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分工格局逐渐转变为以中国为重要枢纽的双环流格局,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进出口带来了新机遇。利用1996—2019年中国制造业进出口质量数据,考察了不同环流中中国制造业进口质量对出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RCEP小环流中,中国制造业全部产品、零部件及中间品进口质量提高均可以显著提升其出口质量以及区域价值链地位,但最终品进口质量对出口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因而中间产品进口质量的提高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在该区域出口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全球大环流中,中国制造业进口质量提高对出口质量的提升作用相对微弱,但在RCEP小环流中进口质量的提高也可以提升其在全球大环流中的出口质量。因此,中国需加强与RCEP其他成员国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增加高质量中间产品进口,并借助在RCEP小环流中得到的提升作用,实现制造业在双环流中的高质量出口。  相似文献   

2.
为破解环境资源约束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如何提升中间品生产质量以更早实现“双碳目标”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节点。基于2000—2014年WIOD投入产出数据,以中间品进口依赖的核算为切入点,在高维固定效应检验、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等检验下细致地分析了中间品进口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制与渠道。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可以显著促进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研发和经济增长对中间品进口与碳排放效率间的关系具有传导作用,提高研发质量、全面促进消费升级和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可以使中间品进口更好地发挥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效用;中间品进口对发达国家碳排放效率的边际促进作用可能大于发展中国家,对制造业的碳排放效率边际促进作用可能大于服务业。研究表明:进口中间品可以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点,可以适当鼓励制造业使用进口国外中间品,以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更快地实现“双碳”目标,共同推进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和制造行业面板数据,测算出各制造业进口生产性服务的"质"和"量",以及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从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和"量"两个角度考察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和数量均能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低知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数量的提升作用高于中高知识型服务,中高知识型服务进口质量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价值链地位,而低知识型服务进口质量的提升作用不显著;生产性服务进口的质量和数量对高技术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中低技术制造业的提升作用不显著.最后,提出提高生产性服务部门开放度,针对不同服务部门制定差异化开放政策以及优化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反倾销作为中国面临的主要国际贸易壁垒之一,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基于2000—2014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全球反倾销数据,可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探讨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美国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该影响在反倾销的立案调查、初裁和终裁阶段均成立。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反倾销对不同产品属性与企业属性的出口产品质量存在影响差异。机制分析表明,美国对华反倾销可能通过抑制涉案企业的中间品进口规模增长与质量提升,进而导致出口产品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WIOD数据构建了中间品贸易分布矩阵、中间品贸易结合度矩阵,有效地描述了全球价值链"区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接着,构建中间品贸易区域集中度指标,利用2000—2014年44个国家和地区56行业中间品贸易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者服务贸易对全球价值链"区块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贸易对全球价值链"区块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生产者服务贸易与一国国内人力资本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对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以及服务业分组的实证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贸易影响全球价值链"区块化"的能力是以低技术水平行业、高技术水平行业、服务业的顺序逐级减弱的,而与各区域内核心国家主导产业对应可知,生产者服务贸易影响在以中日为核心的亚洲最强,其次为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再次为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  相似文献   

6.
从“创新驱动、产业基础、结构优化、效率效益和方式转换”等五个方面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其进行测度,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和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对人口老龄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具体来看,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数量和人力资本质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会通过减少劳动力供给阻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此外,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城镇化水平的门槛效应,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转型在改善企业经营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同时,也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以及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产生了显著影响。利用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人力资本升级以及高质量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人力资本升级。机制检验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研发投入和扩张经营规模促进人力资本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仅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人力资本升级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讨论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扩大了对高、低学历层次劳动力的需求,表明数字技术对低学历劳动力就业的替代效应并不显著;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劳动力工作效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推动了企业层面高质量就业的实现。因此,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要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注重对内部组织架构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推动人力资本升级,实现高质量就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时期,零部件进口对促进我国技术进步至关重要,将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标准,对零部件进口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扩大零部件进口规模对技术进步有正向影响,但发挥作用存在一定时滞,且在高技术行业中促进作用尤为显著;扩大零部件进口种类能显著促进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低技术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人均资本和研发投入均对技术进步有正向影响,但对不同技术层次行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利用2000—2013年中国地级市、人口普查、工业企业及企业专利数据,从“城市—企业”视角研究城市人力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揭示了城市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及竞争效应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多种回归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城市人力资本与企业创新呈正向关系,基于Heckman和2SLS结合的实证结果显示城市人力资本提升1%,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约0.77%;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以及不同区域分布的城市,其人力资本会对不同行业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水平产生异质性影响;城市人力资本行业内溢出效应、行业间溢出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对企业创新都具有正向作用,其中行业内溢出效应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制造业中资本和技术相对密集型行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动态外部性等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专业化经济对该类制造业发展存在着显著正向作用,地方竞争经济影响显著为负,而多样化经济影响效果则不确定。此外,市场条件的考察中,市场范围可及性、人力资本外部性和产业关联外部性都对该类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业升级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产业结构的历史发展进程 ,但它对地区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并无直接意义。产业素质升级是以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为目标 ,以政府资源创造为前提 ,通过产业资源创造 ,提高地区内产业质点素质和产业协同性。因此 ,产业素质升级对地区经济来说具有更直接的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1997、2002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是流通业中间需求的主要消耗部门,不同类型制造业对流通业的中间需求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水平很低,中间投入结构在不同类型的制造行业也存在一定差异.流通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大于制造业对流通业的拉动作用.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存在互动关系,但产业关联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重合产业大都集中在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为避免落入产业承接的陷阱,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在主动承接工业领域内具有优势的产业转移的同时,应加强承接农业和服务业领域内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4.
新疆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面积位居西北第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经济发展对西北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培育本地区的优势产业是增强其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路径。而制造业是一地区的经济支柱,因此发展具有优势的制造业是发展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关键。该文通过建立两级指标对新疆的主要制造业进行优势分析,得出它们的综合优势排名,确定出新疆制造业的优势产业。最后,对如何发展新疆制造优势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SCP范式在中国证券业的应用,分析了证券业市场结构、行为及绩效,并得出了放松规制是提高证券业绩效的有效途径的结论.为此提出放松证券行业经纪业务壁垒、深化核准制的改革和改变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等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流程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流程制造业的物流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但是,物流问题对于流程型制造业的影响十分重大而深远。通过对连续流程制造业为典型的流程制造业与多品种小批量离散制造业为典型的离散制造业物流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为这两个工业门类的物流管理及运作建立了整体的分析框架。在前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流程制造业和离散制造业本身产品的理化特点、产品结构、工艺流程将极大程度上决定其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物流等物流核心领域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投入产出方法考察了中国房地产业与信息产业的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从价值量来看,房地产业消耗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总量并不多;考虑到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在近年明显下降,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因此从数量上看,房地产业消耗的信息产品和服务显著增加了。就地区比较而言,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业对信息产业的消耗水平较高。在房地产业内部,物业管理业和房地产中介服务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但开发阶段的信息化水平还较低。  相似文献   

18.
旅游学界普遍地将旅游业归属于服务业的论断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实际上 ,旅游业与服务业在概念种类、资源依托、产品形成、满足对象、功能作用等方面均有根本而巨大的差异。因此 ,旅游业不应因为卷入了大量的服务性行业而被视为服务业的组成部分 ,而应被确认为一个新兴的独立产业范畴  相似文献   

19.
国际造船业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并给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带来良机。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具有产业集群性、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移、先船舶制造再船舶配套转移和时效性四大特点。中国船舶工业应对国际造船业转移的对策为“以产业集群进行产业布局,构筑大基地;以产业集聚进行企业优化整合,组建强集团;强调优势和特长,开展错位竞争;积极承接国际船舶配套业的转移,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业;积极承接国际高附加值船舶制造的转移,不断提升造船层次;尽快提升我国船舶设计与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20.
北京产业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北京1997年124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和2002年130个部门投入产出表,辨识北京产业体系的内在联系, 确认重点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北京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北京应重点发展机械设备产业群、电子信息产业群、汽车产业群、医药产业群和科研文教产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