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芥子纳须弥     
“海内书院第一”的白鹿书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完备的书院。唐朝的李渤兄弟曾隐居于此读书。李渤养有一只白鹿,终日相随,故人称白吃先生。后来,李渤就任江州刺史,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尔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失这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是在骗人吧?”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时,会很自然地用‘读书破万卷”这句话,意思是,万卷书都被翻破,足见读书之多。那么古人的“万卷’’究竞又该有多少书呢?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一个叫源律师的人问慧海禅师:“和尚修行用功吗?” 慧海禅师爽快地答道:“当然用功啊!” 源律师紧接着问道:“那您是如何用功的呢?”  相似文献   

4.
唐生智 《金陵瞭望》2005,(14):14-15
“一天下午,蒋介石找我去,对我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我说:‘你怎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他立即问:‘你看把握怎么样?’我说:‘我只能做到8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6.
心莫造罪     
看到一个有关禅的小故事.说一个居士问一禅师:“船夫载客过江.船行时,在沙滩上轧死很多螃蟹。这是乘客的过错还是船夫的过错?…‘这不是船夫的过错也不是乘客的过错。”禅师回答。居士又问:“那究竟是谁的过错呢?”“是你的过错!”禅师两眼圆睁,大声对某居士说.“心莫造罪.陷人入罪才真正有罪!”  相似文献   

7.
檐头水滴声     
星云大师 《社区》2012,(14):25-25
一个初夏的雨后,一位年轻的禅僧到方丈室求见,请示归省禅师说:“过去有人向赵州禅师参禅,不管什么问题,禅师一概回答‘庭前柏树子’。究竟禅师要表达什么呢?”归省禅师一脸慎重地说:“我若是今天告诉你了,你会相信吗?”学僧欢喜地说:“禅师说的话,学人怎么敢不信呢?”归省禅师不再搭理学僧。静默地望着窗外。过了一会儿,禅师才回过头,说:“你听到屋檐落下来的水滴声了吗?”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如何读书呢?这里介绍五种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9.
培养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但是每种人才培养都离不开读书活动。作为高校图书馆来说,如何把学生的读书活动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一点粗浅体会。一、读书活动与人才培养的关系1.读书活动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读书是获取知识信息、增长智能和培养个性品德的重要途径。要成就人才、要获取知识,就离不开读书。古人有“下笔千言,思接万里”就是博览群书的结果。杜甫有“胸藏万江凭吞吐,笔下千钧任自张”的深厚功底与“读书破万卷”息息相关。培根在其著作《论学问)中形象地描绘了读书的益处:“史鉴使人…  相似文献   

10.
“怪病!怪病!真是怪病!”一位年近七旬的肥胖老人在一对中年夫妇的陪同下,一边走进诊室一边说,“陈医生,请你给我看看这‘怪病’!” “请坐。”我一边让座一边不解地问,“什么‘怪病’?”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幽默     
杨海亮 《可乐》2010,(4):37-37
一天,朋友来访,问老舍最近在写什么。老舍故作神秘地回答:“我正为‘皇帝’当‘奴才’呢!”朋友不解其意,走近书桌才知道,老舍正在替末代皇帝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  相似文献   

12.
鲍鹏山 《社区》2012,(5):25-25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予问了孔子一个很古怪的问题:“老师,一个君子,假如我们诓骗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会马上跳下井去救人吗?”孔子皱眉回答说:“怎么会呢?君子可能会马上赶去察看,但不会糊里糊涂就往下跳。我告诉你:君子可以被欺骗。却不会被愚弄。”  相似文献   

13.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14.
一位朋友准备在沈阳开一家美食城,一段时间以来,他四处取经,不久前,他约我同去盘锦,据说那 有一家“桃源新村”值得拜访。出发前,我向几个盘锦人打听了一下这家“桃源新村”,他们升口同声:“桃源新村呀?到了盘锦,你打听谁谁都知道。”这天我们趋车前往盘锦,好信儿地在盘锦街头打听了几位当地人: “请问您知道‘桃源新村’吗?” “你问的是哪个‘桃源新村’呀?” “噢?有几家‘桃源新村’啊?” “你们是外地人吧?‘桃源新村’有好几家呢!在盘锦有谁不知道许老板的“桃源新村”! “我们要去总部。” “你们这么走……” 热心的盘锦人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一路下来我们又打听了一些人,真是问谁谁知道。 说句不谦虚的话,上至五星级酒店下至乡村野店,我去过的饭店太多了,留在记忆中的又有几家呢?对这家路人皆知的“桃源新村”不免有些不服气。  相似文献   

15.
在说话或写作文时,我们常常用到“自己”这个词。比如“我认为自己的数学推理能力比较差”,这句话中的“自己”是指谁呢?许多同学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指‘我’啦}”的确。这句话中的“自己”就是指“我”。但是,“自己”就一定是指“我”吗?不一定。  相似文献   

16.
轻松一刻     
《社区》2014,(27):64-64
护士长拦住一个惊慌地从手术室跑出来的太太,奇怪地问:“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跑出来?”“我一进去就听见护士说:‘勇敢些,别害怕!阑尾手术是非常简单的。”“这话并不错呀!”“可她是对要给我做手术的大夫说的!”  相似文献   

17.
国庆节时,交警叔叔还在上班,冬冬非常佩服,就拿起笔,给叔叔们写慰(wèi)问信。他开头这样写道:“敬爱的警察叔叔,您们好!”坐在一旁的妈妈看了,皱起眉头问:“你为什么要用‘您们’呢?”冬冬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您’是对长辈、老师或自己崇敬的人的尊称,‘交警队’里有许多叔叔,当然应该用‘您们’喽!”妈妈听了笑道:“‘您’是尊称,你说得对,可是‘您’没有复数形式,后面怎能加上‘们’而变成‘您们’呢?”“那么,遇到多数的‘您’该怎么称呼呢?”冬冬发起愁来。妈妈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接着讲解道:“如果称呼两个以上的人,可以说‘您俩’…  相似文献   

18.
[媚痴、抹达]《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点校本)卷一五《龙境伦禅师》:“师曰:‘作么生是黄云郎当媚痴抹达为人一句?’僧无对。”(948页)庚案:“郎当”,言疲惫不振貌。“媚痴抹达”则颇费解。考《容斋随笔·四笔》卷一:“柔词馆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亦曰‘迷嬉’。中心有愧见诸颜面者,谓之‘缅’。……虽为俚言,然其说皆有所本。《列子》云:‘墨尿、单至、蝉、憋四人相与游于世。’又云:明、唾倭、勇敢、怯疑四人亦相与游。’张湛注曰:”墨音眉,屎,敕夷反。《方言》:江淮之间谓之无赖。眼音缅,音殓,《…  相似文献   

19.
阅读的姿势     
甘中利 《社区》2009,(17):18-18
朋友发来短信,向我推荐一本新书,是一名家写的,很好,嘱我有空看看。他,是我的一个文友,文字里相识的。交情甚好,也知道我爱看什么风格的书,但凡遇见了,总会向我推荐。我问:“书店可有卖?”他回道:“当然!”于是.跑去书店。打算和以前一样,先买回来,等有时间了,再慢慢看。进书店一看。人还不少呢!  相似文献   

20.
“我最讨厌别人问我,‘最近混得怎样?’”吴英 骏一脸严肃地说,“工作是做出来,怎么能靠‘混’ 呢?” 属马的吴英骏,出生于知青家庭,从小生活在安 徽涡阳的他,身上有着一股知青子女特有的韧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