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工作动态数据(CSWLS2019)"的5690份问卷,采用路径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实证研究了工作支持和职业认同对社会工作者工作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支持中的组织文化支持和机构人员支持以及职业认同均对工作情绪有显著影响,且组织文化支持比机构人员支持作用更显著;职业认同在工作支持与工作情绪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由此提出通过强化工作支持和提升认同来解决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2.
体制因素与专业认同——兼谈社会工作职业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所在的调研小组在访谈中发现:机构负责人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受体制因素影响大于受专业教育背景的影响。在对体制因素作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就体制因素影响社会工作专业认同的路径作出分析:不同体制中机构的功能定位同社会工作专业功能的契合性、不同体制中机构及机构成员对公共资源的依附性及依附程度、不同体制中机构内部成员的相互关系,都会影响机构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与接纳。在此分析基础上,笔者对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道路提出了“巩固外围、突破内线、典型示范、由点及面”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湖南省300名大学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2)在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各个因素中,教师对职业期望的认同明显高于职业认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情感,而对职业价值观的认同度最低;(3)教师职业认同存在显著的年龄和职称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了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对男性幼教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761名幼师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专业效能感、学业成就显著低于女幼师生,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水平显著高于女幼师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能显著负向预测男幼师的专业认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影响专业认同的路径包括:(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直接影响专业认同;(2)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间接影响专业认同;(3)通过影响专业效能感来影响学业成就进而影响专业认同。基于上述影响机制本研究提出如下心理干预策略来促进男幼师生的专业认同发展:第一,通过教育淡化性别差异认知来降低社会文化中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第二,学校可减少物质文化环境设置上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线索;第三,采用自我价值肯定干预、性别角色干预、内隐能力观等干预策略改变男幼师生的社会认知以抵御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广州市的社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工职业价值观、情感、技能等因素分析,发现目前社工职业认同度总体水平比较高;而行业整体发展程度、所在机构的管理水平、职业薪酬、所处团队关系、职业声望与社会认同、职业晋升渠道及职业前景等是影响社工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职业薪酬并非是影响社工职业认同的首要因素。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社工职业认同与其专业能力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认同低的个体,抱有负面情绪,面对工作持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职业上出现倦怠现象,进而影响了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反之亦然,对于职业持高认同态度的社工,则会选择积极的工作方式,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最后,从政府与社会、社工机构、学校、个人四个层面提出提高社工的职业认同度的对策,以维护社工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社会学专业毕业生专业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业生专业认同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笔者通过对80名社会学专业毕业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揭示了毕业生对社会学专业认同现状和影响因素,呈现出总体认同度高而就业认同度一般的特征。就业形势、社会政策环境、课程设计、就业领域是影响专业认同的显著因素,据此提出营造社会学认知氛围、打造社会学专业方向和特色、深化课程和实践教学设计、提升综合素质和职业规划引导以提升社会学专业认同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离职问题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自编的《公办园非在编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社会支持问卷》以及改编的《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离职倾向问卷》对重庆市347名公办园非在编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离职倾向在学历、所任教园所等级、购买保险情况诸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通过职业认同作用于离职倾向,职业认同在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社会支持与离职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政府、幼儿  相似文献   

8.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的关系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1)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在独生子女因素上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显著;(3)专业对社会支持影响显著;(4)年级、家庭居住地、父母职业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5)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6)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考察流动儿童城市人角色认同的特点,并探讨师生关系、社会支持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对重庆市440名流动儿童与192名城市儿童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的城市人角色认同显著低于城市儿童;(2)流动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师生关系与城市人角色认同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城市儿童群体中,社会支持在...  相似文献   

10.
环卫工一直是被民生话题所提及的底层弱势群体,环卫工的劳资冲突也引起社会关注。基于湖南和上海环卫工的数据,从微观心理角度研究环卫工的职业认同,发现环卫工职业认同度低,组织公平感不高,社会排斥感强;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环卫工组织公平感对职业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社会排斥感显著地负向调节这一过程。提高环卫工职业认同需要从组织内改进组织公平和组织外提高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1.
乡镇社工站的全面建设,开启了我国社会工作规模化实践的新形态,极大推进了社会工作向县域和乡村发展。数万名乡镇社会工作者“先上岗再培养”,其职业发展与专业效能备受关注。对湖南省乡镇社会工作从业者的抽样调查显示,与既往社会工作人才相比,乡镇社会工作者在数量规模、来源渠道、分布场域、职业认同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结构和城乡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职业分层视角看,乡镇社会工作者在乡村场域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和较丰富的政治参与机会,同时存在经济收入较低、专业技能不足的突出问题。促进乡镇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需要基于其职业特征和工作任务,从家庭生活、机构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声望、政治参与、职业技能等维度提供支持,探索全覆盖模式下适合县域和乡村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和感受到的社会偏见问卷对310名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人格类型与感受到的社会偏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前途偏见、专业偏见呈显著负相关,与严谨性、宜人性、开放性和外向性4种人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神经质人格呈显著负相关;(2)严谨性、宜人性和开放性人格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具有直接效应,神经质和外向性人格的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通过感受到的专业偏见间接影响其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以广州市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收集相关资料,研究当前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以及社会认同对社会工作者工作状态的影响,数据显示大多社会工作者是出于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热爱而选择从事社会工作,且工作现状良好,社会认同对社会工作者工作状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工作进取精神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研究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问题。发现不同年龄、教龄的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职称职务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历、性别、职业动机、教师的个人认同和组织认同对职业认同程度存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是动态变化过程,是个体经验形成的结果。职业认同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突出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其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认同。  相似文献   

15.
受社会结构、学校教育、学生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度低,就业意向不明确。要走出这种职业认同困境,应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加强职业认同感教育,提升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比例;同时,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对江苏省9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江苏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女性辅导员更喜爱辅导员职业;不同学历水平的高校辅导员在职业认同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工龄、月收入、行政级别、职称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度逐步提高;省重点高校的辅导员职业认同度最高,其他依次为省普通高校、省民办高校、省大专院校。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工作环境,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提高学生职业认同,从4所吉林省本科医学院校随机抽取96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读本科、在读硕士与在读博士的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感得分依次增加,一年级至五年级的职业认同得分逐年下降,从六年级研究生阶段开始到七年级逐年上升,上述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生源地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学生干部的职业认同得分及各结构要素得分均高于非学生干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需要通过加强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教育,实施教学改革,完善实习教学,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医学生职业认同度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将医学生职业认同分为六个维度,编制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两所医学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20.0软件对调查结果按α=0.05水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不同年级等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六个维度的总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有一定影响。理性选择报考专业,重视医学生人文关怀,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是增强医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政治认同是民众对政治体系支持认可的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是政治体系正常运行与发展的必备资源。政治认同的生成,不仅需要获得认同主体心理层面的认同,还需要使认同主体参与社会政治实践,在实践体验中加深政治认同感,最终达成心理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平衡。基于心理层面的生成路径包括制度塑造型路径和政治社会化型路径,基于实践层面的生成路径是指政治参与型路径。制度塑造型路径、政治社会化型路径、政治参与型路径既有各自的独特性,同时又相互联系,在政治认同生成过程中共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创新城市,深圳市自2006年12月起开始加大力度全面推进社会工作。经过几年的试点,深圳市社会工作初见成效,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现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的工作模式,这些为我国大陆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化及职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客观来说,深圳市社会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面临着社会工作职业认同度不高、社工专业程序不够、机构运作资金不足及对社工机构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对深圳市社会工作的深入研究,对我省发展社会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