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三农"问题的传播学根源是社会生产力、历史与国情三方作用形成的传播障碍与隔阂,其外在表现是城乡之间信息鸿沟过大、农民阶层处于失语状态,农民获取信息成本过高三个相互关联层面.目前农村传播图景正发生着裂变,城乡之间依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传播容器.因此,解决"三农"的问题的传播学路径是渐进式改革,即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激活农村传播容器;积极推进自然村落的分界与重组,合理规划农村传播路径,从空间角度降低社会信息交易成本;加强农村媒介系统、农村教育文化建设,实现农村传播主体的创造性转化.这三个方面应齐头并进、统筹安排、协调推进,不可偏重任何一方.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本文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认为"新农村"的"新"体现在目标新、方针新、举措新、方法新、理念新.新农村建设从当前看,要搞好规划,从广大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从长远看,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中,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此外,建设新农村,要防止几种偏向,以健康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3.
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全局,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农民就业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乡村产业兴旺的基本特征表现在:投入产出较高,产品质量优良,产业特色高效,绿色生态安全,三产融合发展,要素配置合理,经济效益显著,支撑体系有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机制,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加快科技研发和推广,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增强乡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因素.能否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有新的突破,检验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关乎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着党如何领导推进农村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行思考,从振兴农村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造和谐社会和加强基层党建诸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先行,强调以人为本,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重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共性与特色兼容的多元化创建模式。福建省在建设美丽乡村进程中也存在诸如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意识、政府包办过多、农民主人翁意识弱、"村两委"作用发挥不够、缺少资金等等不足与问题。稳步推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顶层设计;落实"村两委"的主体责任和发挥农民的主人翁作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在农村产业融合方面开展了较为丰富的实践,但总体上仍存在发展层次较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要素约束现象明显、外部支撑力不足、融合主体发挥作用不充分等瓶颈问题。为此,应从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创新驱动水平、夯实要素支撑、增强外部支撑能力和培育壮大融合主体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农村产业融合质量。  相似文献   

7.
扩大国内需求是确保经济“稳增长”的关键,而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在农村.农村中小企业不仅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基础,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服务业和市场发展,而且可以拉动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城镇化建设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农村中小企业要抓住机遇,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的发展和飞跃.完善中小企业法制建设,加大农村创业扶持力度;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扩大金融与财税支持,拓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推进农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三农"问题的突围之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始终面临着如何化解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使命.从实现持续发展和回应外部挑战的角度看,化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问题的本质是农业供给能力的持续提升,农民问题的本质是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农村问题的本质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就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而言,"三农"问题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征.统筹城乡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性思路来回应"三农"问题的系统性特征,特别是应着力通过体制完善来努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常规性机制.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徽县麻沿乡麻安村在世行西部贷款项目和国家财政支持下,探索出"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运作机制,激活农村内部的发展潜力,培育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这一模式给我国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中国农民穷的根本原因是小块土地的兼业化经营.要富裕农民,首先必须减少农民,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中国农业劳动力比重降到1O%以下,是中国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中解决,更要靠"三农"以外问题的解决来解决,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靠城市城镇的发展.善待农民工是城市为解决"三农"问题应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广阔舞台。在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基础上,立足新媒体在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中课程设置、专业师资、平台建设、推广应用不足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利用新媒体营造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氛围、培育师生两支创业教育队伍、打造一体化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构建“新媒体+创业”实践模式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金培 《兰州学刊》2008,(9):158-160
文化发展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新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各地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不少成就,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偏差,只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激发参与热情、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各项机制、培育文化产业,才能如期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工业化中期农村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化的过程是非农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服务业产出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同时也处于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农村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工业化中期,围绕新农村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展农村服务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分析,认为需要建立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有效组织载体,并从既融入“三农”叉具备进入市场能力、既有经营功能又具公益性、跨越一二三产业、网络遍布乡村、新时期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等方面,分析了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提供综合性经营服务具备的优势。提出了大力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全力构建经营服务终端、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推进农村信用合作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体制和机制、构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实现生产流通信用合作综合发展,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真正办成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新时期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是主体之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建设的需要。基于此,文章首先研究了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11,32(6):58-63
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我国农村集市贸易经历了从关闭到有限开放,第二次关闭到重新恢复,再到进一步恢复的曲折历程。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农村集市贸易政策是管得过严、管得过死。关闭农村集市、限制集市贸易是因为夸大了农村集市贸易冲击计划市场、滋生“投机倒把”和产生资本主义等消极作用;开放农村集市、恢复集市贸易是因为认识到了农村集市贸易在促进农副业生产发展、活跃城乡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虽然伊川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突出的空间区位优势,蕴含着极大的内在价值和开发潜力,但是目前还存在着开发程度较低、"散"和"粗"的情况。因此,需要在确定县域产业发展次序、文化产业策划、开发理念以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城乡统筹发展引起广泛关注,但在社会管理方面还滞后于经济发展。以“社会质量理论”为视角,从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融入和社会赋权四个条件性因素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中的社会管理质量进行检验。下一步,应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经济保障体系、加强基层政府和农村非政府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城乡统筹的社会制度供给能力和通过赋权方式促进社会参与和社会流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宝 《西部论坛》2015,(2):73-81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程度高于城镇、速度快于城镇、地区差异大于城镇、老年人口多于城镇等特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为急迫,任务也更为艰巨。未来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将继续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010—2020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机遇期;2021—2034年为高速发展阶段,是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2035—2050年为高位发展阶段,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常态化时期。农村人口老龄化将对农村劳动力供给、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风险、养老服务需求等产生深远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减缓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和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河北工程大学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例,校企深度融合,在人才共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探索与实践“一体两翼”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晨光杯”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为载体,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为左翼,企业的创新创业公共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为右翼,“五双”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适应社会需求,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