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家从老子开始就十分重视对生命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管子》中的《心术》、《内业》等道家类著作以及《庄子》等先秦道家典籍均对生命结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生命的形神、身心二元结构理论,奠定了道家生命结构观的理论基础。汉代道家集大成之作《淮南子》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第三种要素“气”的重要作用,建立了形、神、气生命三要素论,并对生命之形体与精神的各自内在要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大大细化和深化了先秦道家的生命结构观。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中,庄子的生命哲学最为丰富,最具独特性.其生命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立足于“道”,实现对自然生命的超越,以达到精神生命的“无待”——绝对自由.本文正是以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为视野来考察庄子的生死观,对庄子生死观进行哲学反思,以获得对生死的某种本质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作为台湾新士林哲学的领军人物罗光先生,在其生命哲学体系中,结合天主教哲学中的“存有”范畴和儒家传统哲学中的“生生之道”,体贴新的生命观,即生命是动态的流动,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变易,生命的过程就是生命本体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分析了《黄帝内经》中有关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物质基础等内容,认为“气-精-神”是《黄帝内经》生命观的核心理论,强调气是《黄帝内经》生命观的根本,并且提出了“气-精-神”理论的内涵是“气为源,精为基,神为机”,从而使我们对生命本质有一个全面、科学、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生命化文学观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民族特色之一。“生命”观的内涵体现于创作、作品、欣赏等方面,它认为,文学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需要,文学作品中作家生命的结晶,具有人的生命体特征和使人观照生命的功能。“生命”观的生成以古代文学为直接条件,又受古代艺术、哲学、相术、人物品鉴、养生学、中医学等思想文化的影响。“生命”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振纲教授《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一书,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生命价值观”为逻辑原点,重新审视庄子自然主义哲学对“道”与“天”的放怀咏颂,对“道通为一”生命本相的澄明,对文明异化、机事机心的批判,其理论视域无论对于倡导当代人类和谐共生的理性精神,还是对于唤醒世人尊重自然、呵护生态的生命意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两种现代生命观批判和人的生命观重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认识人自己”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永恒主题,在现实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关于人的各种科学的、宗教的、哲学的生命观,其中哲学中以个体主义生命观和群体主义生命观影响力强大,最具有代表性。但是哲学的这两种生命观都经不起科学认识的反思,是哲学形而上思维一元化、极端化的结果。个体生命观犯了消解群体生命的历史性的错误,把人的生命抽象得仅仅剩下本能;群体生命观犯了消解个体生命的现实性的错误,把人的生命当做了自然之物去理解。新生命观的建立,既要看到个体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又要看到群体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同时还要看到家庭生命体存在的地位和价值,在对个体、家庭、群体三者基于个体的内在同一性理解的基础上,把人类生命文明看做是个体、家庭、群体的三元互动,人类生命文明的同一性、主体性、无限性才一目了然。全面的生命观对我们真实完整地理解和现实全面地建设人类生命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大生命观认为天命是生命的本源,身心是生命的结构,心比身更重要。孟子把生命的问题由天道转化为心性问题,提出养心、养气等心性方法,回归生命的本源,最终可以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生命境界。孟子规定了儒者生命之道的模式,为儒者安身立命指出了一条正大光明之路。然而,从现实效用来看,孟子的大生命观模式只适合于上智之人,不能在现实中完全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不同的生命观有不同的生命价值观。任何一种生命价值观都会遭遇现实的困惑,哲学如此,文学亦如此。文学对生命价值的困惑在怀古伤逝题材中表现最为突出。中国古代知识群体,无论持入世的儒家、超脱的道家,还是无执无著的禅宗生命价值观,在亲历古代遗迹时,都会难以自禁地流露其生命情绪。在怀古文学意象选取中的最大特征,就是今与古、生与死、永恒与短促的“情绪”对比的不同。不同的“意象情绪”对比传递出作者不同的生命观,由此形成怀古文学以生死为焦点的鲜明的生命特色。随着生命本体观的苏醒和认识的深入,怀古文学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本体间冲突的表现也在深入,并引起怀古文学中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哲学生命思考,其意象的选取也渐次由悲凉到空漠,最终走向平淡与超越。  相似文献   

11.
生命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重要问题,其中老子哲学思想中所蕴涵的"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是一种通过"无为而为"的生命践履追求人的生命之"真"与"朴".当代中国人面对全球性、人类性的生命矛盾与生命危机和中国人自身传统文化失落与社会转型的痛苦抉择,面对自身生命观的困境,需要有当代中国人自己的生命观念.当代中国人应以现有的生活世界为根基,现有的生命境遇为契机,以对老子哲学生命境界之真义把握为财富,实现当代中国人真实的"自然"生命观转变.  相似文献   

12.
苗族对生命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传统生命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个性特征阐释了中华生命观的一个具体生成逻辑。“形”作为生命的躯壳,“力”作为生命的生机,“灵”作为生命的神志,三者结合共同构成生命活体,这即是苗族对生命的基本认识。苗族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在苗语口头文献和日常交际语言中都有所体现:苗语生育类动词是对生命形体生成的语言表达,反映了苗族“生无别类”的认知特征;从苗语生死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苗族用“力”来区分有无生命体,“命”是对具体生命轨迹的整体式表述;“灵”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也不具有超自然能力,灵与神祖的关联是中华传统生命观“神灵”体系中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13.
庄子哲学实际上是生命哲学、庄子美学实际也是生命美学。庄子顺应自然 ,回归自然并非消极避世 ,而是为困于尘世的人寻找一条幸福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超脱 ,便拟在精神境域中求得自由 ,得到精神上的超越自适。庄子求“道”实际是求人生。本文拟从庄子美学观念解析入手 ,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庄子对人的关注 ,对生命观念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以确认个体存在的价值为前提,庄子将生命价值提到了重要的地位。庄子要求人们的社会行为要保持适当的度。在庄子那里,生命本身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外在之形,他将单纯注重"形"者称之为"养形之人"。与"生"相对的是"死";对"生"的看法,离不开对"死"的理解。庄子以自然的观点看待"死",也以"齐"与"通"的原则规定"死"。按庄子的以上观点,"生"与"死"之间并不存在截然相分的鸿沟,生或死都"无变于己"。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命观”、“女人的生命观”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对中国和法国各种具体的主导生命观的范式或规范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法女人的命运具有顺从丈夫、为成就男人而隐忍牺牲、处于无主体性的“第二性”地位等共性。为了突破这一困境,女性学研究者们以历史的视角反思以往生命观的局限,构建出从具体规范的生命观上升到有普世价值倾向的新生命观:既超越女人利益又富含女人特质的、适用于整个人类的多元新生命观,以期修补、重建以往由男人主导的生命观范式,追求人性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道教生命哲学以“道”为本源,认为“道生万物”,而人的个体生命与“道”之间是一种特殊与普遍、具体与抽象的关系。“精”、“气”、“神”作为道教生命哲学中的三个重要范畴是联结“道”与人的生命的纽带。通过对“精”、“气”、“神”的阐释,道教得出了人的个体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复的结论,由此提出了珍惜现世生命、“人命最重”的哲学命题。道教由注重珍惜人的生命,逐渐上升到企图通过种种方法来保全生命,进而超越生命,与“道”共存的观念。这种对人类生命无限关爱和永恒呵护的哲学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然具有作用社会、造福人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的集中概括。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的内涵、创造过程、结构特点都体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意境产生的哲学背景 ,庄子的“游心”思想则是其具体的精神来源。气韵生动的自然成为人类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创造的根本途径是“澄怀观道” ,在静默中观照活跃的生命 ,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最高灵境。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点 ,“虚”是空灵和韵味之所在 ,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情趣。综观中国古代文化 ,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空灵动荡、深沉渺远的美学追求。意境不仅是艺术 ,也是人生的极境  相似文献   

18.
人对生命的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怎样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明确生命观的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一定的以生命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他们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的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汉严君平的《老子指归》是道家哲学名著 ,比较全面地表述了作者的生命观。他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产物 ,其奥秘就在自然之中 ,人不可违背自然之道而追求长生 ;主张绝名除利以养生防患 ,清静无为以养神存身 ,治病于未然。这些观点虽有历史局限 ,其合理性则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思维的转变,使得我们生存的世界正发生着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在未来还将持续良久。在众多变化之中,最显著的就是人类获得了优质的物质生活。但是,这样喜人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质变成了人类自我麻痹的催化剂。因为人类在沾沾自喜的同时,忽视了现代性暗藏的无穷危机。这场危机的厉害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一旦处理不好,人类将在睡梦中被危机吞没。所以,我们必须回归生命的本来面目,通过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命观来考察审视现代性危机,并从先哲的“生命一宇宙”系统的整体性来揭示危机的背后实质,最后从佛道两家的生命观中寻求解决危机的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