意义重大,而且还使作品中的人物丰满、鲜活,增强故事性,产生动感效应,有力地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充分地展示主题。人物语言一般是指对话、独白或心理语言。其中唯有对话发生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情景之中,是人物性格的感情流露和意向表示。因此,人物语言中以人物间的对话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用巴赫金学派的对话理论分析玛丽.雪莱的科学幻想小说《弗兰肯斯坦》所反映的现实主义意义,我们发现这部小说体现了人物之间在责任、人际关系方面对话的失衡,也表现了多种声音的对话,包括小说中提及的人物、社会成员和不同时代的读者。《弗兰肯斯坦》表现了玛丽.雪莱的反叛精神,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和性别角度出发,基于目前几位权威语言学家在语言与性别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著名文学小说《简·爱》中的人物对话分析,运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评析,归纳和总结小说人物性别差异在对话过程中所表现的语言特点,研究社会地位因素在两性语言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论《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宠儿》作为一部复调小说 ,其主人公意识相对独立于作者意识。其叙述策略有着复调小说多声部叙述的特征。小说人物有着复调小说人物的开放性、不确定性和未完成性。莫里森创造了一组鲜丽生动 ,富有种族健康感的黑人人物群像 ,与黑人文学传统发生着一场革命性 ,生成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语言学,语言和性别角度出发,基于目前几位权威语言学家在语言与性别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著名文学小说《简&#183;爱》中的人物对话分析,运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评析,归纳和总结小说人物性别差异在对话过程中所表现的语言特点,研究社会地位因素在两性语言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国新小说作家和理论家娜塔丽·萨洛特的“对话与潜对话”,是在意识流小说理论、心理分析学说和复调小说理论的基础上建构的新小说理论。其内涵主要包括:反对传统的对话方式,充满先锋色彩的内心独白,强调内心独白的前奏,发掘潜对话的多维功能。这一理论对丰富和发展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重新认识西方现代入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纳博科夫的小说《绝望》是一个由谋杀者讲述的谋杀故事。主人公先天性的自我分裂、主人公与影子人之间的相似性关系以及作者所采用的拟自传体的呈现方式,使小说具有了多重对话性因素。这种自我分裂与对话关系,将人性内涵作为叙述中心,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引发不同层次的价值判断,将自我、他者、世界以交互主体的形式呈现,从而使文本进入主体间性的"我与你"的范畴,呈现出一个彼此平等、异质共存的对话世界,主人公不同层面的自我所形成的多重对话关系构成了文本的深层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说对话不是一种装饰,它在小说中发挥着多个重要的作用--刻画人物是其中之一.本文运用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比较分析了分别由祝庆英和黄源深翻译的英国小说<简·爱>的两个中文译本中的对话.研究发现,译文对话并不总能够像原文对话一样刻画人物.本文着重探讨了译文失败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从文体学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分析来看,对话在奥斯丁小说中起到了刻划人物、突出主题、营造气氛的作用,并且成为其主要形式和方法。而合作原则的悖逆和各类引语的选用是作者对话描写艺术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9.
《拧紧螺丝钉》是英美文学史上一部"迷人"的小说,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可以解读出这部复调小说悬念迭出的原因在于:主次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且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小说中的人物在进行对话时,听者和说者由于"概念视野"的不同,对话语的意义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女主人公在次文本中的回忆性独白使故事本身产生了时空对话,干扰了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稳定性看法。  相似文献   

20.
王充闾的历史散文呈现多重对话性特征。他把历史人物作为文本进行深切地审美解读,以丰富的学养为底蕴,融入浓重的主体情思进行现代意识的审美观照,实现与历史人物的对话、与读者的对话。用小说式的笔法塑造的历史人物饱含着相通的人类本性,能使历史人物从古代向读者走来,实现与读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