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形生产模式,以及以资源消耗型制造业为主的滞后产业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产业素质高低的区域产业结构,就成为了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关键。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结构优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各区域发展循环经济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工业生态化改造、三次产业间形成三产互动的良性体系、通过虚拟产业链的延伸和对接实现区位优势互补,加强区域合作"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对后者的健康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从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山东、浙江和广东三省的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山东海洋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进而为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若干建议:以优势产业发展为核心,拓展产业链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打造高素质海洋人才。  相似文献   

3.
海洋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对后者的健康发展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从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就业效应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比较分析了山东、浙江和广东三省的海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山东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山东海洋产业结构相对落后,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进而为山东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若干建议:以优势产业发展为核心,拓展产业链条;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打造高素质海洋人才。  相似文献   

4.
根据区域分工协作和产业转移理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产业可以进行梯度接力转移,一国或一个地区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转移到其他低产业梯度的国家或地区,成为吸收方相对先进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提高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产业梯度转移对双方都有利,是一种"双赢"的良性转移.河北省作为重要的沿海省份,地处环渤海经济核心地区,交通通信便利,资源丰富,市场广阔,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面临着环渤海地区加速崛起的发展大势.河北与京津有着内在的经济联系和产业互补性,客观上要求河北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时主动参与京津的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吸收具有比较优势并有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作为区域增长极,它的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并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而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群,近年来一体化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入手,对比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经验;分析环渤海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经济联系现状;探讨针对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所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环渤海城市群内部城市间应如何协作,以流通产业为先导,合理调配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该文认为1990-2008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的变化符合产业变迁的一般规律,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较低。与全国水平相比,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的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第二、三产业虽具有竞争力,但竞争优势不强,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是很明显。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根据各个地区区位、资源、生态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差异,突出其区域优势,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推动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地区需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其产业结构层次,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应主动选择性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为指导,以苏沪皖区域经济合作的广泛实践为基础,对苏沪皖区域的产业对接开展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区域内各地区产业相对优势和产业定位,提出了该区域的产业对接策略:科学规划,实现苏沪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以产业优势引导产业发展;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合作发展平台,推进产业对接与调整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绍兴板块"为例,探讨了上市公司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处于领先地位,有利于稳定和发展地方经济;"绍兴板块"在拉动地区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最后,针对"绍兴板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西部产业转型中金融支持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部地区凭借其区位和后发优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等措施,将成为我国"十二五"以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应当根据西部地区省份间的差异化,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各种金融工具在地区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带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效、有序转型。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东北地区应当积极跟进中央的战略部署,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此,应从实际出发解析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构成,评估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成长态势,考察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制约因素,创意东北地区现代服务业的推进对策。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推进的战略,是东北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东北地区成长为新兴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工业设计可以大力推动包括初级制造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途径。河北省制造业创新能力薄弱,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滞后。这主要表现为制造业运用工业设计的水平不高、工业设计人才集聚能力不足、缺乏本土特色的设计品牌,政府推动力度较低。文章基于河北省制造业和工业设计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处于京津冀经济圈中的河北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应基于自身制造业特色与京津制造业错位发展;处于起步阶段的河北工业设计创意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扶持,从而提出了以法治化、信息化、民族化、品牌化、创新型为主的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虽然北京金融业对首都经济的总体贡献率逐步提高,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服务与支持功能也在不断增强,但还存在着与首都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资源配置能力不强、国际影响力和金融创新能力不高等问题。建议北京金融业高度契合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完善产业金融,培育发展金融要素市场,提升国际化水平和金融创新能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走“质量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环保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它对我国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美丽中国"和"绿色湖南"的大背景下,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环保产业对湖南经济发展的贡献,并通过分析湖南环保产业存在的困境,提出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优化路径,对湖南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从农村经济总产值、农户收入、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等多个维度,构建了流通业对农村经济影响途径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第一,流通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高度相关,两者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和动态调整机制;第二,流通业既可通过提高农村经济总产值和农村就业等直接方式影响农村经济增长,也可通过提高农户收入、推动城镇化和拉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间接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第三,我国农村就业结构较为单一,流通业仍是吸纳农村就业增长的主要途径,但流通业的发展并没有促进农村其他产业的就业增长;第四,与城市流通业相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流通业的落后是导致农村流通业对农村产业结构失去“先导性”和“关联性”功能的主要原因;最后,在不同途径上流通业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时滞期大致相同,流通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综合影响大约在第四年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内经济大省,浙江省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现代化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进一步重视服务业的建设发展。从省内服务业发展现状和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省内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对浙江省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空气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可持续产业结构升级能为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动力.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三大产业的产值与就业比例严重不协调、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差异巨大、工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突出问题,认为要促使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必须给政府角色重新定位、建立地方政府“绿色的”考核制度和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造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统计指标,得到2003年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工业是当前安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是安徽产业结构中的主要矛盾,第三产业中仅有文体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为朝阳产业,交运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信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产业发展不足制约着安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偏离—份额分析显示:第三产业在2009—2013年相比2004—2008年时段产业质量明显改善,房地产业和教育发展不充分拖累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归纳有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以1999-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福建省产业结构现状,分别对人均GDP与三大产业关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三大产业关系、各产业间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第一产业对人均GDP贡献最大,房地产业对人均GDP、GDP的影响不显著,高新技术产业与GDP存在负相关等结论,进而阐述"十二五"时期福建产业发展难点,并针对难点提出福建省"十二五"时期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地缘经济视域对珠中江经济圈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增长效率过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区域内产业同构化严重、区域协作发展效应不明显等现实困境进行了梳理,以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珠中江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比较于二三产业处于劣势;而在竞争力层面,第三产业较之于一二产业处于极大优势。基于此,文章从地缘经济视域下提出珠中江经济圈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区域地缘经济合作协调发展机制,结合地缘经济特点、统筹兼顾错位发展,依托地缘关系积极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地缘发展模式等维度来构建经济发展机制,从而推动珠中江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