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文明论方面,福泽认为文明是人类智、德的进步,依据这种观点,福泽对东西方文明、尤其是日本与西方的文明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比较,得出东方文明、日本文明落后于西方的结论,并因此提出要抛弃传统文明、尽量吸取西洋文明以赶上或超过西方的主张。在启蒙思想方面,福泽主张以人权(民权)、实学(科学)来对国民进行启蒙,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培养人们的独立精神。  相似文献   

2.
福泽谕吉的“文明”历史观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运动的杰出代表,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具有一定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以“日本的伏尔泰”著称于世。通过明治维新,借助西方文明,日本能够奇迹般地迅速成为举世瞩目的资本主义先进国家,与福泽启蒙思想的巨大促进作用密切相关。“文明”历史观则是他启蒙思想中最富合理内容和最有进步意义的思想。本文试图就“文明”历史观的产生根源、基本内容、合理因素和历史功过,作一简略论述和剖析。福泽“文明”历史观的产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而是日本近代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首先,它的产生是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要求。19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日本近代最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民主主义先驱者的福泽谕吉,在其为日本的独立而积极引进西方文明的同时,又为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侵略外交思想制定了前进的方向。在评价福泽对日本的文明启蒙所作的贡献的同时,对其文明观中的侵略扩张思想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智德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福泽渝吉的智德论及其启蒙精神 ,是日本“和魂加洋才”文明发展之路的思想基础 ,深刻影响着现代日本文明的进程 ,对我国的“科教兴国”、“以德治国”发展战略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等人对旧史的抨击 ,与明治以后的日本启蒙史学有着直接的因缘。日本启蒙史学以福泽谕吉等人发轫的文明史观为主流 ,他们是为日本社会开化而奋斗的启蒙思想家。他们以打破传统陋习为其毕生的使命 ,在文化观上持有一元论 ,以西方代表文明发展的正轨 ,日本文化中如有与西方相异之处 ,也就是落后于西方的病根。他们“关于日本历史的知识 ,并非渊博” ,其史论大半是由于实践的热情。他们接受斯宾塞社会进化论 ,相信人类社会的进程依循着一种普遍的法则 ,且藉此攻击传统史学 ,主张“日本无史说”。而 1 9世纪与 2 0世纪之际的中国危在旦夕 ,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摆脱困境 ,积极学习西方 ,重估文化遗产。在这一时期 ,由于历史起因的相似 ,日本文明史观对晚清学人颇具吸引力。正因为如此 ,梁、刘等人“旧史乃帝王家谱”说和“中国无史”说 ,才会与日本明治初期文明史观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的启蒙思想运动发端于日本德川幕府末期,在明治初期随着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运动中达到鼎盛.这一思想运动举起国家主义政治观、功利主义道德观和脱亚入欧文明进化观的旗帜,为日本近代化起到了鸣锣开道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文学启蒙思想受到了日本启蒙主义文学的深刻影响。日本政治小说、明治维新时期文学的文体论都成为其文学启蒙思想建构的宏富资源,可以说,日本启蒙主义文学是其文学启蒙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青年鲁迅留日期间是其开阔眼界与吸收各国文化的关键时期,然而屈辱的求学经历益加坚定其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并转入对国民性改造的探索。鲁迅译介日本小说与日本启蒙思想乃其文明“盗火”之始,同时他又将日本启蒙思想的元素融入小说创作之中,而且他的不少小说也受了当时日本作家的影响。《狂人日记》发表以后,日本学界立即予以热情译介,这对确立鲁迅在中国文坛的地位有莫大的帮助。战败后的日本又以鲁迅作为反省与自强的导师。鲁迅与日本的文学因缘是20世纪中日两国最先锋的跨国交流。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后期,日本和朝鲜两国由于受到欧美的侵略,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以追求国家独立、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为主要内容的近代启蒙思想逐渐形成。这些思想通过修信使、留学生等传到朝鲜,对朝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在维新变革的思想启蒙和理论准备上,康有为和福泽谕吉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他们的差距首先表现在如何批判地继承儒家文明的态度上。日本的现代化改革一开始就对已  相似文献   

11.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生于德川末期的下层士族家庭,幼年时期,他的父亲在封建制度下愤愤不平,抑郁而死,从此使他对封建制度产生了反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看清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也认识到日本正面临着强烈的威胁和欺侮,国家的独立难以保障.他深为日本内忧外患的处境而担忧,力求探寻一条使日本通向国家富强、文明开化的道路.他传播和宣传自由民权思想,鼓励日本人民学习科学,兴办企业,争取民族独立和文明开化.福泽谕吉的思想代表了处在上升时期的日本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他的文明史观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对日本的启蒙运动有较大的影响,在日本近代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对霍克海默、阿多诺而言,启蒙的辩证法就是理性历史的辩证法。而对康德而言,人类理性的再次觉醒就是启蒙。可以说,整个近代西方的启蒙运动都是理性再次觉醒的过程。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以深层的文化批判精神为动力对启蒙以来的技术理性主义至上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进而得出结论:那就是神话就已是启蒙,而启蒙却倒退成为神话。启蒙精神不仅包含着从野蛮到文明的进步过程。同时也包含着由文明再次进入野蛮的退步过程。这就是神话与启蒙相纠缠、文明与野蛮相伴随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在布克哈特生活的19世纪,用商业和技术之类“促进物质发展的因素”来衡量文明进步,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启蒙史学原则。作为启蒙史学大师,布克哈特提出一种反启蒙的启蒙史学观。他不相信世界历史是一个从原始开端到走向文明理想的过程,也不相信有一种决定性力量在推动这个历史过程。启蒙史学基于“自然状态”与公民社会状态或文明状态的二元区分,从文明进步论出发去“重写”世界文明史,而布克哈特的启蒙史学却力图揭示:体现人类“自由精神”的“文化”完全有可能在商业技术文明的发展进程中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讨论1904-1905年北京由启蒙知识分子主办的两份报纸<中华报>与<京话日报>对日俄战争的报道与评论,背景是清末民初启蒙运动,其动机因应着对戊戌维新与庚子事变的反思.启蒙知识分子眼中的日俄战争,延续着列强对中国的侵凌,同时也昭示着世界政治潮流动向.办给上层人士看的<中华报>,屡屡对日本的野心、举措发出质疑,体现了明晰的国家主义立场;主要针对中下层民众的<京话日报>,则继续塑造日本"东方文明国家"的形象,借此树立与推广民众对"文明"、"维新"的好感与想象.两种报纸的报道差异,构成了北京报纸报道日俄战争的立体层面.  相似文献   

15.
福泽谕吉"肉食说"的意义,并不单纯在于倾慕西洋肉食的美味,也不在于对日本传统菜食习惯的简单否定,他的主旨是希望日本尽早达到西洋的文明水平.福泽对肉食的鼓吹,首先从批驳佛教的慈悲思想和日本传统的污秽观念开始,试图从根本上来清除日本人的心灵障碍.从这一层面而言,福泽的"肉食说"也具有对于民众的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百多年来'西学东渐'的潮流,日本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日本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揭示了清末民初包括变法派、洋务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马克思主义者在内的思想家与教育家是如何介绍和汲取日本启蒙思想的,并从一个侧面再现出近代中日两国社会及教育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日本近代文学流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全面吸取西方文明,完成了文化上的急剧变革。日本文学也通过其启蒙期、形成期,到二十世纪初建成了日本的近代文学。其后,经历了发展与分化阶段,一方面又产生了无产阶级文学,但由于军国主义的疯狂镇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近代文学已濒于崩溃,战争的四十年代初,竟出现了所谓的文学的“空白“时期。现在试将这七十余年内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通过各种文学流派的兴起和演变,简略述之。  相似文献   

18.
日本从明治维新以来,全面吸取西方文明,完成了文化上的急剧变革。日本文学也通过其启蒙期、形成期,到二十世纪初建成了日本的近代文学。其后,经历了发展与分化阶段,一方面又产生了无产阶级文学,但由于军国主义的疯狂镇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近代文学已濒于崩溃,战争的四十年代初,竟出现了所谓的文学的“空白“时期。现在试将这七十余年内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过程,通过各种文学流派的兴起和演变,简略述之。  相似文献   

19.
日本卓有成效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历史,成功而辉煌的现代化现今也荆棘载途.但是,对日本现代化成因的探究远远没有结束.美国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布莱克说"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1]日本现代化是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革命",它必然也要经历一个"创造和毁灭并举的过程".被称为"缔造日本近代文明的杰出领袖"的福泽谕吉,他的启蒙思想在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端过程中发挥了孕育和营造资本主义诸因素、瓦解和毁灭封建思想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在《启蒙的概念》一文中,论述的神话中包含了启蒙,启蒙陷入了神话的观念表明,启蒙和神话在关于世界的二元性、思维的同一性以及必然性的观念方面的一致,都是一种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启蒙和神话在解释历史方面有共同的主题,那就是人类必须通过自我牺牲才能够生存。在神话中,这种自我牺牲表现为祭祀制度,而在启蒙中,则表现为等价交换的原则。这是一种狡诈的理性,西方文明的道路就是依靠狡诈的理性来获得自我生存的发展道路,这种发展道路必然会在我们的进步中伴随着退步。要摆脱这种报复、轮回的必然性就是要认识到神话和启蒙中的狡黠的理性的危害,并从中把握积极的启蒙的要素。《启蒙的概念》不是反文明、反理性和反文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