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的名称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中祖母的名称王母,男子中的强力人物因其同王母的性关系成为王父并随着家庭的出现成为祖父.王母王父因其辈份、势力和能力上的原因成为氏族组织中的领袖,于是王获得社会领袖的意义.王字的写法可能源于古人祭日用的玉版或玉串.远古时巫因在祭祀与原始宗教活动中的作用进而实现对世俗的行政管理成为世俗领袖王.随着社会的发展,王作为最高行政领袖的作用和地位突显,巫成为王权的附属与工具.  相似文献   

2.
"陪都"词考     
"陪都"是我国古代都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上的重大创举,指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又称"两京制度".历史上的陪都建制,大多数学者将西周初年洛邑视为陪都制之滥觞,此后,历代的大小王朝,无不模仿西周的两京制度,且许多王朝或政权不只两京.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成人教育要满足社会需求就应该走社会化之路,但成人教育的社会化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市场为中心.因为学生中心与市场中心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为了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和国家教育行政职能,成人教育管理更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只有这样,成人教育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从而成为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4.
摘要:  上古仪式中心从宗庙到宫殿的演进,先是从庙寝合一体系到路寝渐次独立出来变成正寝或王寝,然后正寝具有实际行政功能,最后成为名符其实的宫殿。与由庙到宫的演进相伴随的,是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都城结构的变化,由座东朝西的主潮变为座北朝南的结构;二是宫庙位置的变化,庙由中心移到旁位;三是宫殿中心的最后定型。这一从宗庙中心到宫殿中心的建筑结构变化,透出了一种中华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5.
所谓"阳光政府",是指政府和公共部门的一举一动都放在阳光下,即时刻都受到公众的审视和评判的一种行政理念和行政模式.本文提出了加快"阳光政府"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人"的难点要突破;二是财物配置要透明;三是权力运用要改革;四是施政方式要公开;五是监督机制要到位.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地主经济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给予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深刻影响.地主与农民,特别是与长工、佃户之间的阶级对立,成为旧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在民间口头文学中,表现长工与地主抗争的故事也就应运而生.文章系统而全面地考察了故事的各种异文,把这类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故事分为三个亚型,即"巧做活"亚型、"连环骗"亚型和"破难题"亚型,从叙事艺术与社会历史意义两个角度阐明了长工与地主故事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尼采的"上帝死了"指的是人要独立于世界,必须否定那个设定了终极价值和意义的上帝;福柯 的"人死了"指的是随着语言回归自身,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于西方哲学中的"人"的概念将失去意义.在尼采的"上帝之死"与福柯的"人之死"之间有着血缘关系"上帝"和"人"都是人的发明,人借此确立了自身的特权地位;在解构了"上帝"和"人"之后,审美成为人生最重要、最本真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对王弼"自然"内涵的辨析,历来限于本体论的角度,这自然难以还王弼思想的原貌.释义学意义上的"自然",在本质上,同于"道"、"无",构成物的本根;在存在论上,它表现为物性自然,指物生存的自然状态;在方法论上,它显示的是自然而然,指应对、成就物的方法.从三维的角度分辨"自然"的意义,对深化王弼的思想研究和拓展以自然与名教为中心议题的整个玄学都是一个新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9.
新"语义三角"模式的理论核心在于能指表现为历时性隐喻化过程,而所指或共指则是共时平面上隐喻化的产物.隐喻化的过程就是意义建构、意义转化的过程.任何意义的能指终究是要向所指过渡,于是被约定俗成为其民族或语言社区所共有的东西.所指意义在隐喻化过程中产生词语的多义性,或意义的延展、或嬗变.这一切归根结底是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以来,语言的意义成为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关于"意义"这个概念本身,哲学家、逻辑学家、语言学家等提出了各种定义,但都难以达成定论.本文以举例的方式结合几种传统的意义类型,试图清晰明了的陈述已有的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分析比较几种典型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罗罗”原意龙虎,是一个美好的语汇。彝族族源是多元的,元代设立罗罗斯宣慰司,标志着彝族族源另一元的成立。元 代开始,罗罗成为彝族先民的概称。用大量文献史料,从“罗罗摩”到“罗罗斯宣慰司”的追溯中,论述了彝族族源的形成与发展 的过程,提出了彝族族源的多元论以及罗罗为彝族先民的改称,并分析了“罗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钓源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后裔聚居的古村落,距今有1100多年的建村史。在这里,钓源先祖不仅将村落选在天造地设的“太极”图中,而且村落中到处布局有俨然天成的“八卦”形,甚至在村外四野也可见到诸如“三门两锁”、“七星伴月”的风水改造景观。从众多的“风水玄机”中所透视出的生态环境理念,体现了钓源先人追求自然与人为、天道与人道完美交融的境界,摒弃夹杂其中的部分封建糟粕的迷信观念,余留下来的则是在建设新农村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精华。  相似文献   

13.
公元1644年,清八旗劲旅大批入关,此后陆续驻防于全国各地的军事要塞,从而形成驻防八旗.其驻防地视情况分别修筑了满城或满营.庄浪满城是清代西北地区一个相当重要的驻防八旗地.本文试图从庄浪满城修建始终、满城规模及清政府对其管理直到清末满城的衰败这一历史过程的叙述中探讨庄浪满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所发挥的作用及后期的衰落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金马碧鸡崇拜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卭都国,在汉宣帝派遣王褒迎请金马碧鸡神事件发生之后,这一崇拜在以川滇巴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广泛且长久传播,特别是在昆明、成都、重庆各地不仅建立了金马碧鸡祠,而且出现了与之相关的金马碧鸡坊,乃至金马碧鸡山与台,使得金马碧鸡成为古代西南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信仰。而今,人们多数已经不了解这些坊名、山名、台名与金马碧鸡信仰的关系,重新考证、勾辑这种信仰,其实就相当于回归古代地域文化的历史原生态。  相似文献   

15.
潮汕历代各种地方志记载了唐代为国死难名将张巡、许远"双忠"居然在非亲非故非殉难之地的潮汕地区享祀的现象。历任地方官员和乡贤的立庙祭祀、民间的造神呼应、文人的歌咏唱和共同把"双忠"崇拜推向高潮,形成了一股风靡潮汕地区的"双忠"崇拜之民俗文化热。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形成满人、汉人、蒙古人与回民等人群与维吾尔人杂居的社会格局,随之带来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格局的变迁。吐鲁番非伊斯兰信仰的处所有官府坛庙和佛寺道观,其中尤以佛寺道观庙宇成为民间信仰的社会空间。吐鲁番佛寺道观庙宇建构了信仰活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桥梁,其从清代至民国前期经历了兴衰起伏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7.
广东梅州是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地,《香花》仪式为广东省梅州一带(梅县为中心,向外辐射到粤东、闽西南、赣南等)客家人广泛使用和认同,且相沿成习的、以本地和尚和斋嫲为仪式的执行者,通过定期与不定期地在庵堂寺庙以及在主家等不同的仪式执行场所,为各种不同需求的人士所举行各种祈福仪式以及为死者所进行的超度仪式活动等。其主要形式以写、打、唱、念、声、色、艺等方式,综合性地宣讲(唱、念)客家特有的佛教精神、儒家思想内涵,并融合道教神祇以及民间礼俗于一体的综合信仰形式。通过实际田野考察,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以《香花》仪式的声音、音乐和文化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研究《香花》仪式中思想(信仰)、行为(仪式)、声音(音乐)三者间的互动关系,探讨《香花》仪式音乐在仪式中的运用问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行古汉语辞书多将古文献中表“率领”义的“以”字释为介词,但据古字形所示词义、与动词相同的用法和 分布、动词异文、训诂学家以动词相释及与动词同义连文的语言事实,则充分说明了它应归属动词而非介词。  相似文献   

19.
两行说出自《庄子.齐物论》,主要是指人从道的角度观物,超越百家物论的是非之辩,以是非两可的态度因任自然。王夫之在中晚年日渐从人生观等层面上接受了庄子的两行说,并创造性地将其运用到诗学理论与批评中。王夫之诗学中的双行说以情景妙合境界中的情景双行为核心,兼及诗的意句双收和哀乐双行,具有很高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网上履行”合同的履行发生在网上,不存在物理交付,使得在依“合同履行地”特别管辖规则对此类电子合同案件确定管辖权时,因合同履行地难以寻找而遭遇困境。在网上履行的情况下,合同履行地管辖规则适用的重点在于:根据合同交易的内容和方式,确定其交易性质,以确定合同履行地;需兼顾诉讼各方利益,在运用信息传送地、接收地方法的同时,考量网上行为与管辖地的关联度,合理确定管辖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