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通过分析《邮局》 ,评述了泰戈尔戏剧美学思想对其戏剧作品的影响 ,剧中诗化的人物形象提升了戏剧的艺术品味 ,静中寓动的戏剧艺术特色使泰戈尔的象征主义戏剧风格独具。  相似文献   

2.
“临川四梦”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唐代小说。汤显祖在改编唐人小说之际,对其叙事视角也加以改造。相比之下,唐代相关小说《霍小玉传》《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离魂记》显示了丰富多样的视角操作艺术,并以多视角叙事为主,汤显祖则根据戏剧舞台演出的需要,在叙事视角上通过八种手段将叙述者隐身于戏剧人物之中,使戏剧中的许多人物具有了显在的叙事功能,这种替身的叙事在本质上是一种全知叙事,由此可以窥见汤显祖戏剧叙事艺术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吉檀迦利》文学渊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印度近代史上的伟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创造性活动遍及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许多社会生活领域;作为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巨匠,他开拓了一系列近代艺术门类之先端。尽管在绘画、音乐、小说和戏剧诸领域均被奉为宗师,但他本质上是诗人,诗歌是其成就最为卓著,收获最为丰硕的文学创作形式。他以其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震动东西文坛,赢得了世界性的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幕间》的详尽分析,指出作者在小说形式上的实验,她提出的“戏剧一小说”致力于小说和戏剧界限的消弭,艺术与自然的融合。她塑造出的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改变了女性在历史和现实中失语、无名的状况。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白痴》的创作当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戏剧化态势。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开场白、序幕、场间转换和幕问转换等戏剧的排篇布局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呈现出戏剧的逻辑结构。在作品的时空安排上,他也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包容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此外,小说还引入了对白、突转、悬念、小丑和道具等戏剧的重要元素,从而凸显了作品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将戏剧艺术完美地融入小说《白痴》的创作当中,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戏剧式小说,使作品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变幻莫测的戏剧化态势。陀思妥耶夫斯基将开场白、序幕、场间转换和幕间转换等戏剧的排篇布局方法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呈现出戏剧的逻辑结构。在作品的时空安排上,他也借鉴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包容性和情节的丰富性。此外,小说还引入了对白、突转、悬念、小丑和道具等戏剧的重要元素,从而凸显了作品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7.
1 文艺复兴运动初期问世的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标志着欧洲的小说艺术从民间故事脱胎诞生。从文艺复兴运动到十九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运动的漫长的五个世纪中,欧洲小说艺术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然而在这五个世纪的欧洲文学发展中,小说艺术的成就还远远不能和诗歌、戏剧匹敌。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以莎士比亚作品为代表的戏剧,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体现在以莫里哀、拉辛和高乃依的作品为代表的戏剧上,启蒙主义文学虽然在小说创作上颇多建树,然而最突出的成就仍然是  相似文献   

8.
气候与戏剧、小说人物的关系这个属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的问题,过去鲜有人探讨过,这里所讲的戏剧小说是指那种抒情色彩比较浓郁的戏剧小说。文章以《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为例,分析了她们的性格、命运的转变与特定时间和地域的气候(物候)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影射 ,作为一种文学技巧 ,最先出现在《诗经》 ,日后由于意识形态变化的原因 ,并在儒家文学观的指引下 ,逐渐推广到辞赋、散文、小说、词曲和戏剧所有文学领域 ,表现形式也由单一的比喻象征发展到多种类型 ,形成姿态横生、形式大备、羽翼丰满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编有剧本和俚曲若干种,《聊斋志异》多方面涉及戏剧艺术。本文探讨古代戏剧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一个侧面稽考蒲松龄的文学艺术渊源。作者认为:蒲松龄关注优人生活,深入了解戏剧作品和表演艺术,为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素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关系的安排、故事情节的构思都得益于古代戏剧,后人热心于把聊斋故事改编为剧作并大获成功,与此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从跨文体创作角度论述老舍戏剧与其小说的文本沟通,从题材、主题、人物、结构、语言等方面具体分析这种沟通的存在,可以更加深入地把握和理解老舍戏剧创作的特点,同时也利于全面完整地了解老舍整个创作的流变。  相似文献   

12.
清代,诗话、词话、小说和戏曲评点、曲论及其他有关文艺问题的论说遍地丛生,"诗文评"的各种著作大面积出现,是中国古代文论"集大成"的时代。在诗论方面,许多学者的思想、著作都带有所谓"总结性"、"集大成"、"系统化"的成分,而叶燮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可谓清代诗论家第一人,其《原诗》内外篇四卷数万言,是中国"诗文评"史上少数几部最富体系性和系统性、理性思维缜密、哲理味道甚浓的"集大成"理论著作之一。小说评点的代表人物首推金圣叹,他的成就,一是表现在特别区分了叙事文学之"纪实"与"虚构"的特点;二是对叙事文学写人状物、性格刻画作了精彩论述,总结了前人又超越了前人。而曲论则非李渔莫属,其《闲情偶寄》中《词曲部》、《演习部》和《声容部》之一部分,堪称中国古代最出色、最具系统性、吸收并总结了前人的有关理论思想的一部"集大成"曲论著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20年代文学研究会的问题小说作家群里,最具代表性的应推王统照。他在文学史上被公认为是这时期的“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他早期(1921-1924)的翻译文学与创作的问题小说之间的互文性对话关系:从俄罗斯、东欧等弱小国家现实主义作品的翻译中,王统照确立自己创作问题小说的现实主义方向;从对泰戈尔和叶芝等作家作品的译介和研究中形成了“爱”和“美”的理念,用此解决中国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其创作的问题作品,大都可以找到其与外国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本研究表明,王统照的创作主题、题材和创作手法等,都是通过借鉴诸多外国作家和作品,将其创造性地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早期文艺观,是在接受西方众多美学思想熏陶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也包含唯美主义理论。其唯美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波德莱尔、裴特及王尔德等作家的影响。他早期在文艺理论上奉行为"艺术而艺术"的无功利主义,小说、诗歌、戏剧等创作都不乏较为典型的唯美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认为契诃夫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艺术技巧,与他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理想的严肃思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具体指出契诃夫对中国新文学作家的影响.同时本文也指出了契诃夫的小说与戏剧创作在中国具有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打开了新视野,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也为探讨茅盾的文学翻译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茅盾在1916年至1949年的33年间,翻译了外国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近二百万字,其中大多是弱小民族、苏俄以及东欧国家的文学作品。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茅盾对翻译问题的认识极为深刻,开创了国内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先河。同时,茅盾致力于世界进步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实现他那“疗救灵魂的贫乏,修补人性的缺陷”的政治目的,具有十足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18.
方志敏文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另一类是实用文体,有传有史,还有书信、政论、演讲稿和法规、计划、指示、报告等公评议,其中狱中文稿是方志敏文章中的精华,不乏精品名篇。方志敏以“写作”或抒发情怀或为着实际的工作和斗争,将自己大[写的人生和未尽的事业推向永恒。  相似文献   

19.
李渔家班在清初享有盛名,它对李渔戏曲创作、戏曲理论产生重大影响。然而在目前研究中,其成员组成、存在时间、戏曲活动等基本情况仍模糊不清。本文对李渔留存的诗、文、词、小说、戏曲及李渔友人诗文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以年表形式对李渔家班作若干的考述。  相似文献   

20.
泰戈尔关于自然的生命体观念及其所倡导的亲善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思想与生态哲学思想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从以泰戈尔为代表的东方民族的思想智慧中可以汲取有利于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