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易经》八卦记象符号与“诺苏”先民象形文的形近关系,认为八卦记象符号源于“诺苏”象形文,而且《易经》的认知体系,与“诺苏”先民“四方八位”的认知体系也有内在联系.关于“易”,作者提出“易”即“易人”,亦即古羌戎的一支,而“诺苏”作为古羌戎遗裔之一,似也与“易”有某种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易经》是一部占筮之书,是用八卦和六十四卦符号系统和卦爻辞来预测人事吉凶、指示人们活动的,依然没有摆脱殷人巫术宗教的羁绊.而《易传》则从人文文化的立场,从哲学的角度解释《易经》,抛弃了《易经》的宗教神学内容,继承了《易经》的符号系统,并保留了《易经》中以天道切合人道,天人贯通与神人合一的基本精神,使它们成为有用的思想资料而保留在《易传》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中.《易传》的基本精神依然是先秦的儒学,但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观,是儒道思想文化合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周易》,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大奇书,为历代学者所垂青,不仅因为它位居“六经”之首,而且因为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古奥深刻,复杂丰富,引人深思,令人发省。《周易》有经文和传文两个部分,《易经》和《易传》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各自的特点和产生的时代不同,因而又有着不可混淆的差异。《易经》和《易传》不仅不是同一作者同时所作,即使是《易经》和《易传》各自本身,也非一人一时之作。众多的编者和辽阔复杂附社会背景,使《周易》特别是《易传》具有在内容上既丰富又繁芜,在思想上既进步  相似文献   

4.
《易传》是阐发《易经》哲理的一部论著,古称“十翼”,即《易经》的十篇辅助资料。它是《易经》这部古代的“卜筮之书”问世后,经过春秋、战国之际数百年间的研究,积累起来的第一批学术思想成果。《易传》非一时一人所作,这是当前学术界所公认的结论。这十篇阐述易理的文章,显然观点比较一致,而且在先秦思想典籍中又自成思想体系,大体上反映了战国中后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它在我国古代理性思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易传》名义上是解释《易经》思想的,实际上,两者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代,不同阶级的世界观。《易传》赋予《易经》以许多非固有的思想,如所谓河图洛书之说,太极观念,大衍之数等;但它却借用《易经》的占筮思想构架,营造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阐述了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道器理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絪緼化生”学说,“雷风相薄,  相似文献   

5.
关于八卦产生的时代和作者,中国古代的易学家们都认为是“伏羲作八卦”。也就是说,八卦是由原始社会一个名叫伏羲的人创造的。这种看法始于战国后期的《易传·系辞》。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肯定了这种意见,他说:“自伏羲氏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六十四爻,  相似文献   

6.
《易经》是华夏先民在建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沉淀。其一,《易经》所保存的“八卦”,乃是我国早期的文字符号,曾对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其二,《易经》之卦辞、爻辞,是古人卜筮经验的总结,它所透露的思想观念,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多种思想发生发展的原始胚胎,促成了我国古代学术的孕育成熟。正是基于这些,我们认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我们认识《易经》的文化价值,应当上升到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7.
进入癸未年以来,报刊、电视频频出现一个词“三阳开泰”。这是个吉祥的祝语,是希望我们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今年恰逢羊年,于是取其谐音“三羊开泰”又处处可见。但“三阳开泰”的原意是什么?出自何处呢?原来“三阳开泰”出自《易经》。《易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很流行的一部经书,列为四书五经之首。古代哲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做八卦以类万物之情。八卦指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古人以“—”代表阳,“--”代表阴,用这两个阴阳符号(古人称为爻)去代表八卦。这八个卦又相重成了六十四卦。《易经…  相似文献   

8.
《易经》是华夏先民在建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沉淀。其一,《易经》所保存的“八卦”,乃是我国早期的文字符号,曾对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起过不可磨灭的巧史作用;其二,《易经》之卦辞、爻辞,是古人卜筮经验的总结,它所透露的思想观念,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多种思想发生发展的原始胚胎,促成了我国古代学术的孕育成熟。正是基于这些,我们认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我们认识《易经》的文化价值,应当上升到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9.
《易传》是阐发《易经》哲理的一部论著,古称“十翼”,即《易经》十篇辅助资料。它是《易经》这部古代的“卜筮之书”问世后,经过春秋、战国之际数百年间的研究,积累起来的第一批学术思想成果。《易传》非一时一人所作,这是当前学术界所公认的结论。这十篇阐述易理的文章,显然观点比较一致,而且在先秦思想典籍中又自成思想体系,大体上反映了战国中后期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它在我国古代理性思惟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一般认为,《易经》原始八卦说是一套朴素唯物主义的万物本原说。他们说,八卦是上古人们从无数的自然物中挑选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用来说明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的。而在这八种自然物中,天地又是生成万物的总根源。一些学者说,这种思想,至迟在殷周之际已经产生。但是,我们知道,《易》分经和传。《易经》六十四卦是根据大量的占卜记录编纂而成的。《易传》则是战国未至汉代的学者们对《易经》的阐释。这就产生了两个相关联的问题:其一,以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象征世界万物并代表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是不是《易经》成书时乃至筮占产生时的观念?换言之,八卦之“象”是不是《易经》所固有的?其二,八卦说是不是殷周之际的万物本源说?笔者以  相似文献   

11.
《易传》是独立于《易经》之外的古典文献,它依据了《易经》别具一格的结构,按照自我的思想方法对《易经》作了不尽符合原意的解说。由此而产生出如我们通常所归纳的“发展变化”、“辩证运动”、“一分为二”等观念。虽然这些观念是《易传》思想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古文学家列为六经之首的《易》,由经和传两大部分构成。其中,《易传》的“《系辞》上下两篇乃《易经》的通论”。作者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易经》的义蕴与功用,并将阴阳范畴引进《易经》中来,赋予它更大的哲理意义,从多方面启迪人们去认识宇宙万物的各种矛盾现象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对此作一番探讨和总结,于我们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思想史及史学史的研究,是很有裨益的。本文试仅就《系辞》作者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这一问题,略抒己贝,以就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13.
《易传》美学二题陈志椿《易传》是对《易经》最古的解释、引申和发挥。《易经》和《易传哈起来称之谓《周易》。《周易》一书,自汉代始尊之为“六经之首”,至清代纪晓岚编就《四库全书》,仍以《周易》置十三经首位,可见《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根本原...  相似文献   

14.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是对这种表现方法作出的理论概括,蕴涵有  相似文献   

15.
《周易》在中国古代位于群经之首,有“天书”之称,在现代又颇受西方人重视,被看作“奇书”。《周易》的思想和价值至今值得人们去研究和发掘。本文以《易经》为主,结合《易传》,试对《周易》整体观的特点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周易》“是宗教神学体系”和《周易》“宇宙观本体论的本质和主流是主观唯心主义”等观点提出了异议。作者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首先要辨明两个问题:第一,《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第二,《易经》和《易传》的关系是什么?本文认为,《周易》是一部既含有宗教巫术又含有哲学内容的著作,任何是此非彼的看法都是偏颇的。《易经》与《易传》的关系不是“旧瓶与新酒”的关系,而是源和流的关系。在《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里,虽然混有唯心主义的杂质,但其主流却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当然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是古代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周易》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传说伏羲画八卦,文王重卦,并作卦辞,周公作爻辞。虽无确证,但孔子重视《易》,《论语》确有记载,说明《易经》成文当在春秋以前。《易传》是对“经”的传注,成书于战国时期。从《易经》整个内容看,绝非出于一人之手,很可能是古代卜筮“灵验”部分的材料,经过后人加工改写而成。在远古,由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低下,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认识是模糊的,不可能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因而也就不可能产生系统的哲学思想。最初哲学思想的萌芽往往被包含在原始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征服自然之幻想的神话传说之中。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  相似文献   

19.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讲占筮,《易传》讲哲理,二者思维形式有区别,思维内容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反映了生活实践在历史过程中的区别和联系。从哲学思想的发展来看,《易经》和《易传》之间思维内容的联系,是否有一个由此达彼的逻辑联结点?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个联结点又具有什么哲学内容和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几”这个范畴的形成和发展,来粗略地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化里,有一组神秘符号,代表自然界的八种基本事物: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它就是八卦,传由伏羲始创,作为喻示种种物隋、事理的象征符号,它也成了中国象形文字的雏形。根据伏羲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成的《易经》被后人誉为“群经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