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颂古是宋代"以诗明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禅宗创造的偈颂新体裁,体现了宋代禅宗"以文字为禅"的特色。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圆悟克勤编撰的《碧岩录》一书是宋代禅宗"颂古"的集大成之作。其弟子大慧宗杲虽然焚烧了《碧岩录》版,但是自己也创作了110首颂古作品。慧宗杲并非对颂古这种形式不满,而是不满于学者的"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捷"。大慧宗杲的"颂古"之作,是宋代禅宗由"文字禅"转向"看话禅"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说,是在扭转北宋中期以来禅宗向文字禅发展的方向,恢复禅门"言语道断"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颂古是宋代“以诗明禅”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禅宗创造的偈颂新体裁,体现了宋代禅宗“以文字为禅”的特色.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圆悟克勤编撰的《碧岩录》一书是宋代禅宗“颂古”的集大成之作.其弟子大慧宗杲虽然焚烧了《碧岩录》版,但是自己也创作了110首颂古作品.慧宗杲并非对颂古这种形式不满,而是不满于学者的“不明根本,专尚语言,以图口捷”.大慧宗杲的“颂古”之作,是宋代禅宗由“文字禅”转向“看话禅”的体现,一定程度上说,是在扭转北宋中期以来禅宗向文字禅发展的方向,恢复禅门“言语道断”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现存三百篇的《禅林宝训》是取材于各种禅宗《语录》、《传记》、《文集》以及诸老遗语,是众多禅师嘉言善行的汇编。它向人们展示了宋代禅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状况及其特点,至向人们表明末代禅学尚有一股清新之风,并非全是崇尚公案机锋、评唱以及直远的那一套。这对重新把握和评价来以后禅宗的发展方向及其性质有某种启迪作用。《禅林宝训》中的许多道德言论,对现代佛教徒,甚至对所有人的惨身养性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禅文化在中国经历了禅学与禅宗两个发展阶段:道安在湖北襄阳注疏禅籍,深刻影响了早期禅学的发展方向,慧远把念佛与禅修结合开启了印度禅学中国化的序幕;道信与弘忍在黄梅开创的“东山法门”,是禅宗创立的标志.自弘忍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二宗,其宗门渊源及领袖皆出自“东山法门”.如今以四祖寺、五祖寺为核心的黄冈地区佛教丛林,以弘扬“人间佛教”、实践“生活禅”理念为己任,继承发挥地域文化传统优势,形成鄂东禅宗文化圈.湖北不愧为中国禅文化的策源地、禅宗的发祥地、禅学领袖及禅宗祖师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在现存400余首王维的诗歌中,被禅宗文献征引与运用的超过40首,这可以视为王维诗歌禅林接受的特殊形态。禅宗僧人将王维诗歌运用到佛经解说、公案颂古、上堂说法和诗文创作等场合,有着辅助佛禅理念解读、充当全新禅学文本和用于审美体验抒发的目的,同时,也为王维诗歌带来了新的阐释空间与传播形态。这种“引诗证禅”现象与僧人所编诗选、僧人所撰诗话和僧人所作诗歌共同构成了集“选-评-作-用”于一体的“禅林唐诗学”研究体系,能够进一步深化当前对于唐诗学史的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6.
龙先东 《南都学坛》2001,21(2):18-23
宗杲看话禅以参究公案话头为修行方便。一方面 ,这是对文字禅以颂古、评唱为契证之期的反叛 ;另一方面这是继承六祖“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无念为宗”的修行法门。参究话头的修行方便 ,非为杜绝思量 ,而是悟入一行三昧。疑破话头也不是知见意义上的豁然贯通。这不是会一两则因缘便以为了却大事 ,得断片的思想而逸禅道全体的问题 ,而是就性上说 ,见性成佛。悟后修行是其必然要求。宗杲看话禅是在对正觉默照禅批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默照禅主张空心、默昭 ,只管打坐 ,是事莫问。这是牛头法融一系的继续 ,与宗杲所沿袭六祖般若系在禅学思想上迥然异趣  相似文献   

7.
宗杲看话禅以参究公案话头为修行方便。一方面,这是对文字禅以颂古、评唱为契证之期的反判;另一方面,这是继承六祖“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的修行法门。参究话头的修行方便,非仅为杜绝思量,而是悟入一行三昧。疑破话头也不是知见意义上的豁然贯通。这不是会一两则因缘便以为了却大事,得断片的思想而逸禅道全体的问题,而是就性上说,见性成佛。悟后修行是其必然要求。宗杲看话禅是在对正觉默照禅批判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默照禅主张空心、默照,只管打坐,世事莫问。这是牛头法融一系的继续,与宗杲所沿袭六祖般若系在禅学思想上迥然异趣。  相似文献   

8.
《五灯会元》被认为是集“五灯”之大成之作,经比照发现,其在删减篇幅的同时,造成了许多内容的遗漏.其中失收内容包含:某禅师全部内容、某禅师部分内容,广语、拈古、颂古、赞颂、偈诗等.将“五灯”系列禅录汇校,其大量的异文补充可使禅录文献资料更加完整、全面.  相似文献   

9.
四川僧人圆悟克勤对大慧宗杲的士大夫禅学有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圆悟克勤在与士大夫谈话时借机钳锤宗杲;第二,圆悟克勤重视与士大夫的交往;第三,圆悟克勤有着融合世法、佛法的思想.宗杲深得克勤禅学思想真旨,着意加以革新和发展,对于禅学普世化和士大夫禅学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屈原首位原创,为桔作颂,以比兴象征自况一已洁亮、独立、超卓之人格精神.而曹植独心有灵犀,首继而为桔作赋,乃寄托非凡高举之志情,却惨遭迫害之悲剧.一颂一赋,两相辉映,俱绝妙好辞,堪称前后之祖宗篇也.前者热颂,满是乐观昂扬,后者高赋尤多感伤悲凄.  相似文献   

11.
[摘要]实践佛法才是圆悟克勤禅师的宗风,这一点本不待言,但因为圆悟禅师是宋代禅宗宗师中妙手著文章的杰出代表,是“文字禅”潮流中的弄潮儿,《碧岩录》的研究风潮日益兴盛,因而容易被掩盖。圆悟禅师并没有为禅宗立下更多的奇特之处,他的禅法,仍然是对于唐代禅门“无念”等要点的默默实践,是对“直指人心”的具体运用。他解释公案,并非要在教理上有所建立,或以此来融通宗门和教下的言说,而是禅宗接引人的方便。正是因为他不囿于教理,因而深得临济禅法的大机大用,尽显一代禅师的风流。  相似文献   

12.
全州湘山宗慧禅师是牛头宗径山法钦禅师的法子.无论在古代民间信仰还是禅宗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民间,由于他颇多神变,生前已被佛教信众尊为无量寿佛,圆寂后则形成了地跨数省、时越千年的无量寿佛信仰;在禅宗史上,他的<牧牛歌>开创了以牧牛偈颂讲宣禅法的历史,不但开出了新的说禅方式,而且丰富了禅文学的内容.但是,由于禅宗灯录失载,人们几乎遗忘了他,近来不多的研究也不尽人意.文章运用新材料,初步推定出禅师的生卒与世寿,考定出今本<湘山百问>非其著作,并对其<牧牛歌>的思想及其在禅宗史上的地位作出了初步论评.  相似文献   

13.
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不落言筌",它经常拈提中国人常见的事物———牛来阐明事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反映了中国禅宗祖师应机说法的大智慧。禅宗中的以牛说法,散见于禅宗公案、禅宗偈颂和小说中。它不仅表现在许多禅师常以泥牛、牯牛、老母牛、铁牛等喻人或自喻,禅宗中有些禅师想做水牯牛,把心外觅法比作骑牛觅牛,把本来面目比作露地白牛,把心性的修证比作牧牛,以牛喻佛法大意的不可言说及描述形而上的道体,还涉及禅宗教义、禅宗的教育法和禅宗无情说法的思想。本文对禅宗以牛说法出现的原因、表现、对禅宗的影响以及研读这些案例时所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孝祥的思想颇多禅宗随缘妙悟的成分.其禅学思想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宋代浓厚的的禅学氛围和禅宗学说:二是张孝祥家族笃信佛教的传统.张孝祥与禅宗的重要宗派临济宗的高僧多有交往,并崇信高僧大慧宗杲的学说.而其家族对佛教有虔诚的信仰,张孝祥自小耳濡目染,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禅宗在盛唐已经发展成一种传播生存智慧的哲学,调节着众生心灵世界的平衡.作为盛唐山水诗的开创者,王维深度融合了南北禅宗的禅法精髓,并将其融入山水之中,创造出一种空明静秀的境界,他的山水诗常体现出心境与物境、物境和禅境的交相渗透,尤其在水云意象的运用上,直指禅学之"性"与"缘",佛性之空寂静净与佛境之自在自如在此得以打通,呈现出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之深层融合,具有深刻的审美特质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6.
陆学与禅学之辨,是中国哲学史上朱、陆之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朱熹及其后继者对陆学"全是禅学"的批评和陆学及其后继者对陆学是"圣学"的辩护,各自包含深刻的合理性.陆象山始终坚持尊义去利的义利之辨,并从儒佛二者的思维表达方式、公私义利、道之偏正和经世出世等方面去阐明自己旨在"扬儒抑佛"的儒佛观.陆象山对佛教、禅宗的批评,具有浓厚的辩证理性主义色彩,超出了同时代新儒家的思想水平,非二程、朱熹所能比拟.陆象山在思维方式、实践工夫等方面不自觉地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陆学这种禅学化的新儒学,具有自己的理论特色,这一点往往被已有研究成果所忽视.  相似文献   

17.
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禅宗流行,本文通过对敦煌发现的碑文、墓志铭与邈真赞等文献的考察,以透视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禅宗信徒修习的基本特点,尤其是信仰人群与信仰内容的独特性.从中可以看出,禅宗在敦煌地区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其信仰者遍及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当时人们信仰的既有早期般若禅学,也有北宗的渐悟、南宗的顿悟,而更多的则是南北宗兼修的敦煌本地禅学.  相似文献   

18.
老庄思想与禅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研究王学、理学与禅学再到老庄 ,可以发现 :老庄思想与玄学迥异 ,与理学、禅学相通。因此 ,作者认为玄学家对老庄的认识有其局限性。欲知老庄之道之底蕴 ,必先了解老庄的思想方法。根据禅宗的功夫和本体 ,即可认识到老庄之道的奥秘。故欲真解老庄 ,须从禅宗入手。由禅宗之功夫与本体 ,即可判知禅宗与老庄思想有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9.
泰山羊氏金石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羊氏为汉魏六朝时期之著名望族.有关这一家族的金石文字,不但历代典籍中载录甚多,且不乏存留至今者.本文分列"羊氏铜器"、"羊氏颂铭"、"羊氏墓碑"、"羊氏造像刻经"、"羊氏墓志"五类,对历代流传的泰山羊氏金石作一叙录.  相似文献   

20.
“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禅宗兴起之后,禅学与诗学相互渗透而走向一体化,诗歌由于禅宗而多了一些哲理的情趣和禅悟的启迪,禅宗由于诗歌也多了一些情感的韵味和审美的情怀.月意象在诗禅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营造出了一种新的禅境与诗境.禅宗可以借月喻指禅宗的佛性、佛身和圆通之境,月意象在禅诗中可以借助佛理玄机的诗意表达增强诗的审美意蕴,禅宗思想的美学精神深化了咏月诗的情感内涵.月意象在诗境与禅境的相互交融中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审美观照,为中国古典文化增添了新的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