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以外汇干预操作中的冲销干预与非冲销干预理论为基础,基于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ADL和ARCH模型分别对我国外汇干预目标特征中的逆风向性、波动性和非对称性三大干预特征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对中国1996年1月到2009年8月间外汇干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外汇干预目标的逆风向性和非对称性因素显著,而波动性因素不明显.数据说明我国央行进行外汇干预的针对目标是汇率的变动而不是市场的波动幅度,并且对于升值贬值的干预幅度明显不同.与前人研究结论不同的是:汇率干预目标对于升值表现了较小程度的外汇干预,而对于贬值所表现的干预力度较大.另外,得出了外汇干预的长期持续性特点的实证结果,从而提出了外汇均衡目标的实现需要长期的货币政策配合调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汇干预机制有效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制度背景的特殊性,我国外汇干预无法通过利率、资产组合和预期机制对汇率稳定产生倍增效应.相反,由于内外经济周期非一致性和干预目标过于狭窄,市场收益变化反而引起国内资产结构的逆向调整,加大了人民币失衡压力.最后,央行通过大规模直接干预的方式实现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却导致外汇储备过快增长.受央行资产结构和债券市场规模等因素约束,外汇占款投放的人民币没有被完全冲销,存在较大缺口,并对基础货币预期增长目标和内部均衡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因此,人民银行要尽快转变被动的干预方式,扩大汇率波动的目标区间;同时,要加强金融市场建设,促进政策之间的协调,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实现干预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3.
外汇储备是一国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判断一国经济内外是否失衡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关系到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汇率的能力。我国自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外汇储备增长十分迅速,截至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95万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的过量增长,有许多不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外汇储备过量,造成了我国货币发行的外汇占款过多,央行发行货币冲销总量过大,央行的独立货币政策受到了较大的挑战,经济的外部失衡引起了内部的失衡。因此对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的判定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测算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6—2013年的1771个人民币汇率日值高频数据,采用 GARCH 模型对人民币与美元、港币、日元、欧元及英镑之间的汇率波动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人民币兑五大外汇币种汇率的波动存在 ARCH 效应,其收益表现出明显的群聚特征;(2)人民币兑五大外汇币种汇率的波动均具有一定的记忆性,但除港币和日元外,大都会随时间缓慢衰减;(3)人民币兑五大外汇币种汇率的波动存在明显的杠杆效应,但不同币种对人民币升值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VaR-GARCH(1,1)模型,选取2003年至2009年人民币对四种外汇的交易数据度量了商业银行外汇资产组合的风险。研究发现,外汇收益率具有尖峰特征,且欧元和日元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从GARCH模型的估计和检验来看,外汇收益率序列具有波动集聚性特点,因此GARCH(1,1)模型能够有效模拟收益率序列。在99.9%置信水平下,用VaR-GARCH(1,1)估计的欧元和日元外汇资产组合的最大潜在损失约为上一交易日市场价值的0.05%,以此度量了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6.
在苗文龙《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中国"高货币化"成因》一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年第12期)的基础上,根据货币数量理论,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存在"失踪"货币和"高货币化"的原因,运用GARCH模型再次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外汇储备、银行利率对我国货币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货币化、低通胀并存,即我国存在"失踪"货币,这是由我国高而平稳的经济增长率、低位运行的投资收益率、低位平稳的物价波动等因素造成的,同时,贸易顺差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增加,导致外汇储备的快速增加,也使得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加大,提高了货币化水平;我国的货币、产出和物价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汇率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货币化比率,对抑制"高货币化"具有作用。尽管自2010年7月以来我国出现了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我国仍然存在"失踪"货币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金融因素对期铜价格波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EC模型和EGARCH模型实证研究金融因素和沪铜期货价格之间的关系,传导分析结果显示:汇率、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量的变动通过不同的传导方式对期铜价格产生影响,在短期内各变量的变动均会使得期铜价格产生较明显的波动;而从长期来看,汇率和外汇储备的冲击效果会逐渐消失,但货币供给量的冲击效果具有很长的持续性。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和信息冲击曲线得出,期铜价格波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外汇储备的变动,并且金融因素对期铜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于1994年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外汇市场供求成为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与我国外汇储备额的快速增长表明:人民币长期呈现升值走势或面临升值压力。人民币长期呈现升值走势和我国外汇储备额快速增长是外汇市场供过于求所致,而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及其变化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及外汇储备额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以1996年到2014年的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出口退税与汇率和外汇储备的VEC模型,采用协整检验验证出口退税与人民币汇率及我国外汇储备之间的关系,以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出口退税对人民币汇率及外汇储备的影响程度进行估计,得出如下结论:不增加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出口退税额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人民币不升值的情况下,出口退税额增加导致我国外汇储备额的增加;出口退税额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下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则导致外汇储备减少。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汇冲销干预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和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1994年以来实行的冲销干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顺差,外汇市场经常处于超额供给状态;人民银行大规模干预吸收了外汇市场大部分供求压力,在汇率稳定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外汇对冲规模和干预投放的人民币规模之间存在较大货币缺口,并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冲销效果。未对冲的外汇占款成为我国基础货币增长的主要来源,加大了现行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难度。针对现有干预存在的缺陷,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其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本文指出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冲销干预的目标、机制和工具选择等方面需要进行重新调整,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别于已有文献单独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或者FDI流入对出口的影响,利用1997年1月-2009年7月的月度数据,使用ARDL-ECM模型和边界协整检验分析了人民币汇率波动、FDI流入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等对我国出口的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研究发现:FDI流入在长期对我国出口有促进作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在长期对我国出口有阻碍作用,在短期对出口影响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在长期对出口影响不够显著,但是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上升短期对出口产生了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长期对出口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 人民币汇率波动和汇率风险与日俱增, 我国资本市场的定价中汇率风险的因素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运用GARCH模型检验汇率风险对我国股市价格的影响, 发现汇率波动对股市各行业指数收益影响并不显著, 分析了其原因, 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分析和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引发了学术界对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的激烈争论.根据外汇储备需求理论,在对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长期均衡外汇储备规模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外汇储备相对不足,而2000年以后外汇储备超出适度规模,而且过剩差额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对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短期动态调整过程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外汇储备在短期中主要受到上期实际规模与长期均衡水平差额、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国际收支变动率和汇率浮动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非均衡框架下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变化的特征,对其自身调整速率进行了动态分析.根据1992-2013年中国外汇储备及影响因素的季度数据,依据局部调整理论,建立了外汇储备规模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与误差修正模型(ECM);通过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回归调整,获得了关于外汇储备长期及短期动态调整速率的基本方程.根据回归结果推算出外汇储备长期的调整速率为16.87%,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需8年左右时间以反向调整力度由非均衡状态回到均衡状态.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外汇储备调整速率偏低,中国外汇储备居高的局面难以短时间解决.  相似文献   

14.
选取上证银行指数代表的银行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ARCH模型拟合其收盘价波动情况,应用事件研究法探究央行2008年至今的调准、调息对上证银行指数的波动是否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央行调息对股指有显著的影响,而央行调准的效果不如前者,最后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刊载于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经济论文》第27卷第2期。作者从存、流量互动的角度提出建立资本管制且包括“央行”外汇干预的资产选择模型,探讨资本管制放宽对汇率与政策变数关系的影响,以及“央行”外汇干预的可能冲击;利用台湾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从事实证的研究。文章主要论点有二:(1)理论分析发现台湾信用扩张与债券发行会导致台湾通货贬值;资本管制程度变小,台湾信用扩张对汇率的影响力变大,但债务发行对汇率的影响则不稳定,与“央行”外汇干预幅度的大小有关。(2)实证结果显示,在1984年1月~1997…  相似文献   

16.
范德胜 《国际论坛》2011,(4):54-59,81
近年来,伴随着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我国境内,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在外汇市场给人民币带来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央行被动购入外汇,造成外汇占款增多。外汇占款日趋成为我国基础货币供应主渠道,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加,超额货币供应又推动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内外价值日趋出现背离趋势。本文认为,现行汇率制度下国际资本流入使基础货币被动放大,我国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是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境内外人民币远期汇率市场的不同制度安排,首次区分了异质性的市场参与主体,并引入央行的市场干预行为,利用理性预期技术求解不同市场的远期汇率定价公式,讨论市场间汇率差异的成因。研究表明,市场参与者及其行为的异质性使得境内外市场具有不同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间汇率差价因而体现出持续性特征。其中央行干预对汇率形成具有“趋势效应”与“平稳效应”,而投机行为则主要影响汇率调节速度。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判断,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104家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PDL模型衡量企业现金流量所面临的长短期外汇风险,梳理了外汇风险暴露与企业经营管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最终发现,我国企业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外汇风险暴露最大,汇率波动对企业融资性和投资性现金流量有长期影响,外汇风险对我国制造业企业价值的冲击具有长期和短期效应;另外企业的规模、财务结构、短期偿债能力、成长能力以及海外子公司设立情况等经营管理特征与其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以美联储加息预期和近期的人民币汇率波动为背景,以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为桥梁,采用TVP-VAR模型探究了"美联储利率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动→资产价格波动"这一传导路径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美联储宣布加息后,中国汇股两市会逐渐形成"人民币贬值→资产价格重置→我国股票抛售→资产价格下跌→外国资本流出→人民币再次贬值"的阶段性特征,但这一影响不具有长期效应。为此,中国政府应该在短期内高度重视美联储加息,通过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和金融市场监管来平抑短期内的汇股两市波动;而在长期内,政府仍应有计划有节奏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钉住单一美元脱钩,提升人民币政策的独立性,从而在根本上稳定汇率波动并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同期的主板市场不存在ARCH效应,中小板市场存在弱势ARCH效应,创业板市场存在明显的ARCH效应;GARCH(1,2)模型能较好地刻画中小板指数,GARCH(1,1)模型能较好地刻画创业板指数;EGARCH(1,2)能较好地刻画中小板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EGARCH(1,1)模型能较好地刻画创业板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GARCH(1,2)-M模型不能有效刻画中小板指数,GARCH(1,1)-M也不能有效刻画创业板指数,表明中小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日收益序列对风险溢价的敏感性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