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制度转型比较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几乎接近一致的看法是,中国改革之所以比俄罗斯改革较为成功,就在于中国选取了“渐进式改革”的路径。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看到另外一面,即中国“渐进式改革”具有矛盾累积的性质,即随着改革的深入,矛盾越发突出。而俄罗斯“休克疗法”所造成的矛盾是暴发式的。我认为当前中国最大的危险并不是旧体制复归,而是改革不能按初期的预想继续推进,使得中国改革成为“半拉子改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社会各阶层对于改革的不同态度。改革20多年来,与增量改革相关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以及“新兴的资本…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改革迅猛发展,引起了西方经济界人士的关注。中国怎样向市场经济过渡?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断言: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采用“休克疗法”。 何谓“休克疗法”?从休克疗法在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实践以及萨克斯本人的描述中,休克疗法主要是“三化”,即稳定化、自由化、私有化,具体表现在:通过财政信贷双紧政策以达到经济稳定化;实行一次性放开价格和废除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以价格和外贸自由化来启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改造,达到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启动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3.
约翰·罗斯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俄国实施“休克疗法”的动机,是使俄国经济成为世界市场能源和原料的供应地。中国恰恰因为与此建议相反,才获得了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在论述“生产力经济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关系时,就当前国内外人士对我国改革、发展的议论,谈了自己的看法。 一、“休克疗法”不合中国国情 孙尚清说:美国哈佛大学有位研究“休克疗法”的教授对我说,社会主义国家搞改革,最好是一步到位——搞私有化,这样改革成本低,否则成本就高。对此,孙尚清说:在改革中,我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与中国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考察中国经济改革对俄罗斯困难形势的影响自然颇具吸引力。俄罗斯摇摆于中国与西方经济模式之间乃是两种激烈的理论争论在现实世界的反映:第一种争论是休克疗法拥护者与渐进式经济改革支持者之间的争论!第二种是主张经济改革应先于政治改革的人与认为改革顺序无关紧要的人之间的争论。人们认为,虽然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将不得不比休克疗法专家所期望的进展缓慢,但是采用中国模式并不会为俄罗斯经济改革者提供切字可行的“第三条道路”。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对俄罗斯独特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制约因素以及她尝试同时走向民主与市场的结果所作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主权国家在其活动开始就以原苏联的主要法定继承人的面目出现,尽管俄罗斯不能与昔日超级大国苏联相提并论,但是俄罗斯具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科技力量,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因而俄罗斯在当代世界中仍然扮演着强国的角色,并试图通过经济改革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重现昔日“辉煌”。1992年初,俄罗斯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激进的“休克疗法”。然而,“休克疗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有消  相似文献   

7.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一个脱胎换骨的体制转换过程,不可能一航而就。“休克疗法”并不能解决俄根深蒂固的低效益和低效率的问题,相反引起了社会的剧烈震荡,使社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普遍贫困和大批失业。现在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认为温和而渐进的改革更加适合俄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当前,中国和一些国家,都在经历着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体制变革的方式,从基本特征上看就是两大类:激进式的改革(“休克疗法”)和渐进式改革。中国正在加快改革步伐也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我们过去和现在所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这条道路能否走得通,与其他国家的“剧变式”改革相比孰优孰劣;作为一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能否一方面进行渐进式的经济改革,一方面加速经济增长,尽快缩短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更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本文力图就有关的理论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当今改革时代的中国文学出现了两种偏向:一是迎合读者的胃口,呼唤“英雄”,二是艺术至上”,走向“淡化”。我觉得,前者太“现实”,后者太“不现实”,都不能算改革时代文学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过程具有双轨并行格局、从边际向全局扩展、经济与政治及改革与发展过程统一的特征。本文运用动态优化分析表明,在中国改革这样一个调整成本巨大的制度变迁中,根本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由原有制度“跳跃到”新制度,即采取“激进式方式”;相反地,通过“渐进式方式”可以把调整成本融汇到整个改革过程中去,逐渐地趋近于目标。因此,“渐进式方式”是中国改革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这里我向广大读者推荐一篇由英国议会工党顾问约翰·罗斯所写的文章.题目为《俄罗斯经济的两大特点和经济改革》,文章中约翰·罗斯比较了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两个方案——“休克疗法”和中国改革方法,并由此得出结论:第一种方法对俄罗斯是有害的,第二种方法对俄罗斯是有益的.他令人信服地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推荐的“休克疗法”要让俄罗斯丢弃工业化;并将俄罗斯转变成生产日用消费品和原料的基地.然而,中国的改革方法能帮助俄罗斯更好地发展消费品生产,而且能不断地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约翰·罗斯的文章第一次发表在专业性很强发行量较小的杂志《经济学和数学法》(1993年第2期第29卷).实际上这篇文章在广泛的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个没有偏见的专业研究员客观地分析了俄罗斯经济崩溃的原因,说明俄罗斯经济崩溃是人类历史上前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陷入了科尔内提出的IB模式陷阱之中,即不完全市场基础上的行政协调经济。这种状况是同我们在改革中推进了价格双轨制和不完全的两权分离分不开的。前者导致了经济体制“双重模式的渗透和干扰”,后者则保留了传统体制下政府行政干预的基础和企业资产的产权虚置状况。承包制虽不能完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却具有现实过渡性,并给深化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作者还捉出了全要素进入市场、全要素参与经营、全要素产权明晰化这一新的改革主线的选择,并阐述了由承包制向这一主线的循序过渡。  相似文献   

13.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政府改革等等,不能都叫做“市场化改革”,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各领域的自我完善。这应该是明白的。国家机构改革,也只能说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进行,而不能按“市场化改革”的原则来进行。就是在经济领域,也不完全是“市场化改革”,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市场化改革”所能概括的。这里在“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共选择理论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中国政府历次机构改革 ,仍不能完全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本文试从公共选择理论的“经济人假定”出发 ,指出 :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经济人”行为倾向 ,才是机构改革“怪圈”产生的真正原因。在此基础上 ,本文以公共选择的理论视角对我国机构改革“怪圈”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克服这一问题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选择了渐进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是一条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改革道路,尽管在实践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理论上却备受争议。本文试图通过理论的角度,分析说明渐进式改革从总体上优于休克疗法式的改革,并指出,在渐进式改革的过程中,只单方面进行体制内或体制外的改革,效果都是一样的,并且是渐进式改革模式中效率最差的。而同时进行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市场化改革是最优的渐进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改革、革命与“激进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革命与“激进主义”耿云志一、关于革命与改革从前有一个时期,流行一种观念,以为革命就是流血的阶级斗争,就是暴力夺取政权。非此,都不能算是革命,只能认为是改良。而改良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除了戊戌维新运动,还有几分积极意义之外,其余皆一概被否定。而...  相似文献   

17.
从俄罗斯国情、规律、政策和理论等多方面多角度透彻而深刻地分析了俄罗斯“休克疗法”失败的原因;阐述了普京提出的经济改革新道路,所作的体制模式选择和主要政策调整;提出适应转型国家的划分标准和依此划分的市场经济类型,指出选择体制模式的关键是处理好目标模式与阶段模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省直管县”改革问题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省直管县”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理性反思可以发现,“省直管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它不仅受激励因素推动还要受约束条件的限制,因此不能过于看“恶”地级市而纵容县级政府的“要权”冲动,我们在改革方案及其实施路径的选择上应更加谨慎,以确保这项改革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论述了1992年内俄罗斯经济改革进程中“危机综合症”的具体表现,产生“危机综合症”的主要原因,即实施了激进的“休克疗法”。还分析了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渐进改革过程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实验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演进过程。邓小平提出的“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试错的方法,包含了制度创新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但渐进主义的改革方式之选择,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进程中当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协调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