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6岁跟姥姥习艺,她是靺鞨绣第4代传人,今年41岁的孙艳玲是满族人,家住黑龙江牡丹江市。渤海靺鞨(mò hé)绣是由其家族老辈传承下来的刺绣技艺,她是第四代传承人。孙艳玲的外祖母做了一辈子刺绣,技艺精湛,远近闻名。受家庭熏陶,她从6岁起就开始跟着姥姥学刺绣。到中学毕业时,她已经学会了各种针法,做了大量靺鞨绣绣品。  相似文献   

2.
刺绣是中国的传统技艺。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人已将刺绣用于服饰,这就是苏绣的起源。苏绣与湘绣、蜀绣、粤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在苏绣的发展历史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绣娘,一代代绣娘承上启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苏绣艺术推向越来越高的境界,在苏绣发展的历史上留下芳名。  相似文献   

3.
杜海,被誉为"镶真绣第一人"。她采用传统刺绣结合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自主创新发明了写意式绣法,以针为笔、线为墨寄情于宣纸和锦帛之间。著名书画大师范曾在观看她的仿绣"八大仙人"水墨作品时赞叹不己。如今,这位镶真刺绣艺术的主创人已经开设了自己的"杜氏绣坊",带领一些下岗女工开始走上创业之路,其绣品更是远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4.
在杨文美将映秀母亲刺绣小组的缘起和发展做了介绍后,主持人文浩从社工站的角度,将刺绣项目作为一个整体又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以PPT的形式做了展示。文浩选取了几个精致的花样向大家讲解了这些图案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并且陈述:为了弘扬羌藏文化,现在刺绣时,当地已经遗弃了汉化传统图案,专注于羌藏传统图案了。另外,以后项目的发展方向就定位在恢复传统、精品推广、补贴家用、弘扬文化上。  相似文献   

5.
苗家女子早在七八岁便开始学习刺绣,婚前就悄悄地把将来孩子的穿戴绣好,在孩子满月时才拿出来展示。因此,她们的绣品也被称为秘绣。  相似文献   

6.
“映秀母亲项目”是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社工站在映秀发起的集哀伤辅导、心理支持、组织发育、生计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项目。该项目最初的参与者是映秀镇张家坪村在5·12地震中痛失孩子的母亲们。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母亲们亲手绣出了丰富精美的绣品,有自己孩子生前的画、有古朴典雅的羌绣、有富有民族特色的小饰品等;组织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从一个村扩大到另一个村.从一个乡镇走入另一个乡镇。目前,这个项目已凝聚了3个乡镇5个行政村近100名妇女,制作出400余幅藏羌儿童画绣品。  相似文献   

7.
手工刺绣,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已有千百年的历史。随着传统刺绣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手绣的时装、服饰、居家装饰等逐渐成为人们时尚生活的一部分。时尚也为手绣这种传统工艺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锡姑娘”是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的陈萍创立的刺绣品牌,以锡伯族刺绣为主,也有哈萨克族刺绣技艺.品牌创立一年多来,通过互联网,产品已远销北京、西安、南京、深圳等大城市.一家小小的农村合作社,是如何走出新疆,走入大城市的现代生活?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震后,玉树藏族传统民居为外界人们所熟知,随着玉树地区的重建,现代城市建筑文化被引入,导致当地藏族传统民居日益遭到侵蚀而锐减,民居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本文从营建技艺的角度,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对玉树地区通天河流域和南部囊谦县典型藏族传统民居的墙体进行测绘、分析、归纳,旨在首先为玉树地区藏族民居墙体营造技艺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其次为当地建筑文化传承和新地域建筑的创作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全国范围内民居营建技艺的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彝族文化历史悠久,传统的手工刺绣更是蕴藏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几乎所有的成年女性都能挑花绣朵。彝绣以丝线、毛线、绣线为原料,配以民间喜闻乐见和寓意吉祥的花朵图案;其成品种类大至壁画、小到绣片,包括衣服、帽子、围腰、围裙、荷包、花鞋等各种服饰和图案精美的家居用品。  相似文献   

11.
重温女红     
小时候我是由奶奶带大的,给做针线活的奶奶穿针引线、拿剪子、绕线,是我幼时常干的活。奶奶做得一手扬名蜀南小城的手艺活,刺绣、纺织、勾花、编结、纳鞋底样样出色,那些出自她手的精美绣品五彩纷呈,看得人眼花缭乱,惹得远近的人都来相求。可如今,女红这种费工费事的古老技艺,已经基本上在大都会绝迹了,就是在出产蜀绣的地方,你也很难看到真正的手工绣品了。连我自己,也仅只保存着奶奶亲手绣的几张手帕和一幅帐幔,聊作纪念。有一次,我和一群女友去昆明玩,在石林的小摊  相似文献   

12.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蒙古族刺绣协会会长白晶莹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这位年过半百却激情四溢的“草原绣娘”,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用纤细的绣花针和五彩的丝线,串起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惠民好政策,带领贫困户走出了一条“刺绣脱贫”的新路子,“绣出”花一样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2007年12月,一幅以瑶家千年秘传过山瑶反面刺绣独特方式绣出的《瑶家儿女祝福和谐奥运》瑶绣,被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精品送到了北京奥组委。在这幅长达90厘米、高70厘米的精致瑶绣画面上,有梧桐花、  相似文献   

14.
“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传僧不传俗”,这是藏族技艺文化传承的古老传统。如今,这种保守的方式正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到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为藏域文化的流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值钱的是手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舅娘有一手绝活——刺绣。舅娘和大舅的结合就是从一只精美的绣球开始的。舅娘的刺绣手艺是她母亲传给她的。多年来,老家靖西那一片,只要提起旧州镇的韦刺绣,没有谁不竖起大拇指连连赞叹。年轻的女孩常常连夜到她家学刺绣,特别是那些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还不会刺绣的,早早约好,排着队向舅娘订做诸如绣球、手绢、绣花鞋之类的定情物,怕到时候没有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和硕县,有这样一户12口人的大家庭.一家人和睦相处、相互扶持,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这个家庭的女主人玉孜曼可不同寻常,她擅长蒙古族传统和现代服饰制造技艺,绘画刺绣,制作手工艺品和蒙古包毡毯用品,还精通蒙古族奶制品制造技艺,会演唱蒙古长调等.1996年3月,她被评为苏哈特乡人民政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1 1月,她又荣获新疆卫拉特蒙古首届"金马镫"杯蒙古族民间升高歌手电视大奖赛"铜马镫"奖.2010年6月,玉孜曼被命名为级百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新疆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7.
曹传熠 《职业时空》2010,6(8):160-161
唐卡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功能性较强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文章主要对唐卡艺术的历史、种类、流派、表现内容、装裱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四川社工站(原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是由2008年6月24日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板房区成立的广州社工站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扎根灾区四年多.当时,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工站主要在资源链接、心理抚慰、妇女生计能力建设、羌藏刺绣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灾区紧急救援向社区恢复重建过渡,社工站开始回应社区中的生计、文化、社会关系重建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社工长期与社区民众同行,分别在映秀张家坪村发育了"映秀母亲"客栈小组和草坡乡金波村的民宿小组,以推动社区关系的重建和可持续生计发展.本文将着重以金波村民宿项目为案例,介绍绿耕在灾后社区生计重建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藏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流行趋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汉语之外的运用广泛地少数民族语言之一,中小学生有学习该民族语 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藏语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感情沟通,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础和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经济发展的桥梁,随着, 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藏族人民居住地再也不是孤立和封闭的,来自祖国藏族人民的特色经济文化宝藏都有了更便 利的输出途径,对藏语的需要,对能够掌握藏语的人才的需要就加大了,因此,我们要重视中学生关于藏语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秘密     
母亲心中到底藏了多少秘密,还能再藏多少秘密呢?有一天,母亲打电话让我送两千块钱过去,说是有急用。当我把钱风风火火地送去时,母亲才说出真相。原来,大姐曾向小妹借了两万块钱,由于那时大姐家里经济紧张,大都是两千两千地还小妹的,次数多了,两人记乱了,一个说还完了,一个说还有两千块没有还。虽然她们没吵没闹,但一旁的母亲听了心里疙疙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