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禹偁作为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但对其作品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诗歌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上,对王禹偁大量的更鲜明地表现其思想人格的散文作品却少有触及。而对王禹偁这些散文作品的分类解读却是深入研究王禹的关键,因此,对王禹偁散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王禹偁创作的散文文体是多样化的,其中具有较强文学性的占其散文创作50%以上的非公牍文,包括辞赋、书牍、赠序、论说、序文等五种。它们因为文体的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而这些不同文体却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王禹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通过分体研究试图进一步解读王禹偁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读了特·赛音巴雅尔的散文集《啊,额吉河》,被集子里那充满了诗情画意的优秀篇章所吸引,思绪被引得很远很远。特·赛音巴雅尔是内蒙古文坛上享有盛誉的中年作家,虽然现在调到了北京,但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过故乡,一直为故乡的美好与幸福而歌唱着。他从1955年发表作品以来,已出版过诗集《春天》、《花果之乡》、《红豆树下》,小说散文集《晨鸟》等。散文集《啊,额吉河》是1986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为他出版的又一本作品选集。这个集子,共选了他近年创作的访问记、游记、回忆录等散文二十二篇,根据不同的内容,大体上划分为八辑。这些散文写得自然  相似文献   

3.
凌叔华的小说创作中,以女性生活、女性心理为主题的那些篇章,书写了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小姐、太太们的生存状况,表现了旧女性的陈旧思想及新女性的局限性。对这些女性进行批判的同时,也揭示出女性主体意识已在她们当中觉醒。从凌叔华这些描写女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中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4.
鲁迅自称:“我是散文式的人。”①但他的小说写得极好。《呐喊》《徬徨》是他的杰作,也是公认的现代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不过,我每读《呐喊》、《徬徨》总会强烈地感到:它们中间有很多篇章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散文。我常常是把它们当作散文来读的。事实上,如果细细探究,这两本小说集倘要用“正宗”的小说观念来衡量,合“小说”之名者恐怕极少,大多数既是小说,又是散文,是介乎小说散文之间的杂交品种,套用当今评论界的一句行话,是小说散文的模糊。也许因为是一个形式问题,所以未被以往的研究界所重视,而在我看来,《呐喊》《徬徨》的价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恰恰就表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深入考察鲁迅作品的战斗精神和风格,而且  相似文献   

5.
简贞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领悟,是一种近似于参禅式的感悟。她把对山水景观的欣赏提升到了对生命的盘诘,体悟到的是禅意浓厚的人生;而把山水景物当作“偈子”来写的散文篇章,则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空灵美感。简贞散文表现出来的对现代生存意识的讽刺和批判,可以看成是对海德格尔“此在即烦”的哲学命题所做的文学性的阐发。在简贞看来,人的生存充满了悲剧色彩,悲剧感成了她生命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从字词句章入手讲解思想内容”,这个问题并不新鲜,但这是语文讲读教学中一个具有规律性的问题,广大的语文教师都愿意琢磨研究这个问题,三十年来,语文教学的种种讨论也和这个问题有关。 最近,我翻阅了一九六三年的《人民教育》,读了河北辛集中学语文组的经验,他们写到:“我们在讲课当中体现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统一的原则。一般是从讲解语言(字、词、句、篇章)入手去体现思想内容;在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再来研究语言的运用”,这是很  相似文献   

7.
杨朔的散文创作,成就卓著,独树一帜,深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许多篇章,都有着诗情画意的优美意境,成为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读他的散文,犹如走进一条色彩缤纷的画廓,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画面,令人神思飞驰,流连忘返,既受到崇高的思想感情的陶冶,又得到美的享受。 在我们民族的艺术园林中,诗和画是两枝最亲近的姊妹花。画家作画很讲究画中的诗情,诗人写诗也很注意追求诗中的画意。我国很早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杨朔的散文既从我国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又从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学习了表现技法。他的作品,大多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有机溶合的完美艺术整体。本文不  相似文献   

8.
清初遗民文人周容在入清后始终坚守遗民志节,并结合其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创作了大量反映明清之际遗民情结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或表达由故物故人故景引发的故国之思,或表现亡国之恨,或展现坚韧不拔的守节之志,在同时代的遗民文章当中,周容身体力行的散文创作无疑具有深刻的代表性。深入分析周容散文中的遗民情结,对理解明末清初知识分子的思想精神状况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在谈领导力发展,特别是谈企业的永续经营时,可能我们能够审视企业发展的一些过程。虽然说没有一个框架可以涵盖所有企业发展的历程,但是我还是试着说能不能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当中,我们大概能看到一些问题,所以我用了一个"危机"。只要领导人看到这个危机,  相似文献   

10.
老舍创作生活二十年,诸友好撰写了不少纪念诗文,评介其在“做人和做文”方面所作出的光辉榜样。这些诗文对进一步研宄老舍的生活、思想和创作有一定意义。其中阳翰笙的《一封向老舍先生致贺的信》是较为重要的一篇。兹录如下: 舍予兄:我第一次读你的作品,远在十六年前,可是我们的结识,却从在武汉筹组文协时才算开始,这七年来友情的交往,使我对于你的生活你的工作以及你的创作活动都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就令我衷心的对你感到亲切和敬佩。  相似文献   

11.
航向标把读文章、书籍后的体会写下来,就是读后感。经常写读后感,可以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增长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的训练。指指点点写作文前,先看看我们的指点。“读”是“感”的前提和铺垫,选择自己看懂、读透的文章来写读后感,才能有感而发,言之有物。一篇文章令你喜欢的方面可能不止一点,写读后感时要选准你感受深的一两点来谈。如针对文章的主题、写作技巧等来写。要联系实际谈感受,才能使你的读后感有说服人的力量。显身手不要用蛋糕和巴掌对待我们——读《蒲公英》有感浙江肖珉我买了一本书,名叫《蒲…  相似文献   

12.
苏轼徐州期间散文创作总量不多,但艺术价值却很高,创作了多篇传世名作.从对这些散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苏轼从思想上到创作上都展现出一种新的境界.苏轼徐州时期散文的特点大致可以用三个字加以概况,即奇、放、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苏轼散文创作的技法和艺术特色,以归纳出苏轼在徐州期间散文创作的两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尚书》是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之一。尽管其中有些篇章的真伪尚有争议,有些篇章乃至全书的标点、翻译尚无定论,但两千多年来,经历代学人的相继研讨,其基本篇目、作品时代以及标点、翻译还是可以统一的。即是说,我们有理由将《尚书》作为一部系统的、我国最早的散文著作之一来读。那么,从语言方面对《尚书》进行一些专题的、较系统的探讨,将有利于汉语史上一些语言现象的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散文发展过程中,一般作者都选取当前事、眼前景来抒情述怀,老作家曹靖华和吴伯箫也不例外。但他二人还具有深意地把思想触角伸向革命斗争年代,曹靖华写出回忆鲁迅和苏联革命作家的若干篇作品,占其作品的主要部分;吴伯箫写出回忆延安战斗生活的篇章,在作品中占着突出的地位。他们这些作品,不是为历史而历史,回顾历史是表达对当前现实生活的态度。年代不同,写作的目的和寄寓情思就不相同。曹靖华写这类文字,开始于建国之前,这也是他从翻译工作转向散文创作的枢机,如写于一九四六年的《人民的春天要开始了》,既纪念鲁迅,又从译作《一月九日》的内容和译作的命运中猛烈鞭鞑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同时预示  相似文献   

15.
看了江苏海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仲跻和的两本书《梦已飞扬》、《男儿情怀》,我很高兴。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每天"早上少睡半小时",工作时"挤出半小时",下午"再挤半小时",晚上"晚睡半小时",用来读书学习,可见仲跻和先生是一位喜欢读书,乐于思考的人。从两本书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见、所闻、所遇、所历、所思、所悟,无不在追问一个"为什么",无不在探索一个"所以然"。两本书中绝大多数作品,都在悟"理",谈"理"。不论是谈思想、谈人伦、谈道德还是谈事业、谈信念,都要追究和探讨一番其中所包含的哲理和规律。即使是游记或是情感境界的作品,都有冷静的思辨和深入的悟识。因此,我概括仲跻和的作品,是无"理"不成文,无"理"不成趣。散文中单有"理"而无"趣",仅仅是政论。所谓"理趣",吴周文教授说,"就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抒情美感"。追求散文的理趣,是当代散文创作的一种思潮,也是仲跻作品的一个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王充闾同志在《柳荫絮语》、《人才诗话》之后,又出版了散文集《清风白水》。从这三本书所构成的创作历程上看,乃是一个不断开创,不断飞跃的过程。不论从读者的审美接受角度,或从批评研究的角度看,都有充分依据认定,他的散文集《清风白水》的出版,表明他的散文创作不论从篇章到总体,都已经实现了文体审美的化境创造,正因为这样,他的散文创作,特别是《清风白水》的出版,才引起全国文艺界与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才得到那么多好评。读过《清风白水》,评论其化境创造,我感到在几个方面非常突出的,而这些又正是散文创造取得审美价值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玛拉沁夫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蒙古族作家。他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无论是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还是电影文学、报告文学,他都有建树,都有力作。虽“文革”时期中断创作,但到了新时期,他又有新的探索,新的成果,其中,散文创作尤甚。“文革”前十七年,玛拉沁夫同志的主要精力放在小说创作上,只是断断续续地写过一些散文。这些作品,由于题材的新颖,草原、森林气息的浓郁,以及文笔的明丽流亮,受到了广大散文读者的喜爱和创作界的好评。在“文革”前,谁要观赏蒙古草原的散文,他就不能不读玛拉沁夫的作品,谁想研究当代少数民族散文的创作成就,他就不能不提到玛拉沁夫的名字。  相似文献   

18.
秦牧、杨朔、刘白羽的散文,都曾在当代文坛上发生过不小的影响。随着星移斗转,质文变异,当今读者已把他们的作品视为共和国年轻时期散文创作的高峰弃置在新时期文学浪潮后面了。其实,今天的不少散文乃至小说中,仍鲜明而执拗地显现出他们的遗传基因。秦牧从容潇洒的谈吐,杨朔幽秀绵邈的诗意,刘白羽昂扬奔放的旋律,不仅构筑了一个色彩绚丽、音响美妙的艺术世界,而且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创作和欣赏心理。因此,从文学史研究的角度,重新步入这个散文天地中仰视俯察,聆听他们献给新生祖国热烈恋歌的多重奏,进而比较三位作家在思维方式、美学追求及艺术表现诸方面的共性与个性,从中获得一些借鉴与感悟,是颇具价值也饶有兴味的。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我围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数十年来,他的诗歌、历史剧创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彩照人的篇章。他的散文创作,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广泛、深刻的影响。郭沫若的散文,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他常常用战士的眼光观察变幻的历史风云,以革命者的胸怀感受社会前进的脉搏,把散文的触角伸向无产阶级“对于自然界(人包括在内)暴力的斗争”①,伸向生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开手,致力于散文创作,一生写下了《踪迹》(诗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杂文遗集》等作品,形成了他散文的“清新朴素、简洁自然的独特风格”.他的散文摒粉饰、去藻绘、写真情,“意在表现自己”;他的散文重构思,善传情,富诗意,委婉、细腻、精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