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荒诞的美学意义——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学范畴,荒诞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美学评价态度的觉醒,它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满足当代人类的生命需要。从审美活动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对“文明”的反抗的方式;从美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平面化的方式;从美感的类型的角度,荒诞是通过零散化的方式来满足人类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荒诞亟待否定的是人类的虚假的希望,人类的自以为是的乐观主义,从而直接地面对人类的失败,人类的希望的无望,人类的悲剧性命运。在这当中,透露出当代美学从“我们”(大写的我)向“我”(小写的我)、从强者的美学向弱者的美学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2.
在新现象学家施密茨看来人的解放就是知觉主体的脱离显现,即从融合的原初当下的5个维度中展开凸现出来,呈现出主客体差异。施密茨人的解放就是以身体为轴心的空间性展开的过程。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寻求人的宏观的、社会的、自由的、全面的解放。两者互为补充,马克思的宏观的人的解放为施密茨的个人主体的解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而施密茨个体的、自身的解放对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提供了一个微观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与自由观的变革是统一的,伴随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两次转变,其自由观也经历了从理性原则下的精神自由到作为人的本质异化扬弃的自觉自由、从人本主义的自由观到实践基础上的现实的科学的自由观的演变。马克思的科学的自由观是实践的自由观、唯物主义的自由观、辩证的自由观、具体的历史的自由观。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的二元论自拍拉图时代以来,我们很多人一直围绕着一系列复杂的二元论或一组组含义相反的概念来建构我们的思想体系。这些相对的概念有:理性的/非理性的;积极的/消极的;观念的/感觉的;客观的/主观的;抽象的/具体的;原则的/个别的;等等。这些二元性的概念把事物分成大不  相似文献   

5.
试论骈文的美质美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骈文是六朝时期的一种新兴的文体,其美的形式的首要构成因素是偶句,偶句是由汉语的形、声方面的特点和传统文化观念决定的,因此,骈文的美的形式主要是汉语的文化意蕴以及某些传统观念的艺术显现。历史的逻辑与文化的历史在骈文的形式上达到了某种统一,使骈文成为文学的初步觉醒时期的代表性文学形式。骈文之美的本质是对人的类的感性的乐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人的存在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存在的整体性及其解放的趋向性。我国五四至今的新文学之所以称之久的文学或人的解放的文学,就在于从不同阶段、不同范畴、不同层次、不同因素感性地显现了人的存在的整体性及其解放的趋向性。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可作各有所重的不同表述,如反帝反封建的文学、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学、民主和科学精神的文学、启蒙和救亡的文学、民族灵魂拯救的文学、国民精神重塑的文学、走向现代化的文学等等。新文学的上述不同的表述或是显现了不同阶段的特征,或是显现了不同范畴的规定。新文学的人的解放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的许多著名论断中都提到,从马克思的论述来看,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个体"与"类"单一方面的发展,而是个体的人与整体的人(类人)之间的双向运动.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生存的需要与实践追求的目标,是超越个体人之外的类人的全面发展.然而,在个体的全面发展与类的全面发展的双向运动过程中,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呈现阶段性的特点,并且也表现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对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哲学上的个性是指属于人的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和自我观念方式。人的个性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为人的个性的生成和发展奠定了现实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传统计划经济的双重扬弃 ,为人的个性的生成和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个性的生成和发展既有着积极的作用 ,也有着消极的作用。人的个性的发展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要求从人的“能力本位”的价值观念 ,人的专业才能的培养和提高 ,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和健全的社会性格四个方面去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科技进步客观上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进步既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工具 ,也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助力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最高层次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 ,会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的普遍追求。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具有高度文明精神的新人的造就 ,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目的 ,也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动力和衡量科学技术进步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0.
法国中世纪出现的民间故事诗<列那狐的故事>是信仰维系方式走向解体和理性维系方式开始出现的产物,其中体现着对人的智慧能力认识的深化.宗教文学所强调的人的精神的纯洁和信仰的虔诚,史诗强调的人的英雄主义,骑士文学强调的人的情感与市民文学所强调的人的智慧,其实表现了中世纪欧洲人对人的认识的不同侧面.从这个意义上说,<列那狐的故事>的出现,使中世纪欧洲对人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 ,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 ,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 ,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 ,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 ,我国应尽快在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 ,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2.
国外意义协商研究三十年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已经有30年的研究历史。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2)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3)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性质命题的定义、种类、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做了全新的研究和解释。性质命题的定义不能以"性质"为种差,以"命题"为属概念;单称性质命题没必要与全称性质命题合并;性质命题与性质命题形式必须严格区分;主谓项分别相同的性质命题之间不存在真假不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法治层次论主张法治由治理方式、制度形态、秩序状态和价值理念等4个高低不同的层次组成,这4个 层次,从宏观上又可分为制度法治和观念法治两大部分。法治建构论强调的是制度法治的建立方式,进化论针对 的是观念法治的衍生过程,二者不仅不相互排斥,反而是紧密相连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5.
科学界定信息范畴,必须着眼于本体论,着手于认识论,并使二者相辅相成。从认识论视角看,信息是物质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表达出来的内在逻辑的时空序,表现为实体态信息、运动态信息、基因态信息、反应态信息和思维态信息等五个层次。从本体论视角看,信息是标志物质间接存在的哲学范畴。信息与物质具有对等性,信息是全面的、浓缩的,是潜信息与显信息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当事人取证能力的薄弱,法官倾向于将客观证明责任转化为主观证明责任来加以使用,笔者得出客观证明责任的重要性更多地体现在对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取证方向的指引。而由于我国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在法律中规定的极为不明确,导致二审改判率的上升,因此笔者主张在实体法的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将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规定得更为明确,给法官以明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等学校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种管理特色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政治、经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的这种特色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必须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着力提升高校党委的法治能力,积极推进高校章程建设,努力培育现代大学法治文化,以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治制度。  相似文献   

18.
对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研究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的条件以及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与改进税式支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税式支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总结国际上税式支出管理的主要经验及做法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与改进我国税式支出管理,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结合我国财政职能的转换及国情,重新界定税式支出的范围与活动领域;加快完善税收立法,特别是税式支出管理法;建立税式支出分析评估监督制度;逐步把税式支出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20.
权利穷竭的前提是含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被合法地首次投入市场。权利穷竭不等于知识产权穷竭,而是指相关知识产权权利群中的某一项子权利的穷竭,并且被穷竭的权利是为法律所明确规定的与商品的流通和购买者的使用有关的特定权利。商品自由流通和利益平衡是权利穷竭原则赖以成立的两个相辅相成的理论支柱。有关权利穷竭的空间效力范围包括领土、区域及国际三种情形,前两种已经获得内国或区域的立法和司法的承认,具有了确定性,国际穷竭由于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至今尚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