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婷 《山西老年》2012,(7):33-33
我们现在通常称纸币为钞票,其实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不存在“钞票”这一称谓。在货币发展史上,纸币曾被称为交子、会子、关子、交钞、钱引、钞引、和宝钞等,“钞票”作为纸币的通称是晚清才流行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房价飞涨、“流动性过剩”但CPI低行这种看似违背直觉的现象从中央、地方政府预算制度设计的角度进行阐释.在中央政府被动印钞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融资方式的偏好越强烈,通胀率越高,控制“流动性过剩”影响后的实证结果支持该命题.而在中央政府非被动印钞的体制下,若地方政府赤字不变,地方政府拥有的债券存量越大,通胀率越低;若赤字变大,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受约束,则通胀率上升.  相似文献   

3.
李继光 《小康生活》2002,(11):29-30
以下介绍五种优质野生木本纤维的加工制作技术:(1)山棉皮树纤维的加工山棉皮树纤维细长柔软、坚韧,是制造蜡纸、薄型纸、打字纸、机械电器工业特种用纸和人造棉的上好原料,也可混纺棉纱织布。山棉皮树株高1—  相似文献   

4.
梦如的诗歌由感叹身世漂零的孤寂情怀到以“复眼”观照世界.最终达到禅悟人生的境界,真正体现了将自我生命与诗歌创作融为一体的人生追求.取得了“言在笔中而意在纸外”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画作为代表东方艺术的主要画种,具有自己突出的特色,除了笔、墨、纸、砚绘画工具的独特之处,其写意画中主要的一点,那就是大胆落笔,细心整理。写意画要求一气呵成,尤其是水墨画,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在作画时必须情绪饱满、思想集中、下笔一气呵成。写意画要求在一幅作品中气势流畅,笔笔之间要有映带关系,古人所说的“笔断意连”就是这个意思。它要求在一幅画中,笔与笔之间要气脉相连,联绵不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笔墨的韵律感,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笔情墨趣”。这是因为写意画中的笔墨,在组织对比、和谐等等矛盾统一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图书市场前不久推出的大型工具书《辞海》新印本,内页用纸为高级米黄色胶印书刊纸,被人们直白地称之为“科技纸”。阅读这种纸上印的文字,犹如戴上防眩晕、抗疲劳的眼镜,令购书大众称赞不已!而这种“科技纸”的倡导和积极推动者,便是江苏省出版印刷物资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鞠宁章。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是由腺组织与纤维肌性组织组成的实质性器官,围绕在男性尿道起始部。按组织成分可分为纤维肌肉间质及固有腺体两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好发于尿道周围的腺区,前列腺癌主要发生于外周区。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有大雅,也有大俗。所谓“艺贵拙,然必大巧之拙。”做到了大俗,其实也就达到了大雅的境地。在日常写作中巧用俗笔,就是大雅,雅俗共赏是人们的审美意识,也是人们最简单的审美观。白居易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观点。“时”“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大俗,而生活也是大雅。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8,(6):37-38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时常对及物动词后宾语的补足语感到困惑,其主要原因是在句子中能作宾补的成分较多,有名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带“to”或不带“to”)、分词(现在分词或过去分词)等形式。其实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能作宾补成分的主要有分词和不定式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晏建怀 《社区》2011,(32):41-41
在“朕即天下”的封建时代.宋真宗给宰相“封口费”而未采取极端手段,也算是个“仁慈”之君了。 官员追求政绩,或为摆平“劣政”的负面影响,常常不惜血本.通过掏“封口费”来扫清舆论障碍。其实,这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千年以前的宋真宗为了搞所谓“封禅泰山”大典,就给自己的宰相王旦一笔不菲的“封口费”。  相似文献   

11.
再说纸,中国古时候绘画多用帛和绢,其实帛也是一种绢类织物。画画用的绢是特制的,现在有一些工笔画家还喜欢用绢作画。大约到了宋元时代,人们才开始大量用纸作画。绢和纸各有特点,纸是植物制品,绢是丝织品,笔墨画在纸上,容易表现出笔墨的色彩变化。画在绢上,画的光洁度就更加强一些。我们现在主要用纸作画,一般是宣纸。宣纸分生宣和熟宣两种,熟宣用矾水加工过,水墨不容易渗透,在上面可以工整细腻地描绘,反复地上色,因此像绢织物一样,适合画工笔画。现在常用的熟宣有“冰雪宣”、“蝉衣笺”、“云母宣”等。生宣是没有经过矾…  相似文献   

12.
敏学 《老友》2012,(8):49-49
写意画,即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一种画法。写意画多画在生宣(即未上过胶和矾的纸,这种纸渗透性强,吃水多,易渗化涸晕)上,一般画者可以纵笔挥洒,墨彩飞扬。写意画较工笔画(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画法)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每次写作文,总会发现有学生愁眉苦脸,半天都动不了笔。细问之下,总会有这样一个答案:“没内容可写。” 同学们最缺乏的“内容”,其实就是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中正 《社区》2009,(9):35-35
“年龄越小,买人寿保险支付的保费就越少”,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其实,投保寿险,还有一些小窍门,如果稍加注意,就能节省出一大笔保费。  相似文献   

15.
笔、墨、纸、砚都认为自己是文房之宝,互相瞧不起。有一天他们竟然吵了起来。笔说:“我的本领最大,不用我说,谁都知道!”纸说:“我的用途最广了,你这个老头子!画家用我来画画,作家用我来写作!”墨说:“我才重要呢!没有我行吗?纸面上什么都没有。你这个白痴!”砚台气得跳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离不开课前的周到预设。说到预设,很容易让人想到教案,其实“预设”是个空泛的概念,“预”是准备的意思,“设”是计划的意思。正在准备的计划,可以写在纸上,更要写在脑子里,教学经验就是写在脑子里的“顸设”。  相似文献   

17.
赵卫彦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足见前人对唐代小说的认识已十分全面。但“五四”以来,唐人小说的研究更多地注意了其“诗笔”的一面,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文采与意想”(《中国小说史略》)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史才”与“议论”,也就是隐藏在唐人小说背后的“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同前)的一面。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固然无可厚非,但离开了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的写作心态等其他能够揭示作品更深层内涵的方面进行研究,难免有时会忽略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言志”或“兴寄…  相似文献   

18.
角笔是一种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的古老的书写工具,在中、韩、日等国的文献中,都有使用角笔的文献发现。角笔用象牙、木、竹等制成,以在纸上划出凹痕的形式记录信息。在日本,角笔最早见于奈良时代,主要用于在“训点”读佛经、汉诗文等时加注各种训读符号。角笔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的中国,但中国角笔实物的发现,则待进一步的调查。  相似文献   

19.
宛云 《老友》2012,(9):57-57
收藏印章,有人以石为主,有人以印为主,其实两者都是可以的,就看藏者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首先,印章石料的品种不少,像青田石、寿山石等都是为人熟知的品种,它们本身都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清代民间就流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昌化鸡血石没有价”的说法,像寿山三彩黄、寿山朱砂及寿山荔枝冻等都是寿山石中值得收藏的品种,而吕化鸡血石、田黄等则是传统印章中的经典品种。  相似文献   

20.
自海陵王贞元二年金朝建立交钞制度起,交钞以其繁复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金代的社会经济,甚至影响到了金代国运兴衰。交钞的问世主要不是缘于社会经济的充分发展,而是缺少铜矿等客观因素制约的结果。在金朝行用交钞的八十年间,政府一方面以国家力量强制推行交钞,另一方面为应对纸币危机而屡变钞法。金代交钞制度的演进是典型的强制性变迁,国家是导致这种变迁的主要力量。政府无视货币规律,最终导致了金代交钞制度的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