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托育服务政策法规,大力发展我国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我 国托育服务政策有利于把握其内在演化规律,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和启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 政策经历了发端与断裂、重构与转向、发展与深化三个阶段的变迁历程,运用历史制度主义中的结构观和历史观梳理建国七十 余年以来托育服务政策的演进逻辑,分析政策背景、相关变量、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如何影响政策的发生、发展和变迁。未来我 国托育服务政策的发展可探索“托幼一体化”的供给模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服务体系,完善托育服务综 合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开展《城市家庭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工作的通知》的相关工作,旨在了解0-3岁婴幼儿家长的托育及育儿需求,能够为将来规划托育机构建设、保育人员从业能力培训、托育服务行业规范及家长育儿提供相应指导。托育服务供给应当准确把握服务利用方的需求,准确体现托育机构的针对性供给,满足城市家长的入托需求,有效增加托育服务供给的可及和可得性。本文在温州市随机抽取3089位0-3岁儿童家长作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明确影响入托需求的主要因素,针对城市家长对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偏好,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有效供给提供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托育服务一直是加拿大社会的主要政策议题。近年来,加拿大决定改变以往以省/地区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的“拼凑 式”的托育服务体系,构建由联邦政府领导和资助的儿童早期学习与保育框架。该框架通过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以证据为基 础的公共决策、鼓励和投资最佳创新实践、扶持和发展土著居民的托育服务等方式,旨在为所有儿童构建高质量、可获得、可负 担、灵活性和包容性的托育服务。从框架实施的情况来看,虽然托育空间的数量显著增加,家庭托育费用有所降低,但也存在 托育空间规划不足、费用削减昙花一现、土著项目成效难以评估、托育工作者招募和留任困难、托育服务质量难以改善等问 题。学习和了解加拿大儿童早期学习和儿童保育框架的相关内容,可以为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过程中,科学的托育课程对婴幼儿获得有益的直接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 意义,是实现幼儿保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自2007 年韩国政府颁布首版0-3 岁标准化 保育课程以来已历经四版修订,形成了完善且规范的课程建设体系,在经合组织OECD 国家托育服务质量评估中位居前 列。本文对韩国2020 年最新颁布的第四版托育课程(제4차어린이집표준보육과정)的出台背景、基本方针、课程目标、课 程实施原则、组织与评价五个维度的内容进行深入解析,旨在借鉴其有益经验,助力我国托育机构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规范 性,推动托育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庭式托育服务作为西方国家托育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缓解了机构式托育服务供给侧问题。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四国家庭式托育服务体系具有相对完善的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具体体现在登记管理、人员配备、场地设施、服务内容、监督管理五方面制度及相关标准构建等方面。目前我国家庭式托育机构以“三无身份”存在着,准入标准以及管理规范均处于缺位状态。因此,可以借鉴四国在家庭式托育服务体系构建方面的先行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家庭式托育服务体系:首先要明确行政主管部门,优化注册流程;其次制定适宜的家庭式托育点设置标准,满足地方需要;再有建立监管与评估体系,保障家庭式托育的服务质量;最后加强职前在职培训,提高家庭式托育服务的师资水平。  相似文献   

6.
2016年的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我国的低生育水平难以改善。生育率的高低与生育意愿息息相关,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幼儿的托育困境作为制约广大群众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亟需得到关注。运用武汉市3岁以下婴幼儿父母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t模型研究群众因素、市场因素和政府因素与家庭托育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家庭结构、家庭收入、孩子年龄、影响工作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托育市场的经济性、便利性和质量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会显著影响家庭的托育需求。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推动托育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促进托育服务规范化发展,发展普惠性公共托育服务,提升托育服务便利性,增强家庭抚育能力。  相似文献   

7.
托育机构保育活动开展情况体现了托育机构保育质量的高低。当前托育机构保育活动开展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从内容看,各领域活动开展水平存在不均衡性,营养与喂养和语言稍弱;从月龄看,保育活动开展呈现低月龄段偏弱的现象。对此,高校应加强婴幼儿托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托育机构需要强化对保育人员的职后培训,同时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保育人员要丰富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科学实施保育;政府则应完善相关政策,给予托育机构发展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以政策工具类型和保育政策内容要素二维分析框架,分析《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以 来的有关3-6岁儿童保育政策的 18 项主要政策文本。研究发现,保育政策工具在二个维度存在保育政策工具运用类型单一、 保育政策工具无法体现国家政策导向的问题,从而在对儿童个体发展、学前教育的“保”和“育”三个方面影响儿童保育的质 量。在后续保育政策制订与执行中,以“结构优化”,奠定保育政策工具的科学基础;发挥“系统引领”,明确保育政策发展的价 值定位;落实“执行效率”,推动保育政策实践的服务升级。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面临着托育市场化变革风险、多层级政府管理体制弊端、高质量早期教育国际化推动,开始了新一轮的托育改革。此轮改革通过扩大资源供给、加强财政补贴、出台国家质量标准、实施人员发展战略来确保托育服务的可获得、能负担、高质量。当地托育政策以社会发展为前提,加强政府的管理和引导,注重政策制定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坚持弱势优先原则,以文化多样性为基础,彰显政策定位的全纳性和公平性;以“去家庭化”为取向,多筹财政支持并举,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以质量评价为支撑,发挥监管的激励效用,保障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为我国加速推进0-3岁婴幼儿托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新时期,我国政府应坚持托育服务的公益普惠原则,完善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优化督导评估制度,促进托育服务质量提升;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运用队列要素法,基于广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历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国际人口软件PADIS-INT预测了广州市不同净迁入水平与生育水平的九种方案下的2021-2035年0-6岁学龄前人口的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出四种方案及一种最优方案,并对其对应的托育阶段人口数与学前教育阶段人口数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建议:学前教育的发展应着眼中长期需求变化,从追求数量扩张的“外延式”模式转向提升教育质量的“内涵式”模式;托育服务发展应在短期内增加供给,补齐托育服务资源短板,长期则应综合平衡托育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切忌盲目扩张,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将2-3岁幼童托育服务直接纳入幼儿园体系,实施“托幼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托育服务是新时代实现幼有所育的重要支撑。基于六省12个城市共计10 455个青年家庭托育服务获得感和需求调查的Kano模型分析发现,青年家庭对托育服务的获得感不高,近一半家庭表示入托难,且面临收费高、离家远、优质资源少的困境;超过七成家庭有托育需求,2~3岁婴幼儿家庭托育服务需求最迫切,全日制托育最受青睐,家庭对教育的需求远高于照料。当前托育服务存在着高额托育服务费与普惠性需求之间的矛盾、对优质托育的需求与机构质量良莠不齐之间的矛盾、供给服务单一与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为此,亟需尽快推动和完善家庭友好政策,精准把握青年家庭多元化服务需求,实现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和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 要:2019年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系列政策相继出台,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开展工作。本研究基于需求理论分析不同城市托育服务的需求差异,促进地方托育服务政策的制定与落实。通过文献研究,明确需求在政策沿革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总结X市的托育服务需求特点。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基本需求、品质需求、选择标准以及政府作用期待方面,城市间具有明显异同表现。基于不同需求特点及需求变化讨论政策沿革,提出合理化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社会对高质量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巨大,而我国托育人才供给严重滞后,远不能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发现托育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托育人才总体数量严重紧缺,专业背景欠佳、学历层次较低、专业能力薄弱;人才队伍稳定性差、资格证书混乱、职后培训缺乏。提出增设不同层次托育相关专业,制定托育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标准、多措并举提高职前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完善的职后培训体系、薪酬体系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影响婴幼儿发展及家庭养育的重要外部环境,完善0-3 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对建设婴幼儿友好社区提出要 求。文章结合国际范围内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建设的经验,从空间环境、服务内容、实施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建设婴幼儿友好社 区的基本需求。同时,基于国内已有的儿童友好城市或社区相关政策及现状,提出建设婴幼儿友好社区的三点建议:国家政策 引领,完善相关制度及规范;城市因地制宜,提升儿童友好意识;社区普惠亲子,善用内外资源;以期通过多方协作促进更多婴 幼儿友好社区在我国顺利落地。  相似文献   

15.
协同治理理论倡导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引入政府、社会组织、社区等多个组织,进行跨组织机构的整合提供多样化服务,这一理念与“增加生育政策包容性”“普惠托育服务扩容”的发展思路不谋而合。通过协同治理视角分析南京市托育服务的多元供给路径后发现,托育服务呈现出社区嵌入式、幼儿园下延式、育幼合作式、协作联盟式等多种形式。但是也存在着托育服务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多元主体协作关系有待理顺、托育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等问题。促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形成多元协同供给的整合发展路径,可以通过完善托育服务政策体系、理顺多元托育主体协同关系、有效提升托育资源使用和配置效率的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中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较为成熟,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模式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建设和运行中的诸多问题。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责任和标准、政府责任划分方式、财政投入方式、筹资方式及财政保障评估等五个方面出发,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和瑞典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中的经验,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载体.通过对绍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的调研,分析当前导致公共文化服务落后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和管理方式;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保障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考核制度;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幼有所育是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强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托育机构的服务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而托育机构服务质量评估是保障托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韩国托育机构服务质量评估认证体系建设共经历了三次改革,已基本构建了多维主体的质量评估体系;彰显以儿童为本的的过程性质量观;构建公开、透明的托育机构质量监测机制。为助力“全面三孩”政策的落实,我国应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标准化的监测指标,保障儿童权利得到落实;注重过程性质量监测,促使儿童成为监测主体;公开监测结果,引导机构对儿童良好托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目前已经处于极低生育水平,经济负担、子女照料、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等成为制约生育的主要因素。要提高生育率,重点在于保障“幼有所育”。德国托育体系目前正面临日托名额短缺、日托场所不足、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联邦政府通过相关托育政策,在改善儿童发展状况、帮助父母实现工作家庭平衡、提升人口生育意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影响。本文研究了德国托育体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解决方案进行了剖析,对中国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韩国政府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公共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制定《婴幼儿保育法》和《幼儿教育法》明确幼儿入园 的权利,为学前儿童提供无偿保育津贴,通过对弱势群体儿童实施重点保障措施等确保学前教育的入学机会公平;通过推进保 教一体化建设,实施全国统一的“Nuri 课程”,进一步加强学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践行学前教育义务性认证制度等措施,确保 学前教育过程的公平性。然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实际补贴与预算不符、无偿保育实施过程中的学前教育不公平 现象、教师准入一体化及评价认证中的问题等。借鉴韩国学前教育的经验,我国应不断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 设;推进学前教育精准扶贫;通过立法保障学前教育的政策规范;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统筹规划0~6 岁 儿童保教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