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琼瑶自1963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至1985年间,先后发表了42部中长篇小说,几乎本本畅销。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影也被称为“琼瑶电影”,不仅轰动台港,甚至风靡东南亚和大陆。但琼瑶和她的小说在台湾文学评论界并未得到好评,台湾淡江大学教授龚鹏程先生说:“三毛、琼瑶,这些人在批评界是从来没有人讨论过的,几乎不成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台湾文化界、教育界甚至视琼瑶小说为“社会公害”,大有非彻底清除“琼瑶公害”决不罢休之势。大陆评论界对于轰动一时的“琼瑶热”虽未象台湾评论界那样偏激,但多数文章也只是泛泛地谈论琼瑶小说的“纯情浪漫”、“虚无飘渺”、“唯美模式”、“艺术档次的局限”等,而很少有人以一种平等、冷静的态度深入地探讨琼瑶小说何以具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侧重探讨叶文玲的长篇小说《无梦谷》的抒情文体风格。认为这部小说蕴含着作者深切的人生体验和对世事人情以至历史时代的深刻透析,但这一切都是透过其“真”和“诚”的情绪倾泄以及对友情、亲情、爱情的生动描绘表现的,显示出小说生活化抒情化文体的精心营构,从而使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围城》体现着特定的爱情伦理。通过对方鸿渐和苏文纨、孙柔嘉、唐晓芙等人爱情纠葛的冷嘲热讽,钱钟书把他坚持的爱情伦理慢慢展示出来。《围城》的爱情伦理围绕本然、实然和应然三个主题展开:一是对爱情困境的客观叙述,表现了其主体意蕴;二是对荒诞的婚姻“围城”的热切关注,表现了其现实维度;三是对人生希望的执著追寻,表现了其理想主张。  相似文献   

4.
白骆驼之爱     
琼瑶 《社区》2002,(7):42-43
琼瑶,一个情深深、爱蒙蒙的女子,从《窗外》到《在水一方》,从《月朦胧、鸟朦胧》到《几度夕阳红》,她用一只笔历练了人世间最优美的两个字“爱情”,在如今泛滥而纵情的e年代,琼瑶的这篇精典独白与《社区》提倡的有责任有道义的爱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5.
三毛和琼瑶是两位充满爱心的女作家。三毛的爱心使她背负了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她是为人生的。她对卑微人物感同身受的同情加上独特的表现手法 ,使得她笔下那些离读者遥远的人事显得很真实。琼瑶的爱心使她对展示人性的“情”字宠爱有加 ,然而她过分相信了宽恕与爱情的神奇力量 ,故其故事往往走向戏剧化 ,使取材于凡人均有的感情显得飘飘然不切实际。三毛的语言犀利、洒脱、极富内慑力与冲动感 ,琼瑶的语言优美、抒情 ,充满了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幕间》的详尽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形式上的实验,她提出的“戏剧一小说”致力于小说和戏剧界限的消弭,艺术与自然的融合。她塑造出的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改变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失语、无名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之所以蜚声中外文坛,除了它把“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真实具体地描绘出来,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之外,更在于他塑造了一系列活生生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把深切的思想内容寓于生动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之中,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出来,即所谓“表现内容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的统一。茅盾在《读〈呐喊〉》中说:“在新中国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鲁迅的小说正是以艺术的独创性为中国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和后现代精神分析理论中的“分裂”、“置换”这两个概念分析,《呼啸山庄》中女主人翁凯瑟琳的死亡悲剧是源于她内心深处既追求理想化爱情又追求现实爱情的“兼得”心理。“理想”与“现实”这两股力量在她身上相互对抗,势均力敌,最后将她的精神撕裂。传统文学批评拔高了该小说中男女主人翁爱情的理想主义的一面,反映了在艺术的“安全”领域里,作者与受众喜好将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的心理。  相似文献   

9.
琼瑶从小笃爱文学,九岁时便在上海《大公报》儿童版上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可怜的小青》,十六岁时又在台湾的《晨光》杂志上发表了她的文艺作品《云影》.但她的真正成名之作,却是在高考不中,又遭致爱情的不幸与婚变的打击后,潜心奋力于文学创作时于一九六三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窗外》.这是她与命运拼搏、抒发自己的心中怨气而写成的处女作.二十多年来,琼瑶一共创作了中、长篇小说四十余部,而根据她的作品改编成的电影和电视剧创作即达五十余部之多,可算是当今台湾众多的女作家中最多产、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发乎情,止乎礼义--琼瑶小说爱情模式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琼瑶的小说,大多有同样的背景,相似的人物,相类的故事.琼瑶擅写爱情故事,且有传统、现实、浪漫、传奇的爱情模式,但琼瑶所描写的爱情重在渲染"情"字,表现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纯情和对"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服的身体;在女性日常生活根基中融入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中作为“个人”的不同的女人和男人,并把一个个关于日常生活,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背叛与出走的小说叙事,提升为关于珍惜生命关于爱和救赎的具有生命哲学意味的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众多女作家中,蒋韵以其多产、低调和特立独行而在近年来逐渐引人注目。在她30年间创作的大量中、短、长篇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得起一读再读的女性小说精品。以作品论的形式和文本细读的方法,从性别美学视角切入,具体分析《栎树的囚徒》、《上个世纪的爱情》、《走入深渊》和《心爱的树》这几个小说文本,可以看出其作品的若干特征:以女性个人本位的创作视角彰显出无所不在的权力对家庭女人生存命运的主宰;在爱情与权力“面对面”的语境中表现爱情的短暂与脆弱;两性关系中男性对女人身体的征服欲与占有欲以及面对权力所出现的驯服与不驯服的身体;在女性日常生活根基中融入鲜活的个体生命体验,表现出同一历史时期中作为“个人”的不同的女人和男人,并把一个个关于日常生活,关于爱情婚姻,关于家庭,关于背叛与出走的小说叙事,提升为关于珍惜生命关于爱和救赎的具有生命哲学意味的女性小说。  相似文献   

13.
宗璞小说《红豆》自问世,或以“革命VS爱情”解释,或以“革命&爱情”解释,或发现其中有矛盾裂缝,实际小说蕴藏着“革命/爱情双重主题遮蔽的知识分子艺术诉求主题。  相似文献   

14.
喜欢《诗经》里的《木瓜》句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便是那个时代最纯美的爱情,一个男孩爱上了一个女孩,海誓山盟是常有的,彼此站在村口,或者海滩.手牵着手,眼望着眼,依依惜别.快分手的时候,女孩给了男孩一个木瓜,这是很普通的礼物,男孩居然要用美玉来交换.并说美玉也不单是回报,只希望我能永永远远把你见到;女孩觉得过意不去,再见到的时候,给了男孩一个木桃,那男孩一见女孩如此美丽动人,便把上好的琼瑶给了她,还说给你琼瑶也不是为了回报,只希望你今后能把我记在脑海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再见女孩的时候,女孩打扮得更是楚楚动人,男孩心动了.这时候女孩交给他一块木李,男孩做梦都搂在自己怀里,于是把最好的美玉交到女孩手里,说我这也不是回报,只是希望你今后能记住我.  相似文献   

15.
王跃文的《爱历元年》表明其创作出现了有意识的转向,他的小说实现了从“政治”和“性爱”这两个基本维度进入文学、探索人性的创作构架;在此意义上,《爱历元年》既是“情爱之书”更是“人性之书”。《爱历元年》的写作动机缘于既是作者的也是小说中人物的“中年危机”,对“中年危机”的破解则是道德出轨和感情突围;故而,爱情更多是一种精神修行和安顿灵魂的方式,对爱情“迷失”之后“回归”的只能是婚姻。  相似文献   

16.
《海鸥》是契诃夫戏剧创作的转折,该剧蕴含了爱情和艺术的双重主题,“直接现实的”和“诗意概括”的双重结构,以及抒情性和象征性的双重艺术手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戏剧,与20世纪的现代戏剧取得了内在的一致性。一、双重主题:爱情和艺术《海鸥》中包含了一系列的爱情纠葛,几乎所有的剧中人都被纳入了爱情的轨道:妮娜与特里波列夫、妮娜与特里果林、多尔恩与波琳娜、玛莎与特里波列夫……这些相互纠缠的爱情故事,内在地贯穿着一条强有力的潜流:个人幸福和民众幸福紧密相连,爱情和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崇高理想不可分割。在一…  相似文献   

17.
阅读残雪的小说,需要寻找区别于传统阅读方式的可行性途径。残雪把自己的小说定位为“诗小说”,可以从她的创作历程及其小说的艺术特质中找到依据。在残雪的小说中,“诗”与“小说”的结合既表现在内容层面,也表现在风格层面,“诗小说”是残雪创作独特性的真实内核,也是其文学世界最生动的呈现。残雪的“诗小说”与其文学观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她处理真实的方式是荒诞化和呈现现实的不确定性,与现代主义诗学的基本观念相契合。这也是其“诗小说”观念的内核。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之初的山西文坛异彩斑驳,一批“新锐作家”表现出不俗的创作力。在这些作家中,镕畅的小说笔墨集中于描写年轻女孩的纯净真实的感情,可以说是山西文学艺术园林中的一枝奇葩。她没有像其他作家那样,把社会深层的重大思想生活问题作为写作的重心,而是分外注重人的感情的自然和本真的表露。在山西文学中,镕畅的创作影响远不及张平、蒋韵等作家,但是她的小说创作无疑也为山西小说园圃中增添着奇异、美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琼瑶在小说里探索了爱的真谛和爱的本质。她着力追求的爱是一种理念,是一个精神世界,她以细腻而委婉的女性笔墨反复强调了感情的因素.这些主要表现在;爱不是在方式而在感情,只要感情存在,双方可以冲出年龄、家庭、门第、家族的种种障碍:追求人的自尊、自爱,自重;爱应该有超凡的境界,这就把男女之爱的范围扩展了;爱是传统道德和理想生活的统一,从而体现了婚恋道德观的严肃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20.
《霜叶》主要展现的是:商业文化与农业文化的矛盾与纠葛;儒家文化与新文化的冲撞,两者的交错与融合,构成艺术上的“双声”复调。婉卿在女性系列中具有特殊的丰富性,她的心态很多近于母性而乏妻子与丈夫的情分,自觉不自觉间留下了传统文化的投影。艺术表现上是民族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从而构成作家创作新的峰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