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彤 《北京纪事》2018,(5):81-86
丝路风情花车大巡游"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20年前,世界公园给我的最初记忆是108个微缩景观.典雅的台地园(意大利)、浪漫的埃菲尔铁塔(法国)、恬淡的桂离宫(日本)、唯美的泰姬陵(印度)、神秘的金字塔(埃及)、梦幻的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精致的扬州园林(中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总觉得还少点什么.静态的人文景观,虽使人一饱眼福,总不能让人释放出内心的激情与狂热.  相似文献   

2.
1.★《工艺美术设计师》(四级、三级) 2.★《广告设计员师》(四级、三级) 3.《商务策划师》(三级、二级) 4.《采购供应师》(三级、二级) 5.《精益生产师》(三级、二级) 6.《网络课件设计师》(四级、三级) 7.《动画绘制员》(四级、三级) 8.《珠宝首饰评估员》(三级、二级) 9.《模具设计师》(三级、二级) 10.★《服装制版师》(三级、二级) 11.★《时装设计师》(三级、二级) 12.《游戏美术设计师》(三级、二级) 13.《游戏程序设计师》(三级、二级) 14.《传感器应用技术》(模块) 15.《会展设计师》(四级、三级) 16.《会展经营策划师》(四级、三级) 17.《快速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三级、二级) 说明:参加灰领培训课程者可向上海市各区县职业介绍分中心报名,享受政府补贴的灰领培训课程也可以通过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3.
小究失"信"     
忠实,即"信",一直被视为译事圭臬.然而,尤其在文学翻译中,失"信"现象仍然数见不鲜.从勒菲弗尔的"三因素"理论出发,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了失"信"与译语语境中的诗学观(poetics)、意识形态(ideology)和赞助人(patronage)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出失"信"现象存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习即是培养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s)是外语学习者在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并认为,影视资料是增强学生语用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审美理论的主要来源是德国古典美学,其中康德和席勒最为重要.关于美,康德提出了"美的理想"说,认为理想的美是合主观规律(审美的规范观念)与合他律目的(理性观念即道德)的统一;席勒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美是"技巧中的自然",即美的对象是合客观规律(技巧或技艺性)与合自律目的(自然或称本性)的统一.二者的观点都良莠互现,马克思汲取了前二者理论的有价值部分,认为美是合种的尺度(客观规律)与合内在的尺度(自律与他律目的)的统一.这样,马克思就科学地解决了德国古典美学所遗留下来的"审美与自由"之历史谜题.  相似文献   

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一五"规划>从国家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确立了我国"十一五"时期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即到20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数(IDI)要达到0.7以上.本研究运用信息化发展指数(IDI)指标体系,对"十一五"时期全国和31个省(区、市)的信息化发展指数(IDI)进行了测算和评估.测算和评估表明我国已跨入世界信息化发展中等水平国家行列,但国内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7.
"李约瑟难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学术界,并吸引了许多学者孜孜不倦地去探求该难题的答案.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1)对难题本身的真伪性讨论;(2)对难题的解答;(3)对难题意义的认识.我国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对于我们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如何正确认识学术标准和学术价值,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学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把特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本文从教师体制层面分析和探讨了特殊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人类文明将进入知识时代.作为体育文化生产(科研)、体育文化传播(教学)和体育文化利用(科技产业)相结合的高校,体育文化被各国所重视.本文结合2007年我国提倡的"阳光体育运动",分析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并指出了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自然美和艺术美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是黑格尔美学体系的重心之一.通过对黑格尔关于自然美和艺术美及其二者之间关系的有关论述的分析,我们认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精神内核在于他对人的心灵(精神)及心灵(精神)的无限和自由的极度高扬,在于他对心灵(精神)的自由创造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英语资料中,我们常常遇到抽象名词,对于这些抽象名词,我们觉得理解它们的意思,却很难用简短的汉语将其意思说明白.本文提出了用转化法和引申法来翻译抽象名词,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前提,说明了如何使译文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不仅需要中国人民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中国政治领袖非常的政治智慧和诚意,更需要日本政府的诚意、日本政府和人民的"热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XX门”形式构词的一些词语异军突起,并且频频见诸报端。与以往以“门”字构词的词语有所不同的是,这些词语的语素构成存在强烈的语境差。其实,正是语境赋予“门”字以临时意义。这种临时意义随着语境差的消失最终升级为固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