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尚廉 《北京纪事》2010,(6):110-112
老舍先生在1936年写的一篇《想北平》的散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触颇深。文章写道:"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得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与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相似文献   

2.
王向峰:我们过去曾谈过散文的文学性问题,今天可以详细谈这个专题了。文学性怎么才能在创作实践当中表现出来,这个可以从你的散文创作,也可以从其他经典作家的作品,从这些作品的表现当中来探讨。总而言之,一个总体目的,就是真正把散文的文学根基尽量找到。这样的话,不论对于创作散文,还是欣赏散文,都知道重点在什么地方。我考虑了这么几个问题。在这之前,我把你的散文篇章重新读了一遍,特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王充闾散文》,这里有些篇章我都重新读了,我们可以在这些问题上用具体作品来解读。  相似文献   

3.
现在,不唯上、不唯书、不唯众的“自说自话”式的述史方式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及散文批评研究中得到生动的证明。这即是指范培松先生早于!op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散文史》和新近问世的《中国散文批评史》(“20世纪中国散文研究系列”之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以下简称《批评史》)。前者因其独特的个性化阐释被孙玉石誉为“将在整个中国现代散文史的研究中树立起一个新的里程碑”(《批评史》第609页)。而后者,我以为也将以其构建个性化述史空间的典范实践屹立于20世纪中国散文批评研究的群峰之中。 我以为,范培…  相似文献   

4.
散文美拾零     
最近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散文.其中有的篇章,情真意切,文笔清新自然,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较为完美.这些因题材、风格的不同而显得绚丽多姿的散文,何以能给人以美感?对此,想得不周详,写来也不系统,仅是阅读中的点滴所感而已,是谓“拾零”.散文是最接近诗的一种文学样式.当你徜徉于繁花似绵、春意盎然的散文园地,于名篇佳作之中,可以饱赏散文这簇花所呈现出来的抒情美、意境美、情趣美、朴素美、语言美和情感的真挚美以及人物的心灵美.总之,它会使你感到赏心悦目,美不胜收,会使你更加喜爱以致迷恋这块富有诗情画意的园地,充分领略它给你带来的优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5.
在杨朔同志辛勤耕耘的散文园地里,《茶花赋》是一株引人瞩目的奇葩。在这篇一千六、七百字的短文中,作者借景抒情、托花言志,热情地讴歌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茶花赋》的成功是多方面的,艺术构思的成功即是其中之一。杨朔同志在散文中以追求意境著称,同时也以致力于构思见长。他说: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凡是遇到这样动情的事,我就要反复思索,到后来往往形成我文章里的思想意境。动笔写时,我也不以为自己是写散文,就可以放肆笔墨,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  相似文献   

6.
散文不象小说(特别是长篇)那样囊括万象,也不象诗歌,可以驰骋跳跃。但是有经验的作家对于散文创作,无不凭借想象的羽翼,云游于时代的万花丛中,搜寻那最富有特征的一朵,或潜入海底,去发现那晶莹闪光的珍珠,让人们通过一朵而知秋色,见到一颗而明珠贵。杨朔是深得散文三昧的作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散文虽不是他的专工,可是,他的散文确有着重大的影响。实际上,他写散文主要还是后期的事情,一九五六年以后,根据需要,他作了外事工作,经常来去于异国外邦,“对于我不熟识的异国人民,小说无法写,写散文也有藏拙的好处”。这是他对自己的散文创作谈到的一个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还是“散文常常能从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个人物一种思想,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断片,迅速反映出这个时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散文     
一什么是散文?已经出版了二十个散文集的巴金回答道:“我实在讲不出来,我并非故意在讲假话,也不是过分谦虚。”这就足见这个看来似乎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无怪叶圣陶在谈小品文是怎样一种文体时说:“要象下定义一样叙述出来是不容易的。”如果说叶老这里说的小品文和散文并不是一个概念,那么,郁达夫的话说得可谓直接了。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他说“我们的散文,只能约略地说,……系除小  相似文献   

8.
一1963年年初我读到一篇关于诗歌翻译的论文,有许多感想.外语诗歌的汉译,多年以来我一直觉得有问题存在,但是没有机会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那篇论文引起了我对诗歌翻译问题的兴趣,因此我想也来谈一谈自己对这问题的一些看法.外语诗歌译成汉语,就近代讲,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之中,诗歌翻译方面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我觉得这些成绩比起散文翻译方面的成绩来,似乎远远落后.在散文翻译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解放后十几年间,散文的翻译在质量上有很显著的提高,获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诗歌的翻译,我觉得比起来是大大不如的.我  相似文献   

9.
闲读丰子恺     
温海宇 《社区》2014,(8):11-11
丰子恺的书我有两本:一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早期出版的《丰子恺散文选》;一本是《闲居》,也是散文集。时常在空闲时翻翻,觉得颇有些情趣。比起他的漫画来,我更偏爱他的散文,他的散文文理并茂,情意盎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彭荆风同志的《驿路梨花》,是一篇文情并发的散文佳作。它通过“我”在哀牢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作,赞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的时代特征——雷锋精神大发扬,“毛泽东思想代代相传”。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如何对初一学生讲授此文,我提出两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引导学生把握散文的结构 凡是优秀的散文,部非常讲究结构艺术。散文职材最广泛,表现手法最灵活,因此,结构灵活多样,变化无穷。《驿路梨花》这篇散文也不例外。在教学时,为了使  相似文献   

11.
这个题目,人们还没有专门研究过,多少年来,人们注重研究的是朱自清的散文和诗歌创作,这当然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朱自清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贡献。同散文和诗歌相较,他的小说创作,不仅篇幅少,甚至其中两篇,可以当作散文来读;而且,朱自清本人对此也多所不满意,他说:“我觉得小说非常地难写;不用说长篇,就是短篇,那种经济的,严密的结构,我一辈子也学不来!我不知道怎样处置我的材料,使它们各得其所。”当然不完全是自谦之词。一个作家有一个作家的特长,对各种体裁都能技巧娴熟并且成就卓著的作家毕竟是少数。虽然如此,朱自清的小说却别具风采。研究他的《别》、《笑的历史》、《飘零》和《阿河》等小说,对于研究朱自清的早期  相似文献   

12.
散文与诗,可以说是一对孪生的姊妹。散文具有诗的很多素质,首先是具有诗的意境。杨朔的散文很美,尤致力于意境的创造,这是他的散文最突出的艺术成就之一。杨朔说过:“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我向来爱诗,特别是那些久经岁月磨炼的古典诗章。这些诗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新鲜的意境……我就想:写小说散文不能也这样么?于是就往这方面学,常常在寻求诗的意境。”这是杨朔的经验之谈。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以小说著名,其实他的散文更别具一种清醇宜人的风味,是现代中国散文史上独具魅力的一家。早在30年代中期,郁达夫就指出:“叶绍钧风格谨严,思想每把握得住现实,所以他所写的,不问是小说,是散文,都令人有脚踏实地、造次不苟的感触。所作的散文虽则不多,而他所特有的风致,却早在短短的几篇文字里具备了。我以为一般的高中学生,要取作散文的模范,当以叶绍钧氏的作品最为适当,”阿英也说:“他的小品文,给予小品文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每一篇,都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佳构。……他写的小品,在数量上不能说多,可是每一篇差不多都经过了很久的胚胎时期,而后用一种细腻老练的艺术手法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一种符号。当一种文学样式异乎别体,独立于文艺园地,它便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报告文学从散文的附庸,而后蔚为大观,自成一体,这样,它自然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特征。而报告文学从散之中分离而出又可以属于新闻文学。并且,它在形式方面又汲取了小说等艺术门类的滋养。因此,报告文学的语言与散文、新闻、小说等文种的语言就有了内在的关联,它溶和了散文、新闻、小说等文种的语言因素而化合成了自己的语言新质。  相似文献   

15.
散文琐谈     
我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很喜欢散文,有时也写点,但很难写好,可是对散文还是满有感情的。散文,可以通过生活中有意义的一个片断,或是偶感,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通过写景、叙事、咏物、赞人,发议论述。我感到这种形式自由,又能贴切的反映生活,所以无论从个人兴趣,还是报纸付刊的需要,对散文有偏爱,有深厚之情。我爱散文还由于它不拘一格,运笔自由,其笔如天空之白云,一会如飞马奔驰,刹那间又如飞龙、醒狮,随笔者的情  相似文献   

16.
浅论散文的节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散文,需要有一定的节奏。一篇散文(主要指有别于小说、戏剧等狭义的散文),要是没有节奏美,就不能算是一篇好散文。一篇散文,有了好的内容,美的意境,巧妙的构思,还需要有鲜明的、与内容和意境合拍的节奏,才能使人越读越有味,不仅使人知其理,会其意,且亦情随之转,神随之移,身心不由自主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散文不讲究节奏,则  相似文献   

17.
<正> 沈从文的散文,尤以他的湘西散文而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独占一席.他的湘西系列散文,焦点是人,“我对于湘西的认识,自然较偏于人事方面,”而决不是泛泛的浅吟低唱的风光景色之作,更不是着力于湘西奇诡风光的猎奇之作.作家把湘西的种种人事放在他别离了故乡十几年之后,放在一个从湘西土生土长之兵士到城市作家的十几年之后的框架之中来叙写.在这些散文中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一片湘西的山水,无不透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的着力把握和尊重,同样,也呈示出作家对这块山水之中的生命形态的苦苦寻思.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散文是最有群众基础的文学形式,读者多,作者多,似乎任何人都可以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世上的事往往是看似简单的却是最复杂的,一个人的能力如何,就是看是否能将最复杂的事处理成了简单的事。越是难以治愈的病,越是在这号域里产生名医。所以,大家不要指望我能谈出些什么可以让你们记录的东西,我只以一个普通写作者的身份,说说我的一些体会来浪费你们的时间。关于"有意思的散文" "大散文"讲究的是散文的境界和题材的拓宽,它并不是提倡散文要写大题材,要大篇幅。我们强调题材的拓宽,就是什么都可以进入散文写作,当然少了那些闲适的小品。闲适性的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来  相似文献   

19.
散文,作为文体的一种,它的含义,是并不单一的,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中,它有着不同的含义。第一,从文体的历史看它可以和韵文或骈文相对称,一切不押韵或不讲对仗的非韵文或非骈文的文体,都可以称之为散文。第二,从现代的文学看,它可以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成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第三,作为现代文学体裁之一种的散文,它的具体内涵也不是单一的,也是因境而异的。它可以是一个大类,包括着文艺通讯、报告文学、特写、游记、回忆录、速写、传记以及杂文、小品文等等;其中,当然  相似文献   

20.
讨论现代散文美的因素,人们往往先要谈到抒情问题.然而,抒情这一亘古不灭的文学魂灵是普存于各种文学形式之中,不唯散文所独有.事实上,作为文学的抒情类别,诗和散文共有着抒情特质,共同谱写情感的微妙篇章,使我们在激赏感情旋律的千变万化中,在艺术上难以对它们作出细致的区别,因而留下美的迷雾.艺术是彼此相通而又各自有别的.探讨散文的抒情美有赖于从抒情品性上对散文进行厘定,透过诗的抒情揭示散文的内质,以界定散文抒情美的形式、内容和微细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