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叙事空间,系由小城文学、都市文学和乡村文学这三大板块组成。不同于后两者的意象呈示,茶馆酒店因其普遍性和中心地位而成为中国现代小城叙事的核心意象,揭示了小城社会的时代氛围、人际关系及精神状貌,并借此表达了现代作家对小城人生负面价值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2.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9日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电影创作中,都市意识得到空前的彰显.贾樟柯的电影却坚定地描述默默无闻的"小城",用镜头呈现了小城生存的灰色体验,同时,又对小城文化进行了辩证反思.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五代后电影创作中"小城"主题的缺失.  相似文献   

4.
高云览《小城春秋》受读者喜爱的原因在于作者采取一种带有厦门味的"小城书写"方式,关注小城厦门的地域文化传统,主张向民间文化学习,并用来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但是,当小城文化传统成为革命者新思想的阻力时,作者又采取了一种批判态度,体现其除旧布新的思想文化改造倾向。  相似文献   

5.
乔叶的小城小说继承了河南作家表现中原文化的文学传统,塑造了众多精于算计的小城人物形象。她通过不同的叙述角度表现了河南的风俗习惯,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小城的内在影响。乔叶经常通过女性叙述者的视点建构小城形象,形成了先抑后扬的叙述模式。乔叶的小城小说由于采用了女性视角和民间视角而多了一些家常,少了几分文化批判的自觉与犀利,但其内容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观念碰撞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述策略开启了小城文学的新维度,也为女性文学创作的拓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城乡交响中的小城乐章--浅论现代作家的小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中国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生存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及作家,以深沉而理智的历史主义眼光审视着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老土地,在整体性的审美视野中生发出"小城"这一历史文化形态,并从审美意识、忧患意识和家园意识的多维角度,将其上升为审美本体和哲学本体,从而探索出现代作家博大的人文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9日  相似文献   

8.
文学视野中的小城镇形象及其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家良先生提出了“小城文学”的构想 ,我觉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我们俩对这样一个话题做了初步的讨论 ,在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小城一头系着农村 ,一头连着都市 ,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村文学与都市文学之间 ,小城文学的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她对于中国文学的走向现代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 ,我组织了这组“小城文化与小城文学”的笔谈文章 ,意在支持熊先生的构想 ,并对这个话题做较为深入的讨论 ,希望引起文学研究界的关注杨剑龙  2 0 0 3年 7月 2 9日  相似文献   

9.
一、乡村、都市与小城 人们普遍认为,乡村与都市是对立的两极。乡村人与都市人有很大区别。乡村文化与都市文化似是水火不容的两大板块。在都市人看来,乡村意味着原始、粗野、蛮荒、孤寂;而在乡村人眼中,都市则又无异于放荡、淫秽,虚伪、喧嚣。他们在生活方式、文化心理、价值观念、道德信仰诸方面都似乎绝然不同。乡村与都市的碰撞斗争,此消彼长,被看成是由过去走向未来的必然过程。已经有不少人在呼吁:要用都市文明去改造和重建“乡土中国”;当然也有相反,另一些人在用乡村特有的传统感情和价值标准比照和批判着与都市工业文明相伴生的对“欲”的贪婪、冷冰冰的人际关系以及虚伪放纵的性生活等。于是乎也就有了林林总总的对乡村、都市以及乡村与都市关系的表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外生长于小镇的作家及"经验过"小镇的作家,或以小镇为背景,展示特定地域的自然征貌、风俗人情、世事变迁;或以小镇人物为视点,感喟时运之变幻,伤嗟人心之不古;或以小镇为"梦境",通过想象的"乌有乡-桃花源"来消解现实人生的苦难.从文本生成的角度切入,可以区分出中外"小城"文本的几种基本的叙事模式,即恋土伤逝、小城氛围和"乌有乡一桃花源".  相似文献   

11.
近代市镇研究的方法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所言近代指1860年代至1940年代,市镇指介于城市和乡村的商业性实体。近代市镇研究虽然开启于清末民初,但迄今为止专精研究仍不多见。近代市镇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近代中国复杂面相尤其是农村问题的了解,加深人们对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认识,亦有助于人们摆脱宏大叙事的思维定势,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工业化、城市化、近代化等问题。就现实层面而言,近代市镇研究对于当代方兴未艾的小城镇建设亦有借鉴作用。作为一项有待拓展的研究课题,近代市镇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尚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需要学界同仁从理性思维角度予以审视,这对于相关研究的持续和深入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城镇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发展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大战略,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举。小城镇规划与布局是小城镇发展的龙头,但目前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成为制约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小城镇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了规划与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对农村小城镇实践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住房是一具有很强社会分层效果的变量。对湖南省的一个小城镇进行调查发现,小城镇居民的住房逻辑与中国大中城市的住房逻辑存在相当大的差别:在小城镇住房场域下,(1)城乡户口壁垒基本消解;(2)职业、学历、年龄等变量在度量住房差异方面解说力小;(3)对住房差异影响最大的变量是收入。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小城镇存在大量的自建房现象,自建房现象使小城镇的社会结构似乎呈现出一种“融合”,并且“融合”的关键不是因为社会精英之间的“共谋”而出现社会资源配置一体化,而是凭籍“自建房”这一政策的实施,不同阶层的群体协同参与而出现“和谐”局面。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 ,它作为农村与城市在生产、交换、生活方式之间的纽带 ,起着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作用。作为河北省重要城市的秦皇岛 ,城镇化水平低下。论文结合实际分析了秦皇岛市农村城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秦皇岛市小城镇建设步伐 ,增强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向农村辐射功能的对策。对秦皇岛市城镇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当代小城镇小说中小城镇"建筑格局"、"文化生活"等方面变迁轨迹的描述,分析了小城镇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由此探讨了小城镇小说于这些问题的独特价值。位于城乡之间的中介性,使小城镇集中并放大了现代性这一当代中国"未完成的工程"中所出现的种种现象,而小城镇小说从审美、感性、人文的角度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又为进一步反思、重构中国的现代性话语提供了一个参照的范型。  相似文献   

16.
企业空间行为与小城镇企业聚集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聚集是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企业空间行为理论揭示了小城镇企业聚集的微观机理。就我国小城镇企业聚集而言,由于受体制约束和产业基础发展缓慢的影响,乡镇企业难以按照中小企业的空间行为规律向小城镇聚集。目前,我国小城镇企业的聚集发展,一方面取决于体制创新,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地方产业基础的培育和发展。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小城镇企业聚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中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发展模式受到普遍关注。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小城镇因其起到的联系城乡的重大作用而不断扩张 ,并且其扩张的广度与深度逐年提高 ,对小城镇扩张的动力、方式及其所导致的一系列土地利用问题的探讨对于小城镇今后在城市网络体系中更为积极的发展、在城乡融合过程中起到更好的作用是有积极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张运生 《南都学坛》2006,26(3):110-111
作为人口大省的河南应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其重点是发展小城镇。因为,实现农村城镇化是我国城市化的基础形式,而小城镇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文化建设带动区域发展对西南山区小城镇具有一定参考,是实现新形势下的特色城镇化发展的有益尝试。文章选择重庆市城口县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城口县在建设城镇文化进程中的优势、局限、机遇和挑战,归纳西南山区小城镇发展城镇文化的内外部环境,研究结果显示,城口县发展城镇文化总体上具有资源丰富的优势和空间受限等局限,国内政策、地方发展机遇等略大于区域竞争的挑战,且个别挑战和局限可以转化为发展机遇和优势。因此,以文化建设带动西南山区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具有一定可行性,但要结合小城市当地实际,打造有特色的文化空间格局和构建地方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洛阳市农村工业分散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农村工业向小城镇集中缓慢的原因 ,提出了加快农村工业向小城镇集中的对策 :合理进行小城镇的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工业进入城镇工业小区的领导和尽快出台有效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