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林业分类经营—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业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部门之一.传统林业经营模式已无法满足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内外林业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现代林业发展必须要走分类经营道路.其理论基础是林业分工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需求理论.商品林业和公益林业的发展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环境保护法修改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随着环保领域各单行法的制定和修订,环境保护法的缺陷表露无遗:内涵缺位、形式错位、制度滞后。环境保护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其基本法的性质要求对环境法律进行整合。西方发达国家都成功地进行了整合性的环境立法,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共通原则制度已经确立,立法技术渐趋成熟,所有这些都为环境保护法修改提供了可行性。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存在政策法、环境法典、基本法三种立法模式。相比之下,基本法模式是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环境的法律保护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存的经济发展理念、环保意识、地方政府的本位主义及现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环境保护落实不到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加强环境保护监管、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严格环评程序,而且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优先目标和首要目的,将环境权益作为公民的根本利益来保障.  相似文献   

4.
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日益广泛,贸易与环境问题逐步具体演变成为贸易体制与环境措施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相互协调,使贸易环境措施既不影响环境保护又不妨碍贸易自由,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环境保护的政策与立法状况要进行战略调整,在加入了“WTO”的过渡期内要逐步完善中国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是国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苏南地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要加强苏南地区城市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研究,实现各城市立法的协调一致,从而为苏南地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预防为主的原则 ,避免走“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 ,要把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 ,树立环保意识 ,克服急功近利思想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对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日益广泛,贸易与环境问题逐步具体演变成为贸易体制与环境措施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相互协调,使贸易环境措施既不影响环境保护又不妨碍贸易自由,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我国的对外贸易中环境保护的政策与立法状况要进行战略调整,在加入了“WTO“的过渡期内要逐步完善中国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的协调机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环境治理中,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一项新的制度,对区域环境保护制度改革进行博弈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制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说明区域环境保护制度的制定也应该符合经济运行规律,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清广东经济的大开发已向人们敲响警钟,人类不能只向大自然索取,更要保护大自然,否则必定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当时虽然许多有识之士积极倡导环境保护,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缺乏总体的长远规划,更缺乏行之有效的政令法规,广东的自然环境依然恶化。该文试图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探索人类发展与自然和谐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京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状况的问卷调查,发现高年龄人口和低学历人口的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市民环境保护意识水平还与市民在公德与私德、律人与律己、观念与行动等方面的取舍有关。要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教育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情折射出的公众法律意识现状是无法令人满意的:传统法律意识、非法律意识还在干扰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公众的法律知识还很贫乏;更令人堪忧的是,公众的法律信赖意识严重不足;此种状况既根源于历史的纠结,亦植根于现实的阻隔。法学界法律信仰的推崇派和怀疑派的对立实际上是西方自然法学、新自然法学与法律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对立的中国翻版,各有自身的关切及存在的合理性。一种更为可能的公众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演化的路径是:由法律怀疑到法律信赖、由法律信赖到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手段,行政合同是行政权扩张和现代公共行政兴起的结果。行政合同在性质上表现为行政性与契约性、公法性与私法性、行政性与民事性的结合,在法律适用上则表现为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混合适用与选择适用。解决好行政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既要遵循行政法、民法与合同法的一般原则,全面适用行政实体法与程序法,准确适用行政诉讼法,恰当援用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也要采用类推方法适用法律,进而使行政合同案件得到公平、公正、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市场规制法基本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规制法是以社会利益为本位 ,综合运用民事方法、行政方法、刑事方法调整具有直接社会性的平等主体内部的组织经营关系、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纯粹公共性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 ,市场规制法是对市场的进一步规制 ,市场规制法主要包括 :证券法、商业银行法、保险业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市场规制法是实体法和具体行政程序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应制定物权法而不是财产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物权法还是财产法,是物权立法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历史角度看,物权法的独立是财产立法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而无体财产单独立法是大陆法系的通例。物权法以有体物为基础而形成的体系构造符合立法技术的要求,并且从整个民法体系看,民法回应了无体财产扩张的趋势。制定物权法而不是财产法应成为立法的优先选择。此外,制定物权法而不是财产法也是中国的现实要求。进一步完善财产法体系的任务应该由制定民法典承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中国农村乡规民约与国家法关系的基础上 ,认为以民事、婚姻为主干的乡规民约与国家法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 ,但这些矛盾又是可以协调的。因为它们二者在本质上是一元化的规范体系 ,即乡规民约服从于并服务于国家法律 ,前者仅是后者的有益补充。在此前提下 ,本文提出了协调矛盾的建议 :国家法在一定条件下应允许合理的乡规民约的存在与发展 ;而乡规民约也只能是作为国家法律不健全的一种权益之计 ,一旦某方面的法制健全、完善了 ,该方面的乡规民约就应随之自动退出其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16.
现时的中国法学正行进在多元路向上。民间法是法律的社会化阐释方式,一方面作为法律多元之一而有益于法律的多元本质阐释,另一方面作为法律与社会的媒介方式而有益于解决法律内部的逻辑证成困境和实现作为规则化治理事业的法治的目标。民间法要以法源等方式和途径在制定法中凸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才能益于作为规则化治理事业的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条约成为国内法是必要的,因为条约成为国内法是合理确定条约在法律体系中的位阶的需要,是正确适用条约的需要。条约成为国内法也是可行的,因为条约与国内法一样都是法律,同时国家既是国内法的制定者,又是条约的参与制定者或者认可者,使得条约易于成为国内法;条约对当事国具有法律拘束力,这给国家以压力和动力推动条约成为国内法。对缔约国有效的条约不能自动成为国内法,国家主要通过公布条约并指令实施、通过立法将条约转化为国内法等方式使条约成为国内法。  相似文献   

18.
法学界对经济法的法域归属问题存在颇多争议,主要是经济法的公法属性和社会法属性之争。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类别,对经济法的研究方向应作些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有益探索。尝试对经济法进行从单一视角转向跨法域的研究,探讨经济法同时涉足公法与社会法的问题,将能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调整原则及调整方法进行更为合理的解析。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主治要求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唯一准绳是法律。法治所依据的法律是良法 ,它的生发点在于道德 ;法律的施行过程需要道德的支撑 ;广大人民遵守法律的落脚点在于一种道德自律。从立法过程到适法过程 ,从执法主体到守法主体 ,都体现出法的道德性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经济法、行政法和民法三者性质的比较,试图论述经济的社会法性、民法的私法性和行政的公法性,从而明确它们三者的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