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田利军  邹敏 《中国藏学》2016,(3):117-126
军纪问题事关一支军队的成败,而蒋介石历来重视军纪,但围追堵截红军长征的国民党"剿赤军"军纪仍差且剿共失败。究其原因何在?文章检视了川西北土司头人苏永和、王生秀等对国民党中央军军纪问题的控状档案及蒋介石的处置电报,指出蒋介石治军虽"严以军纪",但重"人治"轻"法治",过分信任部下嫡系将领,轻信涉事者主官的"调查"结论,不严格走司法程序,有法必依,故不仅让原本对国民党军及蒋介石寄予厚望的川西北土司头人大失所望且使军纪问题成为国民党"剿赤军"最终败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承载着祖先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无法持续发展的危机,传统手艺人何去何从?他们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肩负传承重任?本文通过对德格麦宿地区的手工艺人在"麦宿效应"下的生存现状、生计现状的调查,试图为其他民族地区手工艺发展提供可行性范式.  相似文献   

3.
德格藏纸传统制作工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世 《西藏研究》2005,(2):115-116
文章叙述了德格藏纸的传统制作工艺及现状,指出德格藏纸的制作工艺属于浇纸法系统,有自己的特色。这种造纸法现在虽恢复生产,但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使这种独特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得以保存,作者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民族民间手工艺,承载着祖先历史记忆与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着无法持续发展的危机,传统手艺人何去何从?他们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肩负传承重任?本文通过对德格麦宿地区的手工艺人在"麦宿效应"下的生存现状、生计现状的调查,试图为其他民族地区手工艺发展提供可行性范式。  相似文献   

5.
杨毛措 《中国藏学》2017,(3):114-124
《国王修身论》是19世纪著名学者居米旁大师应德格土司的请求而撰写的一部格言著作。文章以此著作为考察文本,通过解读居米旁大师有关执政之道的叙述,考察其书写王权的技艺和范式,试图在历史和文本的交融视野中,厘清知识与权力、宗教与政治、法律与道德在藏边社会历史语境中复杂的共生关系,并由此呈现德格这个藏边社会在时代洪流和历史变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考验,探讨历史上的德格有志之士是如何通过建构和书写王权来试图应对和消解历史危机的。  相似文献   

6.
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德格,地处川、青、藏三省交界处,历朝均为藏区政治、军事要塞。因历史原因“德格”一词素有广义、狭义之别,本文所称“德格地区”即历史上德格土司所辖近10万平方公里的全部区域的广义称谓,它包括了今四川省西北部的德格、白玉、石渠,已撤县的邓柯、西藏江达共5个县和青海玉树,西藏昌都的部分地区。历史上的德格地区藏族文化历史悠久,繁荣发达,在整个藏族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该地区还因境内寺庙林立,藏传佛教五派具存,历朝历代名僧名家辈出而被人们冠以“雪山下的宝库”、“藏族文化古城”等美称。  相似文献   

7.
杨丽雪  张明善  王尚成  李进 《民族学刊》2021,12(3):58-63, 100
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规划》中,川西北高原地区被确定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成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之一。由此,在“生态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前提下,如何推进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研究并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以川西北重点生态功能区——红原县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该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进行剖析,进一步分析了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找出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相互耦合为视角,提出川西北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耦合路径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土归流与康区社会(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在川边推行“改土归流”,对康区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如何?由于事隔几十年,其间又缺乏系统的调查和资料积累,探讨殊非易事。五十年代的调查材料表明,与清代相比,康区社会发生了两大重要的变化。其一,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清代的康区为四大土司的领地,他们是德格宣慰司,明正宣慰司,理塘宣抚司和巴塘宣抚司。在大土司的属下,有安抚司、长官司,和土千户、土百户若干员。以土司系统为主体,组  相似文献   

9.
在对世居川西南的历史族群"西番"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运用田野调查访谈资料,对多续藏族和与其关系密切的其他藏族支系纳木依、里汝、尔苏的关系作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探讨,认为他们虽各自拥有不同的族群称谓与文化特质,"和而不同",但确是关系紧密,同为藏族支系。  相似文献   

10.
张云 《中国藏学》2012,(Z2):58-63
文章从新史观、新方法、新资料、新发现四个方面对根敦群培和恰白·次旦平措两位著名学者的吐蕃史研究做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地探讨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历程和治学方法,肯定了两位学者在吐蕃史研究,乃至藏学研究领域中做出的巨大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1.
蒋彬  王胡林 《民族学刊》2022,13(6):15-23, 139
村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层单元,民族旅游村寨中少数民族居民与外来游客频繁互动,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空间场域,探讨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有助于从基层视角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本文以川西北一个羌族村寨为田野调查点,通过考察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具体做法,从坚持党的领导、推动文化创新、做好场景营造、注重深度互动等方面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川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高度陡然升高,气候多样,恰处于北纬30度线,温度适宜且水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极其优美,317、318国道早已闻名全国,是旅游、采风、探险的绝佳目的地。独特的地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生活于其中的嘉绒藏族历经千年繁衍生息,形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川西藏族文化,体现在建筑、宗教、民俗、服装等多种载体中。本文通过作者多年来大量的田野调查,管中窥豹地概括川西藏民居建筑装饰纹样,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牛颂 《中国民族》2015,(6):76-76
第一次听说"德格印经院",是在国外听外国人说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我率团到澳大利亚参加由中国佛教协会举办的中国佛教文化展,我们带去的是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展。提供展馆的是昆士兰州国立博物馆。馆长在招待晚宴上和我谈起藏传佛教,说她已安排了中国的行程,北京雍和宫还有德格印经院都要去看看。她问我德格印经院在中国的哪个地方,她神往已久,因为只有在那里才有真正的德格版。那时,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回族饮食文化的地域特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西北回族长期与藏、羌、汉诸民族交错杂处,文化上互相影响,引入、改造了当地兄弟民族饮食技术以适应地理、人文环境,形成了不同于其它地区回族的饮食特色。  相似文献   

15.
根呷翁姆  廖红宇 《民族学刊》2014,5(5):46-51,115-116
藏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本文以川西藏区道孚藏族为例,分别从道孚藏族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以及道孚藏族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基本特点入手,对川西藏族的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价值体系予以探析。  相似文献   

16.
德格印经院系为数不多的藏族文化遗产宝库之一,从清朝中期创建至今,已有280余年的历史。它作为藏区最主要的文化传播中心之一,为这一时期的藏文文献收集、图书编辑、出版发行等文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对藏族古代文献的标准化、出版图书的规范化、继承和传播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对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做了较为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问卷及访谈,对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族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学习英语之后,他们的母语文化认同及英语文化认同状况.调查表明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族英语专业学生这一群体在风俗、饮食习惯等方面保留、传承了自己的母语文化传统;认同本民族文化身份.同时,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逐渐接受了英语文化中的一些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总之,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及保护方面,对母语文化及英语文化的认同均持非常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在从前的著作中我曾简单提及,近代四川西北一些山间居民的认同变迁,如何表现在当地人对荞麦的憎厌、喜好等主观情感变化上.简单地说,过去在川西北的北川县山间,被认为是吃荞麦的"蛮子"深受自称是吃麦子、大米的"汉人"歧视.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历史上,川西藏区曾是西康省的一部分,旧时人们称之为西康者往往多指该地区。本文主要依据民国年间的有关官方材料、学者们的调查报告以及少量当代调查资料.试对那一时期川西藏区的人口状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袁晓文  陈东 《中国藏学》2011,(3):129-133
文章对尔苏、多续的基本情况以及既往研究进行了梳理,指出民族语言学界与民族史学界(包括人类学界)关于多续、尔苏之间关系认识的分歧,并对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多续、尔苏以及里汝之间确实存在较川西南其他藏族支系更密切的亲缘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