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语文学科是培养语文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语文学科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素养过程.语文素养过程应当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好语言与言语、内容与形式、思维与语感、课堂与生活、教法与学法等各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松泉通过对语文、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教育这三个概念的研究与廓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语文素养规律观:语文素养是学习主体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语文课程个性化的目标和过程;语文素养过程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语言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言语内容的教育为言语形式的训练服务,思维训练为语感培养服务,课堂言语实践为生活言语实践服务,教法为学法指导服务,是为王松泉语文素养五律观。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不少语文教师往往费力不讨好,用力很多,效果常常难如人意。这就需要认真探索,本文试图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去探讨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问题。 在语文教学系统听、说、读、写四个要素中,听与读主要是训练以语言为载体的信息的接收:说和写主要训练以语言为媒介的信息加工和输出。写不是随机应变的语言处理,而是在接收多种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组成新的语言信息,因而具有更大的难度。从听、说、读、写四个要素的功能看,写更具有培养学生在接受多种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创新的语言信息的性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教育理论的科学观基于对中国传统语文的深刻认识。据此他倡导语文教育应该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终身以之"的习惯为主要目的,强调学科的"言语"本位和运用的特点,并对语文教材科学化序列的构建,具有民主色彩的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进行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从而以科学为导引奠定了现代语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属工具类课程,应该为推进素质教育尽到应有责任。语文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各种能力为总目标,还必须深入挖掘语文学科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出发,确立语文素质观,并且从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上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搞好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读”既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既是一种语言能力,又是一种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但由于人们普遍缺失对“何为读”“为何读”“读什么”“怎么读”等问题的“终极思考”,因而在实践中“读”往往仅仅沦落为流行的一种时尚形式,失去了“发展功能”——“读”的价值所在。本文在对“读”从现实、历史和学理等层面作过一番考察之后,提出了追寻“读”的发展功能的战略和战术“形式与内容并重”“活动与指导并重”等六大原则。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呼唤着师范语文教学的改革。本文试图将语文教学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探索语文科在师范教育整体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以语文”四观”涵盖语文教学改革的观念、内容和途径,达到实施素质教育之目的。 一、语文的服务观 素质教育的全民性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教学应从“天上”回到“人间”,由“贵族”走向“平民”,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实用性,使培养的学生能主动适应当地需要,直接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实现教育的社会化。 加强语文的实用性,就是要让师范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须臾都不可离开的言语交际所需要的听、说、读、写、教的本领。这是语文学科解决为社会服务的核心问题和根本途径。 实用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应用文体的自然属性。农村实行经济承包,需要草拟契约、签订合同;办企业要写新产品说明书、招聘启示、广告等;改革中出现新人新事,要向社会宣传,就要写新闻、通讯报告;一些做法和经验要推广,又要写总结和调查报告;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要宣传,就要写宣传稿、广播稿。这些,都使语文大有服务天地。  相似文献   

8.
“阅读好比采花粉,写作有如蜂酿蜜。” 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了读和写的关系。阅读是语言材料的吸收,写作是语言材料的运用。要吸收得好,对于读物的宇、词、句、篇,就要理解深透;要运用得好,先要吸收得好,吸收得丰富多彩了,在运用中才能更好地吸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把阅读和写作尽可能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助读。那种“读不管写”“写不管读”的作  相似文献   

9.
探讨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的当代特征不仅是对时代哲学主题的回应,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要求.实践唯物语言观的当代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语言在场与不在场的统一;本位观照与外位参照的统一;语言本体论与实践性的统一.这三个特征分别与对人文精神的时代呼唤、交往主体对本位与外位关系的辩证把握,以及诗意地栖息在语言家园的同时开拓家园、耕耘家园的时代要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和工具。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就越准确。语文学习的积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其途径主要依赖于读。小学阶段正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代,所以让学生背诵经典作品,扩大阅读量,增加语文积累,增强语文底蕴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从信息理论、传统和近现代基础语文教学的视角,论述"读"与"写"的相互关系,提出大学应用写作教学应加强和重视阅读教学,要以"读"导"写"、促"写"的观点,并针对目前学生学习应用写作普遍存在的"语言表达难、格式规范难和思维理顺难"三大难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概括胡适的国语文学观在创作实践所形成的运用白话的基本态度 ,结合胡适新诗及戏剧的创作实践 ,分析胡适国语文学观在创作中的得失及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语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英汉语言上的差异导致了各自在语篇组织模式上的不同。分析英语语篇的模式,把握英语语篇谋篇布局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会分析语篇、理解语篇,更为有效地运用语篇模式进行阅读和写作,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口语课的方案设计。首先阐释了口语教师了解学生口语实际水平的必要性及方法;其次从如何处理好听说读写各项言语技能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互动型”教学模式、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来强化口语等方面进行了诠释,以便为今后的口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改造问题是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世纪性的核心问题。致思路向的狭隘、研究视角的偏颇和对“现代性”义涵的认知模糊和混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胡塞尔的现象哲学特别关注于人类的意识现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透视现代中国文学现象的认识论。现代性由纯粹的思想问题转换为综合性的美学问题,实现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视野转换。现代性美学是由三个层面有机构成的理论框架,它为现代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提供了指针。  相似文献   

16.
从语言学层次上来理解英语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指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教学。当下的教学体制对语言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忽视了对语言知识的基本教学。笔者在语觉论学者们的言语理解与言语生成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试图把语法教学融入到“言语交际式教学”模式当中,使学生在习得语法规则的前提下,更好地把学习内容迁移到语言交际情景中去,使语法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个体。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语文教育的人文观是在对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中建立起来的。为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 ,确立人的主体人格 ,形成人的精神文化内涵 ,反映现代文明的背景下人和人生的完整概念 ,他以学科为本位 ,以“立人”为基础 ,以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为核心 ,以帮助学生的现实人生为起点 ,构建了新型的现代语文人文观  相似文献   

18.
学界历来都非常重视文字和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其实书写方式对思维方式的影响更大。动态的文字是记录和传播,动态的语言是表达和交流。历史地看,文字和语言都必须完成于书写才能存留下来。材料、工具、对象之不同直接造成记录、表达、传播之不同,由此形成思维方式发展之不同路向。简重帛贵、字形复杂、刻录艰难等因素造成了中国古代片段的、摘要式的书写方式,形成了跳跃的、富于阐释空间的文本样式,发展了中国“直觉慧悟”的辩证思维方式。由此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作为中华民族之根的汉字和汉语,在现代思维功能方面与其他文字语言并无不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着眼于现代汉语第一次课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探讨,以期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第一次课就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尽快地认识到所要达到的目标。文章从现代汉语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出发,结合语言事实的发现与分析,说明创新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并且具有相关的语言知识转化为从事事实分析的能力。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多多关注语言生活,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做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观的现代生态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它从整体论的原则出发,提供了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构架和思维模式,放弃了近代机械自然观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所蕴含的基本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生态理念惊人地相似,为构建中国自己的生态伦理学提供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理论渊源和思想资料,进一步阐明了“天人合一”观的现实价值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