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现行宪法和中国已加入的国际公约的规定,公民应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因身份不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现实权利上与城镇人口存在着很大差距。农民是国有资产的投资者和所有者,理应享有所有者权利,而现存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限制了农民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这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极不相容的。因此,建设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给予全体农民以与城市居民平等的社会保障权,是发展市场经济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长期以来实行和坚持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使城乡在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用工制度、财政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在国民待遇、社会公平、公平竞争等方面差异巨大,这直接导致了“三农”问题令人担忧的现状。因此,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也就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障碍。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废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各项政策,清除各种障碍,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与城市公民相比,农民不仅在物质生活上相对贫困,而且在权利享有上相对贫困。农民权利贫困的主要根源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是造成国家权力对农民权利忽视和对农民权利保障的法律救济不力的社会制度根源,而且是造成农民的权利意识薄弱和农民维权组织失声的重要因素。消除农民权利贫困,使农民权利脱贫,既是农民脱贫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树立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这一制度性难题,统筹城乡经济,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权利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农民问题已凸现为农民权利问题,即由于农民权利受损而导致对农民的不公正的国民待遇进而严重损害社会公正,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农民权利受损是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中国特色工业化路径以及与此相关的城乡二元社会体制的结果。本文在探讨农民因权利受损而受到各方面不公正对待之后,进而寻找能够体现、保障权利义务分配公平的制度、政策,以实现社会公正从而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视角看城乡教育公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方面.我国目前城乡之间教育不公平现象凸显:城乡之间享受教育经费不平等,农村合格的教师资源不足,以城市学生为基准的大学录取分数线的划定降低了农村学生进入大学的机会而加剧了农村学生辍学的现象,民工子女享受教育的不平等.逐步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二元结构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格格不入.针对这一问题,从"赋予全体国民以平等待遇"的观念层面和"赋予农民更完善权利"的权利层面阐述了打破城乡结构性矛盾的思路,并围绕构建新型土地制度、变革户籍制度和建立新型的农村金融制度,展开了对构建推进城乡和谐的配套制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未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令人忧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改善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国民待遇和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的惯性影响,造成了农民主体和权利意识的缺乏、农民政治参与社会基础的消解以及农民政治参与物质基础的侵蚀,是制约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提升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民权利的有效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农民在政治参与权、土地财产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权等方面的保障不足。农民权利缺位的根源在于歧视性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缺位、农民法定的维权组织缺乏以及农民维权意识与能力不强。为了真正保障农民权利,政府需要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强化对农民权利的法律保护,建立农民的维权组织,培育农民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三三五”户籍改革、山东省诸城市“村改居”、广东省“积分落户”和陕西省“推进有条件农民工进城落户”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以资源置换或精英移民为核心,折射出的仍然是农民身份歧视、城乡分立思维.改革并没有在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呈现的还是城是城、乡是乡的格局,不仅没能消解城乡居民之间经济福利和生存安全的制度保障差距,还不断强化了城乡居民生存成本和生存预期的心理距离.统筹城乡发展各项制度设计必须以农民身份为基础,构建城乡居民平权机制,尊重农民合理发展权,加快农民社会权利支持资源建设,实现农民与市民平等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2.
农民政治权益保障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现行理论对农民政治权益概念缺乏科学的界定,这在实践中导致了农民政治权益保障的缺失。由于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利益诉求的差异性、冲突的复杂性以及博弈的多元性,广大农民迫切希望通过政治权益的充分保障来有效表达政治诉求、影响政治决策,以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明晰农民政治权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既是有效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破解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一些政策的城市偏向,农民的许多平等发展机会得不到真正保障,造成城乡差距拉大。发展农村,迅速改变中国农村和农业的落后面貌,已经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而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必须尽快迅速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从实现劳动力转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和完善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破解"三农"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发展,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其首要前提是落实 "三农"权益。即弱质产业农业、弱化的人类生存发展空间农村、发展权缺失的弱势群体农民的权益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农民问题主要袁现为农民贫困,而农民贫困根源于权利贫困。要使农民权利真正得到平等保护,必须跳出“身份”陷阱,凸显“权利”话语,因为公民身份的发展演进始终伴随着“歧视”、“不平等”意蕴,而公民权利则更多彰显自然法的理性与平等精神。强调从公民身份到公民权利的路径转化,是对从“不平等”到“平等”进路的关注。基于农民的弱势地位,农民权利平等保护需要从形式迈向实质,应废止城乡“二元”法律制度,完善农民权利体系,对农民实行合理差别补偿,拓宽农民权利救济渠道,并确保救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农地利益失衡的现象,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影响了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农地利益均衡存在农地制度不完善,政府规制不健全,农地市场不规范,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备等制约因素。为此,应完善农地法律制度,从法律上保护农民土地利益;健全政府规制机制,让政府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利益;构建农地市场机制,让市场为农民提供应得农地利益;完备农民农地利益诉求机制,让农民自己能有效维护农地利益,从而形成系统的农地利益均衡机制,有效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和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要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城镇化,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农村发展明显落后于城市,“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事关中国发展全局和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的情况下提出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其价值定位表现在:它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19.
论农村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的不可剥夺和转让的权利。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却基本上游离于社会保障之外,相对于城镇居民享有的基本保障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广大农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和实现社会公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