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国考     
古寒国出于逢蒙氏,逢蒙氏又为史前祝融部后裔豢龙族的一支.“五帝”时代后期,这一支族自今豫东鲁西地区迁居潍淄流域,夷夏交争之际一度依附于“因夏民以代夏政”的有穷氏后羿,后取代有穷氏而自为盟主,直到夏王少康即位前复为夏后氏所灭.按古本《竹书纪年》所记,寒国的存续年代,若从寒浞杀羿算起,至寒浞被杀为止,前后凡76年(约公元前1910 -前1835年).由部族史到华夏史,寒国的兴亡是个转关.民间传说的嫦娥本称“恒娥”,为女巫之通名,其原型可能是寒国的女首领,亦即逢蒙氏之女祖.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封熊绎为子男之国于荆山时,楚国“筚露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史记·楚世家》)。服虔曰:“桃弧棘矢所以御其灾,言楚地山林无所出也”(同上)。所谓“桃弧”系桃木所制之弓,“棘矢”系棘枝所制之箭,武器以木制,连青铜兵器也谈不上,柴车木辂,蔽衣蓝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楚国的贫弱落后。 这种状况与同时受封之齐、鲁、燕、卫、宋、晋等中原大国是无法比拟的,如周成王“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分之土田陪敦,祝、  相似文献   

3.
再释“成”     
(成阝)、盛两字相通,前已论及,(成阝)、成古一字《说文》也已有定论,另据成、盛古为相通的字,也可以得到印证。《说文》汉许解:“从皿,成声”段清注:“盛音成,本亦作成。”(成阝)为封邑称成之正体,而戊为(成阝)的减笔,据此可以推知。此外、成、称,古相通,源于帝颛顼的婚偶为帝少皞之女,以族称“母癸(古鬼,九一音读如皋)而氏称为“爯”,这是屡屡见于古唐虞金文的记载,不过旧读“爯”为“举”,是源于《周书·牧誓》  相似文献   

4.
王士禛《香祖笔记》,今有湛之先生点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有几条,我读之又读,总不能明白,问题似出在标点上。卷十二有云:“兖州阳谷县西北有冢,俗呼西门冢,有大族潘、吴二氏,自言是西门嫡室。吴氏妾,潘氏之族。……”依此标点来看,“自言是西门(庆)嫡室”的“潘吴二氏”,当是女性。但前文所说却是“大族潘、吴二氏”,莫非这两个大族全族之人都嫁给了西门大官人?且不说族中有老有小,就说两族族内决不可能全是女性。上面引文的标点,显然是把“氏”理解为已嫁妇女的婚前姓氏了,其实应招男性家族。而且,“吴氏妾,潘氏之族”也不通:既然是“吴氏妾”,怎么会是“潘氏之族”呢?原句应标点  相似文献   

5.
五年、六年琱生簋中的“妇氏”“君氏”分别指的是召伯虎与琱生的母亲、父亲。五年琱生尊中“召姜”即谥号为“幽姜”的“妇氏”,为召虎之母;“君氏”即六年簋铭之“宗君”死后谥号为“幽伯”,为召虎之父。琱生三器中“公仆庸土田”“公厥禀贝”“其兄公”之“公”都可以作“公家”解。其他如“召公”“烈祖召公”应是指召伯虎之祖父。作为宗子身份的祖先死后可以被谥称为“某公”,宗子在世时族内可以他称为“公”,“其兄公”与“召公”之称“公”非以职官故,而是宗子身份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桓潭新论》曰:“昔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这是见于文献的我国最早的用丝记载。最早言及琴、弦产地的是《禹贡》。即徐州贡的“峄阳孤桐”和青州贡的“(今西)丝”。《史记·夏本纪》释:“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即邹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多梧桐。”集解引孔安国:“(今西)桑蚕丝中琴瑟弦。”神农氏以鲁地为活动中心,《帝王世纪》云,“神农氏”都于陈,作五弦之琴,后又“营都于鲁曲阜。”可见,神农氏的五弦琴当是取邹山桐,东莱丝做的。“丝为弦”是居于山东的东夷人的创造,此即我国桑丝文明之始。  相似文献   

7.
壮族敬崇(女米)洛甲。侗族敬崇萨天巴。瑶族(布努瑶)敬崇密洛陀。她们都是创世女神。“(女米)”,壮语,“母亲”的意思;“萨”,侗语,“祖母”(即“母之母”与“父之母”)的意思;“密”,布努瑶语,也是“母亲”的意思。确切地说,(女米)洛甲、萨天巴与密洛陀都是创世母神。壮族人民塑造的创世女神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从流传于广西东兰一带的祀神古歌《(女米)洛甲》所唱颂的来分析,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巳搜集到的部分(详见附录)唱颂了这位母亲  相似文献   

8.
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滕文公篇》)。 根据这种说法,夏商周三代的田税基本都是以收获物的十分之一为征收标准。然而,对贡法、助法、彻法的解释,因为不能详尽地征引文献,历来都是不一致的。特别是彻法,自汉儒以来,直至今日诸说纷云,莫衷一是。 《论语》说:“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我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颜渊篇》)假如完全根据这种见解来判断,周代极盛时期是实行过什一之税的。(哀公元年是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四九四年)  相似文献   

9.
夏朝灭亡后,夏族的一支曾西迁至今陕西、甘肃境内,并与周人联姻。周人后为戎狄所迫,向南向西迁至今陕西关中西部地区自称“有夏”,迁徙沿途地名印证了两族先民的足迹。《亳鼎》中的地名“杞”与《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的“囘中”之“囘”当为一处,是为夏族后裔西迁后的所居之地,即《左传·僖公三十年》“杞子”所在的秦境之“杞”。《散氏盘》中的“漆”地为随周人迁徙所经之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五帝时代”进入图腾社会晚期,尧杀蚩尤、尧禅舜、禹放舜等重大事件反映了熊、蛇、鸟三大族团此长彼消的斗争史.防风氏以凤凰为图腾,不仅属于东夷鸟族,而且很可能是舜族后裔中的一支.夏商周三代主要就是一部夷夏关系史,其中也包括防风氏与夏人的抗衡.浙江地区尤其是德清的传说与民俗活动,反映出防风氏是集创世神、始祖神、治水英雄、农业文明缔造者等于一身的大神,而且其起源远早于史册记载.防风氏早期活动于山东,后来主体部分转移,但是北方仍有遗裔,在南方其文化分布和影响也不限于浙江,如江苏、安徽、江西乃至云贵都有防风氏传说,因此研究防风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约公元前1066年的西方周族,在经过先前周文王的苦心经营后,由一个蕞尔小邦发展成拥有数十万大军的强国,为灭殷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王继位,在孟津观兵之后二年,这时期的周族已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能与殷帝国抗衡的优势后,从而发动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即“武王伐纣”之战)。当时跟随周方参战中的巴、蜀二国不仅参战人数众,而且还是周方作战的先头部队,在大决战的关键时刻,巴蜀之师以威武,勇猛之气势压到了对方。  相似文献   

12.
据《史记》一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有方士“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过去,中日两国学者大都把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同司马迁的记述混为一谈。其实,司马迁的这段记载是可信的。司马迁生于公元前一四五年,他  相似文献   

13.
谭元春年表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丙戍(一五八六)一岁。是年,元春生于湖广竟陵县(今湖北天门市)城南二十五里之寒河.元春,字友夏,号鹄湾,别号蓑翁.父字德父,号念湘.十八岁为诸生.生六子:元春、元辉、元声、元方、元礼、元亮,四女.元春其长也.母魏氏,性格豁达,处事坦然.  相似文献   

14.
禹合诸侯于涂山,为其父鲧死而升化的墠渚之旁山,本夏人圣地,在故陆浑县南,略可当《山海经·中山经》之堵山,《水经·伊水注》之孤山,在二里头夏文化区的中心地带;禹娶之涂山氏,本为蜀山氏,在汝颍上游至南阳一带,以独(蜀)山为宗山,考古文化上属二里头文化的南部地区,两族世为婚姻,故禹与涂山氏能“通之于台桑”,幽会于桑间陌上;涂与蜀、堵、浊、独等古音相近,又都和禹牵联在一起,口口相传混而不辨。有关涂山的研究,大多是猜测或以理度之,缺少综合性的历史分析,这是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赣榆县夹山乡汪于村西北,有一条深谷夹于群山环列之中,被称作夹谷山,又叫祝其山。“据说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代表鲁国与齐国国君在这山上会谈,现已辟为古迹区,山上有遗碑五块,一碑为‘孔子相鲁会齐侯处’。”(见《羊城晚报》1986年2月20日第1版,其消息来源,注明系“据《新华日报》”。) 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按: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至其逝世,未及战国,不能以“春秋战国时期”连称。夹谷之会,他并不“代表鲁国”,当时是鲁定公自己赴会的;“孔子相鲁”固然有《左传·定公十年》、《史记·孔子世家》为依据,但是终春秋之世并无相国之官称,孔子只是做过鲁国的傧相,事权仅在礼宾而已。夹谷之会地点,明末经学家、史学家顾炎武有考。《日知录》卷三十一:“《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传》日: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杜预《解》及服虔注《史记》,皆云  相似文献   

16.
豆腐,是风靡世界的保健食品。豆腐诞生于中国,己为世所公认。但发明者是谁?诞生地何在?除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留下一句“豆腐始自淮南王”及后人据此所作的推演外,没有更明确的记载,成为千古之谜。 问题的关键似在淮南王身上。淮南王何许人也?西汉时,先后被封为淮南王的有刘长(汉高祖之子,公元前198~174年)及其子刘安(公元前179年~122年,袭其父封为淮南王),而刘长因死后被赐谥“厉”,又称“淮南厉王”。刘安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  相似文献   

17.
近来在翻阅四川地区地震历史资料过程中.读到德阳县志的沿革,书中谈到德阳县的建置,是“高帝六年(公元前200)分蜀益州地置广汉郡领县十三,绵竹与焉.绵竹城在今德阳城北三十里”.“汉太初(公元前104—101)称苌阳”.据此知汉代建县而不称德阳,最早是称绵竹或苌阳.又说“永嘉(公元307—312)德阳一名旌阳,太康(公元280—289)初许逊为旌阳令,旌阳属汉川,真君飞升(许逊逝世)后诏改德阳,以真君之德及人也”.这说明了德阳的名称是西晋怀帝永嘉年间才改称谓德阳,是因为许逊为族阳令,有功德于旌阳人民,许逊死后,当地人民为纪念许逊便将旌阳改称德阳了.自后南朝齐、梁又复改为苌阳,梁天监  相似文献   

18.
周族本是以今之洛阳以西至泾渭一带为根据地的“小邦周”(《尚书·大诰》),公元前十一世纪下半叶取代了“大邦殷”(《尚书·召诰》)而为天下共主。为了固巩西周政权,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其同盟者淮夷的残余势力后,又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以藩屏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初的这种分封是一种武装驻防事业,目的在于作为周王室的助手,以监视被征服的各族人民,实际上具有武装殖民性质。  相似文献   

19.
《绸缪》是西周唐国儿女闹洞房的民间歌谣,表达了一对新婚夫妇在洞房花烛夜与亲朋好友在欢乐庆幸中,对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怜悯、同情与眷恋。《绸缪》中的“三星”,即河鼓、织女和营室。然而,春秋未晋人子夏,为维护和巩固晋国传统嫡长子王位继承制,在《诗序》中把历史背景篡改到250年后(前784年)晋国起始的“公族之乱”时期,从而使毛公、郑玄等人把“三星”谬注为兄弟不睦的“参星(实沈)”或“心星(阏伯)”。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南方多丛山峻岭、草木丛生,为众多猛兽出没之地.人们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尊虎为祖,以求其保护.南方诸族盛行虎图腾崇拜,自古而然.分述如下:一、楚人以虎为氏楚人的一支以虎为图腾,是有史可征的.据《左传·宣公三年》载:“初,若敖娶于(云阝),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云阝).淫于(云阝)子之女,生子文焉.(云阝)夫人使弃诸梦中,虎乳之.(云阝)子田,见之,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