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四化同步"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推进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提供了理念支撑,结合"四化同步"发展理念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以新型城镇化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突破点,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成为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在阐述、厘清"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逻辑依据与核心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有限、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不够、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联不紧等"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困境,进而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反过来,城镇化的大力发展又可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会受到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与体制、认识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上述因素;并且努力做到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确立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和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集中和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3.
构建“四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四化”发展水平得分,在此基础上,对“四化”耦合发展互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四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信息化对于农业现代化边际贡献度为0.231 8,弱于工业化的边际贡献;信息化对于城镇化的边际贡献度为0.702 3,强于工业化对城镇化的贡献;信息化对于工业化的边际贡献不显著.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加强城镇信息化建设和提升城镇化人口素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利用安徽省1987-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VAR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手段,考察“四化”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金融市场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四化”的进程,同时安徽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步反过来又活跃和发展了金融市场。但是,安徽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像预期中那样支持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冲击在短期内对工业化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而对农业现代化的负向影响最大;金融冲击在中期阶段对信息化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5.
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经济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目前河南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指出了河南县域经济"短板"的实质问题所在,探讨了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已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推进的重要方向。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步伐,实现"县域突破",破解"三农"问题,把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在县域范畴内快速推进,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是国家新规划的区域板块发展区。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既是该区域发展的方向,也是其发展的主要内容。但该区域在"四化"同步发展过程中,思想观念较保守,地方本位主义较严重;各行政区发展不均衡;"四化"融合不够,互动不足,协调不力;农村人口数量多且素质偏低;"四化"同步发展的协调机构缺乏。应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建立有效的统一领导与组织机制,构建"四化"同步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大区域城市群建设,利用信息化促进"四化"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提升民生质量推进"四化"深度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该区域"四化"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反过来,城镇化的大力发展又可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会受到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制度与体制、认识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克服上述因素;并且努力做到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推进产业化经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确立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和城镇化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集中和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主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重要文献,对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发展现状、历史根据、重点选择和政策取向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农业现代化呈现出与工业化广泛融合、与信息化有机融合、与城镇化深度融合、与农村现代化一并规划、与农民富裕一体推进等现状。究其原因,这是由中国农情、制度和世情所决定的。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特色“并联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对策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真正做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一体布局、功能上耦合叠加,应重点解决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城乡新的经济循环体系建立、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步发展路线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Johansen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陕西省1991-2010年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陕西"三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呈同向发展态势;短期内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会阻碍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滞后两期的情况下,陕西省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工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格兰杰原因,而农业现代化不是工业化的格兰杰原因;城镇化对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冲击总体上较为显著,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城镇化正向冲击较弱且逐步递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步推进陕西省"三化"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其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刊特邀湖南省三位知名专家畅谈“两型社会中的现代农业建设”。湖南明确以“四化两型”引领湖南实现“四个发展”,曾福生教授认为要推进湖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应统筹城乡发展,从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形式和组织方式、农业资金投入管理机制、新型农民管理和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努力。刘茂松教授认为在工业社会,融合工厂化农业与农产品工业再制造的工厂化制成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首选。对于解决新时期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实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南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意义巨大且十分深远。推进工厂化制成品农业的发展,应从社会观念变革、基地标准化生产、农业制成品供应链管理、农业科技创新、营造政策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农业是第一污染产业,其中畜牧业污染更是令人堪忧,盛孝邦教授基于邵阳、长沙、娄底等市县考察,提出应迅速建立规模化养殖场的准入门槛,引导养殖企业开展低碳生产,推广生猪养殖粪便零污染处理技术,以畜禽养殖标准化为契机加快发展低碳畜牧业,缓解或消除畜牧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发展粮食产地加工转化对其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河南省发展产地加工转化的优势和方向。认为应围绕粮食经济发展,优先做好粮食产地加工转化,把粮食加工产业培育成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粮农收入有机联系在一起,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政策扶持。要在粮食生产基地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延伸产业链,以带动产粮大县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配置资源为手段,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基本完备的区域经济。长期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理论滞后于县域经济发展实践。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县域经济”概念,  相似文献   

14.
湖南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战略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事关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全局。在湖南四化两型新局开启之时,本刊特邀三位专家就此问题开展笔谈。吴金明教授认为,县域经济发展可分为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与战略重点都有差异。目前,湖南省的县域经济已整体步入转型发展新阶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题、主线,把加速发展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并沿着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催转型,以转型谋发展,以发展惠民生的战略原则,从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发展的区域与平台、重点任务和机制建设方面推进转型发展。柳思维教授阐述了十一五时期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相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政府主导与自身内在发展动力相结合、形成特色产业和培植优势相结合、体制创新与管理优化相结合。认为当前湖南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县域发展潜力没有全面激活,全域发展的格局没有真正形成、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县域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县域内缺乏集约化和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就是继续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特征与“十二五”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一五”县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十一五”期间,湖南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呈现出五个特征: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自身动力的结合、形成特色和培植优势的结合、体制创新与结构调整的结合。这也是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县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稳定、最基本的实体,推进县域现代化建设,应成为当前和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心所在。本文在客观分析邯郸市县域现代化实现中现有优势和存在的障碍基础上,从制定和坚持科学的战略指导思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实现超越式发展、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加快提高城市化水平、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全面促进社会建设七个方面提出今后进行邯郸市县域现代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现代化主要由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三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本文围绕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从经济全球化(WTO)中的农业现代化、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中国城市化的模式选择、中国农村城市化与“三农”问题和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五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农村现代化中的农村城市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