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鹗(1857-1909),字铁云.江苏丹徒人,我国近代著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著述繁富.是集文学创作、音乐、医药、数学、考古、水利等多方面才能于一身的传奇式人物。笔者平日研读《老残游记》,对其表现的爱国和忧民思想何所感悟。刘鹗《致黄葆年》信中有云:“弟固未尝知天.弟固未尝不信天。惟其不能知天.故竟以天下为己任.天下之安危.匹夫与有责焉。今日国之大病,在民失其养。”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忧民思想。这一点,是贯穿他整个一生言行的主要方面.也是贯穿《老残游记》全书的一个重要方面。小…  相似文献   

2.
清朝有一位以反腐败而享大名的文人刘鹗。他的小说《老残游记》,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场的腐朽没落。然而,就是这位专写别人腐败的人,自己也耐不住寂寞,悄悄搞起腐败来。翁同龢在1895年5月21日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刘鹗者,镇江同乡,屡次在督办处递说贴,携银五万,至京打点,营干办铁路,昨竟敢托人以字画数十件餂余。记之以为邪蒿之据。”刘鹗的行为,很具代表性。在他没有机会时,他反对腐败,而一旦有了机会,他也急不可耐地想大捞一把。人是变的,旧社会是大染缸,刘鹗堕落腐败,也不足为怪。而红旗下生红旗下长的官员变得贪婪无厌,成批地倒下去,似乎不…  相似文献   

3.
刘鹗的梦说     
梦,是睡眠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梦的内容与清醒时意识中保留的印象有关。梦,又可以解释为想象、幻想、虚幻。 中国的小说家都善于以说梦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理想,都善于以梦来反映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希望。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亦不例外。在刘鹗的作品中,亦有以说梦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的文字。在现存的刘鹗作品中,最少有四处是谈及“梦”的。其中有“述梦”,亦有“论梦”。剖析刘鹗这些梦,按其所“梦”的时间排列,我们不难看到刘鹗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希望,而且可以看到刘鹗——一个生于晚清的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4.
刘鹗《老残游记》蜚声中外,研究日盛,而他的《铁云诗存》则至今很少引起研究者重视。刘鹗诗中时弊民瘼,自身困厄,恋乡思亲,友谊艳情,登览题咏,考古雅玩,海外见闻等,无所不见。这是一个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也是晚清历史的一份诗性见证。  相似文献   

5.
《刘鹗集》是百年来第一次将刘鹗各类著作材料汇集在一起的一部专集,是目前唯一的一部刘鹗的著作集。本文对刘鹗的生平、业绩进行了扼要的述评,将其生平划分为六个时期,并对刘鹗的师承关系和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作者信仰,并见于内”,鲁迅早就指出《老残游记》表达了作者刘鹗的信仰,可是这方面的研究,以前几乎是空白.近年来却显得十分活跃,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成果.但是,大多着重在搜集和研究太谷学派的资料(这一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因为太谷学派的资料相当不足),分析太谷学派对刘鹗及《老残游记》的影响,而对刘鹗在《老残游记》中,如何阐述太谷学派的思想,似乎谈得不多.  相似文献   

7.
刘鹗及其小说《老残游记》与太谷学派之间的关系历来充满争议,其核心在于《老残游记》的太谷思想缘起与“二巳传道”说两方面。既往研究多认为小说中的太谷思想是刘鹗对学派的自觉宣传。事实上直到愚园雅集之后,刘鹗才回归隔断数十年的太谷学派,他并非正统的太谷学派传教弟子,并且小说中多是刘鹗融合太谷思想后产生的“刘鹗思想”。这从小说中三位龙子的原型之谜中可见一斑。三位龙子的原型问题又与“二巳传道”说密切相关。“二巳传道”说曾被作出多种解读,辩证地看,李龙川说出“二巳传道”时指的即为黄葆年与刘鹗,只是从学派发展来看是指黄葆年与蒋文田。厘清这些复杂关系,才能让《老残游记》与太谷学派的研究各自获得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8.
刘鹗与镇江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一生并未长期居住镇江,而自称是丹徒人,丹徒即镇江.诸家所写刘鹗传记以及《丹徒县志》也都谓其籍贯为丹徒,但所记刘的一生行事似乎全与其故乡镇江无涉,这未免是个美中不足.现就一些已公开刊行的新旧资料中爬梳钩稽,整理出这篇小文,以代刘氏寻根,并为镇江地方史志上充实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9.
刘鹗继室郑安香夫人曾回忆刘鹗自述一生"三谒龙川",但方宝川《刘鹗与太谷学派关系考辨》提出,刘鹗谒见龙川不止三次,而有"六次"之多。本文考订"六次"说在文献解读上有误,其考订方法及结论不能成立,并考订刘鹗一生只见到乃师李龙川三次。  相似文献   

10.
刘鹗在《登太原西城》一诗中反映了作者作为现代化早期实践者的心声 ,表明了其思想来源于太谷学派  相似文献   

11.
刘熙载一生恪守着儒家信仰,特别重视人格修养。他在《艺概》中,把人品摆在了第一位,并明确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这一论诗范畴。他特别服膺陶渊明,认为“陶渊明则大要出于《论语》”。本文试图通过刘熙载对陶渊明论说的分析,以窥其思想及他对人品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试论刘向著述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既是一个儒生 ,又是一个学者和实际政治的参与者 ,他生活在新的伦理道德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西汉末期。其思想可分为两个层面 :一是在他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 ;二是儒家思想涵摄下的各家思想。这使他的思想呈现出既力图用儒家思想统一全社会思想意识 ,又残留着许多先秦诸子思想的比较复杂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刘勰在定林寺编定经藏的经历,使其产生了深刻的编辑思想,这些思想全面反映在《文心雕龙》这部国学经典中。刘勰的编辑思想与西方古典作家群体编纂理念相较,明显克服了西方古典作家群体编纂理念零散、随意的不足,已经形成较为详备的编辑理论体系。同时,刘勰的编辑思想不仅蕴含着西方古典编纂理念中的合理因素,而且更具进步性和科学性。刘勰的编辑理论对编辑学学科建设及高校学报编辑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宓庆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其翻译理论在我国翻译界具有很大影响。他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翻译理论,并提出了创新思想。本文从三方面简论英国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对刘宓庆翻译理论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虽然不是教育家,但他的传记《种树郭橐驼传》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从教育绩效、教育原则、教育技术、教育管理,到“顺天”、“致性”、“天全”、“官戒”,处处闪烁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富有教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卢前任教成都期间,与刘咸炘关系密切,论学频繁。刘咸炘对自己作于八年前的《曲论》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散曲论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曲学理论;而卢前则在诗歌、散文等多个方面借鉴了刘咸炘的观点。二人各自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了各自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唐代刘长卿因诗而得名,后世对他的诗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在学习和借鉴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研习和比较查证,详细地梳理出刘集的版本源流,以期呈现一个更加明晰的面貌。相信这也将对刘长卿的诗歌研究有所支持。同时,针对版本命名和承续关系提出一些不甚成熟的想法,就教于前辈方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要介绍陕西著名维新运动领袖刘古愚的经济思想。刘古愚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对传统的经济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批判,从仁义与食货、义利关系、理欲关系等方面全面纠正了儒家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经济思想。在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刘古愚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诸子>篇一直不被龙学研究者所重视.刘勰通过对诸子学术的评述,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他的子学思想,其核心是"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了他充分认识到子学所独有的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这种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他认为子学与经学同样都有悠久的历史,提出了"经子异流"的论点,这大大超越了<汉书*艺文志>子学乃"六经之支流裔" 的观点,从而表达了他抬升、推崇子学的思想;二、刘勰的"以子离经"的思想,表现在他对诸子文学成就精辟而客观的评论上,指出了子学独有的文学性;三、<诸子>篇所谓的"道"的内涵,实是以儒家思想为根本,而兼容其他各家的.这是刘勰从两汉经学思想体系挣脱出来的结果,也是魏晋以来儒家一尊局面逐步被打破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