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世纪英国汉学家翟理斯的汉学研究,从汉语教材的编写到汉语工具书的编纂再到各类文学作品的翻译,都以实现汉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的最大语用价值为目标。通过阅读和整理翟理斯的著作、论文及其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得出:翟理斯追求语音简明实用,强调语境中的词汇考察,注重汉语的超语法系统以及汉字实践体验。翟理斯实用主义的独特汉语观对汉语在西方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中国学:汉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意义上的汉学是东方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可以说从东西方初次相遇的时候就开始萌芽了.但是汉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得以建立,还是比较晚近的事.1814年,法国法兰西学院首次在欧洲开设汉语讲座,并任命第一位教授,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从此,它以法国为中心,以注重对中国历史、文学、语言、典籍等古典文化的研究为特点,在欧洲各国相继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墓志是辞书编纂和修订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本文即选取其中若干词语进行诠释,以供<汉语大词典>编纂者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帕切斯游记》是1625年前辑录早期汉学著作和英国地理发现资料的一部百科全书,极具史料价值,一直为国外学者所倚重,但国内学者对此鲜有研究。作者帕切斯通过对欧洲早期汉学作品的搜集、整理、节选、评注等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当时欧洲社会中较为真实的中国形象。其严谨的现代研究方法脱离了英国旧有的单纯转译模式,成为英国汉学发韧之端。  相似文献   

5.
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至十三世纪,这时期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翻译.通过文本翻译,十三至十八世纪法国汉学家积累了丰富的汉学研究成果,十九世纪法国正式设立汉语教学科目.二十世纪,法国对中国作品的翻译选择转移到纯文学文本,对于《红楼梦》以及鲁迅文学作品的翻译与传播都值得我们关注.在中法两国的文化传播中,翻译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是加强两国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副词连用是汉语史中常见而重要的语言现象,这一现象与副词的特点和功能密切相关.东汉注释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能体现中古早期汉语语法的发展和变化.以东汉注释的副词连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连用现象的分析,发现东汉注释材料中副词连用的形式较原文更为多样、用例更为丰富,反映出较为严整的同现规律.  相似文献   

7.
从修辞史与修辞学史及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如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等研究的比较以及从修辞史自身的"史学"价值角度看,研究修辞史很有必要也非常迫切.汉语修辞史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切可以接触、辨认的汉语修辞文本--包括所有汉语文献典籍和出土文献的语料,也包括现代互联网上的各种汉语语料资源.修辞史的研究任务就是在历史中探询、揭示、描述各种修辞现象的生灭规律,寻找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和演变轨迹,建构完整的修辞史理论体系.在运用归纳法、比较法等传统研究方法的同时,也应注意借鉴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阐释论等现代理论方法.要努力挖掘汉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富的修辞遗产,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解释权"来研究汉语修辞史.  相似文献   

8.
华学诚教授主编的《古代方言文献丛刊》即将印行,如何利用这批资料辅助汉语史研究是学界急需探讨的问题.汉语方言是汉语发展不同阶段的活化石,能折射出汉语史的局部面貌.前人在研究汉语史时,已意识到方言学材料的价值,如段玉裁、钱大昕、章太炎、刘师培等人方言证古的理论及实践.但其价值还不止于此,它们在研究汉语音韵、训诂(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作用:可补证和验证前人音韵研究的结论,揭示古代语音演变的部分状况,帮助我们解读古籍,为词汇史研究提供材料.其所反映的语法现象,还可为通语语法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上半期是西方史学从兰克式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过渡的前夕,与此同时,中国史学也正面临着一场深刻变革,新史学与新汉学的消长起伏构成此时的一道重要景观。新史学以社会史、民众史为主体,以社会科学为辅助方法,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潮、唯物史观派史学以及后来的会通史学都是这一范式的代表;植根乾嘉、外接西学的新汉学则重客观实证,以史料为中心,以胡适倡导的整理国故运动为主体。新史学与年鉴派不谋而合,代表着一种富含生机的新潮流;新汉学与兰克史学同调,绝非现代新潮。傅斯年主持的史语所,揭橥科学的大旗,反对发扬国学、汉学,但在学术路向上,它侧重史料搜考,传导实证学风,实质上仍归属新汉学的谱系。由于知识背景、门户之见和派系利益诸方面的原因,以致史语所最终与现代史学的新潮流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0.
朱林清先生的<汉语语法研究史>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该书以史为线,以论为点,"历时"与"共时"融合混成,形成多维立体的研究体系;既是语法研究史,又是对语法研究史之再研究;既是语法研究史的专著,又是一本极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