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转型,基层社会的公共冲突问题也愈加凸显、社会稳定和底层秩序遭受冲击。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的基层社会不断探索出公共冲突治理的有效实现形式,充分化解了当地的矛盾和冲突,保障了社会的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通过对地方实践的考察,不难发现,基层社会公共冲突治理的需要有效的实现形式,且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与一定的条件相关,不同的地方社会催生不同的治理方式。也正因如此,基层社会公共冲突治理有着特殊的路径,如特殊民情的养成、自治传统的发掘、社会组织的发展、现代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政治冲突的表现形态,政治冲突可分为政治权力冲突、管辖权冲突、政治参与冲突、政治发展冲突.政治权力冲突是政治冲突的核心形态;管辖权冲突是政治冲突的常态;政治参与冲突是政治冲突的规则化形态;政治发展冲突是政治冲突的渐进式形态.由于政治冲突是存在于民主条件之下的,所以它们是基于政治共识的非暴力博弈冲突.  相似文献   

3.
公文的功能和写作语境决定了它对公文撰稿人个性的约束和限制。个性与公文写作之间的冲突在内容上表现为情感冲突、认识冲突和表达方式冲突;在形式上有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冲突。其成因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和公文撰稿人的个人素质相关。公文撰稿人作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可以通过一定的心理调整与学养的养成来缓和、消解这些冲突。  相似文献   

4.
政治冲突机制能够保持权力的平衡,冲突有助于统一体的建立。政治冲突,而不是崩溃或分裂,是一种平衡,因而也是维持作为运转中的政治体系的手段。政治冲突对于政体设计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冲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状态,也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方式。面对政治冲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态度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源自马克思批判主义指导下的政治冲突思想,一类是源自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指导下的政治冲突思想。两者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对政治冲突作价值判断;是否可以以武力解决政治冲突;是否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政治冲突。面对冲突,前者是一种批判的态度,后者是一种管理的态度。这两种态度代表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待政治冲突的两种基本立场,形成了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冲突的两种不同的思想传统,进而形成了处理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冲突的不同方式和制度设计。而批判与理解正是这两种传统的理论内核和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6.
印度尼西亚种族问题是印尼社会难以解决的顽疾。近些年来,印尼的种族矛盾和种族冲突有加剧的趋势。造成印尼种族冲突的原国主要是历史、经济、政治三个方面因素。殖民主义侵略是印尼种族冲突的历史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分配不均,贫富相差悬殊是种族冲突的经济原因。印尼政府对待华人的既限制又利用的同化政策,是种族冲突的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7.
政治冲突机制能够保持权力的平衡,冲突有助于统一体的建立。政治冲突,而不是崩溃或分裂,是一种平衡,因而也是维持作为运转中的政治体系的手段。政治冲突对于政体设计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冲突论是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范式之一,它从社会冲突的角度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冲突论对构建服务型政府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它告诉我们: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始终是在有着各种冲突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下进行的;不应该简单压制这些矛盾和冲突,而是应当允许和鼓励它们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存在,并利用它们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来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政治社会化是青年大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能否顺利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当前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政治社会化冲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政治冷漠、政治认同危机和反主流政治文化。究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生个体的内在倾向性问题、政治社会化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政治文化的多元存在等。因此,如何缓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冲突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深圳等特大城市社区的调查,重点探究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和基层政府解决城市社区冲突的主要途径与举措,前者包括对话和解、调解、仲裁、信访、诉讼及诉诸暴力等,后者主要涉及社区冲突化解、冲突调解、冲突管控、冲突处置和暴力强制等。一个共识是,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与复杂化,大多数社会或社区冲突必须通过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体等在内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或合作解决。  相似文献   

11.
SARS一类社会突发事件处置中存在行为对立的双方(防治方与传染方)以及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两类社会冲突。本文分别应用博弈论和冲突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行为对立双方的对抗模式,提出了代表全社会利益一方(医护人员)配备的最优对策;分析了社会成员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提出了合作性冲突管理的主要对策,并作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解读曹禺名剧《原野》,认为地主与农民的阶级对抗是该剧人物之间冲突的根本。文章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原理为视角,再度审视《原野》剧中的矛盾冲突,认为阶级冲突只是人物矛盾冲突的外壳,其内核是文明与人之本能,理性与野性之冲突,该冲突最终导致人自身的毁灭。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关系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各种关系,其内容包括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关系,表现为社会中阶级、阶层及各类群体之间的关系,社会分工的关系或国民经济几大部门的关系,其表现形式可采取合作、协同、冲突、对抗或对立以及统治、领导与服从、被领导等多种形式。不同时期的城乡关系往往有不同的社会内容。从社会的视角明晰城乡关系的基本内涵和不同时期的内容。可以为理解和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三部研究社会冲突新著的解读,分析了我国社会转型期利益博弈的特点,并依此提出了抗争性政治的基本命题.作者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冲突主要是以底层民众的抗争方式表现出来的.抗争性政治研究作为政治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解释的是从利益博弈到管治困境的过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中国的政教冲突主要指政权与宗教组织间的冲突.引发政教冲突的表层要素除了常见的政教间、宗教间的矛盾以外,统治者的个性因素不容忽视.引发政教冲突的深层要素源自政教各方对社会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的争夺.合理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是引导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转型期中国民众的社会不平等认知与评价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从"收入分配的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两个方面展开,既关注"公平感"与"冲突感"的总体状况及二者间关系,亦分析历时性演变趋势及阶层/群体间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基于历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受访群体普遍反映当前的收入不平等持续拉大,收入分配欠缺公平性与合理性;一些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被认为达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并有持续恶化的趋势;对收入及生活机会分配的公平性认知与社会冲突意识之间被证实有着紧密的关联,不公平感越高,群体的社会冲突意识就越强。转型期社会的公平正义及其社会政治后果问题应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变化和特征密切相关。社会冲突现象的实质是冲突的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矫正,使双方利益得以实现或满足。这个过程可能存在着边界双方的对抗,也可能是协调博弈。以对抗求合作促成边界双方各自实现自我目标是最优的价值取向。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演变,聚焦在走向对抗还是合作的论辩。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无直接利益冲突"走向对抗的条件不存在,只能朝向抗争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应该在整合政治资源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消除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  相似文献   

18.
权利内在逻辑上交叉重叠,使得在义务不确定、权利边界模糊之处易发生权利冲突,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体应有权利与国家政治权力的冲突、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的冲突。因此,要以不危及政治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不损害社会公正、不影响社会协调等导向确定权利边界,并将权利冲突控制并衡平在合法、合理、适当的边界内。  相似文献   

19.
冲突升级对干预机制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社会冲突干预机制建设偏重于干涉规则的专门化和干涉机构的正规化,这显示了制度设计者强烈的功能主义理论倾向。分析格拉斯尔冲突升级理论对社会冲突干预机制建设的影响,就是要从功能主义的理论盲区中选点观察功能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机制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为我国社会冲突干预机制建设及其评价提供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