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杰作《五号屠场》,冯内古特是一位具有生态意识的作家。在小说中,冯内古特通过记录德累斯顿大屠杀事件及主人公毕利·皮尔格里姆二战前后的时空旅行,反映出后现代背景下的人类与自然界及生存坏境的关系,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后现代生态情怀。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美国当代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名作《猫的摇篮》,指出冯内古特是一位具有生态忧患意识的作家。他在小说中运用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透过一个"世界末日"的故事,深刻地描绘了后现代背景下科技、人性、自然的异化与失衡及其导致的各种生态危机与灾难,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后现代生态环境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极具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散文集《没有国家的人》中,冯内古特再次以公众代言人的姿态评价了美国社会的现状,批判了社会的弊端,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社会前景的担忧,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是对黑色幽默文学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嵌套式结构(“嵌套式结构”中文语境未见成规译法,笔者试译)这一元小说技巧主要涉及中国盒子式的结构或嵌套结构不同层次的复制问题。它是最常用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之一。冯内古特在他的两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五号屠场》和《冠军早餐》中分别从三个层面使用了这一技巧。它们是故事层面,文体风格层面和叙述层面。  相似文献   

5.
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冯内古特在小说中坚持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观,深切关心后现代、后工业、晚期资本主义时期人的生存状况与命运,用主张宇宙的所有组成部分都应该承认差异、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生态后现代主义伦理,建立生态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拯救人类的大家庭,恢复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性,强调生活在凝聚性文化中的生态后现代主义精神,目的在于重构一种视人与自然为宇宙组成部分的民主、和谐、生命之间相互关爱的社会.探讨冯内古特小说的后现代伦理对于推动人类不断进步,走向一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会具有重要的认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当代作家冯内古特最有影响的后现代小说《五号屠场》,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战争的荒谬残酷。小说以荒诞的艺术手法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深化了反战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约瑟夫·海勒和库尔特·冯内古特同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二人在人生经历、创作题材、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方面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两位作家都在二战中饱受战争创伤,战后又不约而同地在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和《五号屠场》中塑造了同样受到战争摧残的主人公约塞连和毕利·皮尔格里姆。通过回忆,约塞连和毕利平复了创伤,两位作家也通过写作走出了阴霾,为自己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五号屠场》是库尔特.冯内古特最受赞誉的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冯内古特消解了传统意义上历史和虚构之间的二元对立,模糊了二者的边界,运用了一系列叙事策略证明了历史文本的写作也可能具有虚构性。小说文本虽然本质上属于虚构,但对比历史文本,却更加具有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虚构的另一种意义——重新解读冯内古特的《猫的摇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小说《猫的摇篮》为契入点 ,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 ,结合后现代小说理论 ,深入探讨了美国当代作家冯内古特对于虚构的独特理解。文章首先指出 ,作家通过考察虚构相当于真实的意义 ,有效解构了谎言和真实两元对立 ;在此基础上 ,揭示作家所倡导的理想的虚构模式 ,即一种具有自省意识虚构 ,它融合人类与生俱来的游戏精神 ,在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游戏里 ,确立生活的含义 ,界定个人创造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0.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第五屠宰场》是作者以自己在战争中的真实经历为题材的反战小说,小说中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英雄,也没有美好品性的基督教徒似的人物。在创伤理论的关照下,小说的众多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比利以及兼具作者和叙述者双重身份的库尔特都表现出亦真亦幻的特征。冯内古特的创作过程是再现创伤的过程,努力克服创伤的同时又必须接受创伤。这种独特的创伤写作艺术,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印证小说的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典型特征,使作品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小说家、后现代派文学的先驱库尔特·冯尼古特的作品《五号屠场》,堪称美国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冯尼古特所生长的家庭环境、社会背景以及他本人参加二战的经历,促使了他“宿命论”人生观的形成.这种“宿命论”人生观在其代表作《五号屠场》中有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恰恰体现出这种机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两部黑色幽默和反讽小说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注解:其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美学价值追求;而在其看似轻松、滑稽、悖论式话语、碎片加拼接、非线性叙事等书写方式构成的故事表层结构之下却清晰地表达出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政治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冯内古特的代表作之一《猫的摇篮》是部现代启示录式的小说。作者通过揭示科技的毁灭性力量、人性的扭曲和宗教的欺骗性积极探讨了人类生存的意义,预言了不道德的科学必将带来人类的自我毁灭和世界的灾难性未来,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5.
《冠军早餐》是美国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很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式的拼贴手法。通过玩弄拼贴这一语言游戏,旨在描写的混乱复杂的世界,揭示现实世界存在的问题,提醒人们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来建造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6.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发表于1969年的<五号屠场>是他的代表作.并被认为是一部后现代主义小说.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角度研读<五号屠场>,分析其写作技巧,可以看出冯内古特独创性的运用这些技巧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写作模式,为.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读<五号屠场>,从后现代主义元小说角度出发,对这部作品中的戏仿技巧进行分析,指出冯内古特打破了传统的小说写作模式,为小说这一文学形式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60年代的文学中疯狂成为一个政治符码。疯狂的内涵在20世纪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混乱演变为救赎。冯尼古特参战的亲身经历迫使他在《茫茫黑夜》和《五号屠场》中塑造了精神分裂和多重人格这两种疯狂形态。尽管疯癫者形态各异,但是他们的存在就是反战。  相似文献   

19.
记者与作家之间似乎只有“一墙之隔”,不过,虽然同是写文章,两者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同时,两者也可以互相塑造:许多热爱文学的人投身媒体,而许多记者见识过社会百态后成为了一流的作家. 冯内古特:挖掘“人类愚蠢行为”的老报人 冯内古特的早期作品集《众生安眠》,有一篇名为“众生安眠”的同名主打小说.初露峥嵘的黑色幽默大师,在这一短小精悍的故事里,披露了西方新闻业运作机制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20.
冯内古特的末世叙事小说《加拉帕戈斯群岛》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与虚构的生态图景,以黑色幽默艺术风格与人文主义生存理念再现了当代西方政治经济体系下的生态模式。文章从人类对动物的利用与虐杀、资本对人类的辖制与人类的技术崇拜、人类社会多种因素引起的生命大规模毁灭等层面,反思西方社会20世纪下半叶生态恶化的多重根源;以动态的整体论的视角看待冯内古特的生态焦虑,指出人类与动物的跨物种联系、技科学(techno-science)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皆为人类未来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