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提升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辽宁工业大学提高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提高教师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对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府能力具有价值性与工具性、阶级性与公共性、管理性与服务性、有限稳定性与持续流变性、显现性与潜在性等对应性特征。政府能力要素包括物质与精神性要素、宏观生态与微观结构要素、原生性与外生性要素、国内与国际要素以及传统性、现在性和未来性等。厘清政府能力内涵,探究政府能力的特征与要素,对于克服研究与实践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简单化与含混性,改进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能力、学习能力概念阐述的基础上,从特点、具体内容等方面较详尽地探讨了地理学习能力的内涵与外延,还阐明了先天因素与后天培养、知识与能力等相关要素之问的关系,并大力呼吁重视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法理论将民事主体资格分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将民事责任能力寄存于民事行为能力之中,否定其独立地位,造成理论上与实践中的缺陷。通过民事责任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的辨析,从而对民事责任能力进行概念界定和分类,有助于解决现有理论学说难以解答的民事活动特殊现象,为民法总论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交际教学法在我国方兴未艾 ,在对其推广和运用的同时 ,由于受其表象和各种不同观点的影响 ,人们对交际教学法产生了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点 ,即 :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的关系、交际教学法与口语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对语言错误的态度以及交际教学法与教师外语水平。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核心能力的基本特征 ,提出了核心能力开发的系统模型 ,并重点对核心能力识别、核心能力培育、核心能力扩散、核心能力创新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具体操作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对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含义,从一般与严格的两种角度进行了阐释,并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数学能力的结构成分,提出了假设模型。  相似文献   

8.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能力、资源汲取能力、制度能力是国家能力的三个组成要素,国家能力的质量体现为这三个要素的质量;国家存在的工具价值决定了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国家的核心职能,它的履行受到国家的资源汲取能力与制度能力及其质量的影响;在现代国家的建设与成长过程中,第三世界国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分别选择了高压统治与资源掠夺相结合的增长模式、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升型的增长模式和制度能力提升型增长模式。不同的模式选择,给这些国家分别造成了不同的发展后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制度能力的建设,实现国家能力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犯罪能力与刑事责任能力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犯罪能力不能等同于刑事责任能力,二者有着质的差异。犯罪能力是判定行为人是否是犯罪主体的必要标准之一,而刑事责任能力是判定犯罪主体是否是刑事责任主体的必要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小学教学关键能力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中小学教师教学关键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且能够直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教学能力。其具有普遍性、适应性、可发展性、价值主导性、爱与丰富性等特征。研究发现,教学育人能力、智慧生成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教师教学关键能力的构成要素。研究项目驱动、关键他人的专业引领与强化教研制度是提升教师教学关键能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V起”与“V起来”在语义上相似,但句法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语体选择上也存在着殊异。从韵律学的角度来看,“V单起”是一个标准的韵律词,并且有词汇化即成为复合词的趋向,而“V双起”则是不合法或是不常用的结构。无论是“V单起来”还是“V双起来”,它们都只能是短语,没有成词的迹象。  相似文献   

13.
有些论家立“神刚逸柔”之论 ,未为确论。“逸”之“柔”并不会必然引出其对立面“刚”与“神”的必然联系。“北宗”论家与绘画的审美追求 ,与《文心雕龙·风骨》篇关联紧密 ,都属于“势”体系的刚性美系统。在绘画中“逸品”的生发、成熟 ,也正是刚性美系统衰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5.
叶燮《原诗》以消解二元对立的方式,颠覆传统诗学或"崇正"或"主变"的观念,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以往的研究中没能区分"变"的多重含义,将动词的"变化"与名词的"变体"混淆起来,甚至以"变化"代替"变体",造成了误读,直接影响到对《原诗》正变思想的全面理解和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6.
广灵秧歌,又有"优歌"、"秧干"等异称,但文献中并不见其作为"秧歌"的记载。笔者在详尽辨析之后认为,"优歌"非"秧歌,""优歌"很可能是一个泛称;"秧干"是"秧歌"一词的读音在广灵方言中发生音变所致。此外,舞台题壁中的"洋歌"、"洋干"、"洋哥"等称呼,除方言原因外,亦与书写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书写随意,不求文字的准确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不同的语境、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内涵也并不相同。民族与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和民族主义同时具有内在的规定性和价值体系的稳定性。在其演变的过程中,逐渐从最初的情感认同过渡到与国家根本属性的理性认识相结合的现代涵义,呈现出以地域意识为核心、民族自决和民族利益为表现形式、民族国家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三大特征,并形成了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利益认同三个层面的互相叠加、互相包容的语义特征。全面认识和理解民族、民族主义的内涵,对于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书中"堕"和"坠"当"落、落下"讲是同义词,二者都有使动用法,但"堕"的使动用法比"坠"普遍,这对"堕胎"与"坠胎"的出现以及二者使用上的普遍与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堕胎"开始出现于魏晋文献,"坠胎"较为可靠的起源当在明朝,且使用的频率远不及"堕胎"普遍.<现代汉语词典>不收"坠胎",当是出于规范化的要求.今天,尤其是网络上普遍使用"坠胎",从历史渊源上看并没有错,然而从规范化的角度看,这是不合规范的.我们应该自觉地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与健康而奋斗.  相似文献   

19.
老子的"道",主要指形成世界的本原,决定万物的本体,宇宙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而老子的"德",其广义是指万事万物合"道"而行的品性,其狭义则指人的合"道"而行的品性。"自然"是老子"道"与"德"的本质特征。"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体"德"用,二者辩证统一于万物之中。老子哲学的主要意蕴就是依"道"而立"德"、立"德"而明"道"。老子对"道"的预设与描述体现出老子哲学理论思维的形上视域,老子对"德"的揭示与规定标志着老子哲学实践关怀的形下向度。  相似文献   

20.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 ,对文化基础理论课教学的“必需”、“够用”观点 ,出现了认识及实践上的偏颇。为了能正确认识“必需”与“够用”观点 ,使其在指导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 ,本文提出了“适度”基础上的“够用”,“充分”前提下“必需”的观点 ,以满足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