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民事证据交换制度是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事人起诉与法院审判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证据交换制度对于加强审判功能、实现公正与效率等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的立法及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通过对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学术研究与司法实践总结,有利于加深整个法律界对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事诉讼证据立法与司法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中证据收集制度主要是用来确定诉讼中事实真相的制度。随着现代民事诉讼进程的推进,各国都对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取得作出了详尽的规定。当前我国也在进一步推动旨在构建以当事人收集证据为主导,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为辅的现代证据收集制度。尽管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上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被一再的强调,但与此相应的具体措施却并不完善。结合我国现状,对民事诉讼中证据收集制度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构想意见。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存在的若干缺陷,从现行的民事诉讼的答辩、举证时限、证据交换、举证责任分配、证人作证等制度方面入手,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举证制度关乎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高效与否 ,庭前证据交换是举证制度的关键环节。针对我国现行庭前证据交换制度存在的不足与纰漏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从审判实务的角度阐述了完善证据交换制度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5.
证据开示制度形成于19世纪的英国,1938年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对其进行法典化,此后便备受各国重视。对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指出其制度功能在于防止证据突袭、收集和固定证据、明确争点和促进审前和解。通过追溯英、美两国民事证据开示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并从证据开示的范围、限制、方式以及制裁等方面,对英美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运作现状进行考察,最终得出完善我国证据交换制度的启示,即可从进行交换的证据范围、证据交换的例外及形式、违反证据交换程序的制裁措施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庭前证据交换程序作为审前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证司法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的双重价值。多年的司法实践表明,证据交换程序并未有效发挥作用。应当通过提高立法阶位、完善证据交换程序规则体系、建立科学的证据失权制度等,使证据交换制度更加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虽已包含着我国民事诉讼证据披露规则的基本因素 ,但在民事诉讼立法上民事证据披露尚未作为独立的证据规则予以确立 ,且证据交换集中披露证据在程序上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文章阐述了民事证据披露规则的基本内容和两大法系民事证据披露模式 ,对证据披露规则设立依据进行法理分析 ,并就我国民事证据披露规则的构建和完善提出初步的构思。  相似文献   

8.
证据交换制度作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完善审理结构、提高诉讼效率和质量、实现集中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司法实践中证据交换制度适用率较低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完善证据交换制度的程序设计,明确证据交换的实施主体、组织方式及法律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证据交换制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证据契约,指平等的当事人之间就正在进行的或将来可能发生的诉讼之事实确定方法所达成的,旨在直接或间接产生诉讼法上效果的合意。我国存在证据合意的规定,但尚未建立起证据契约制度。在我国构建证据契约制度具有必要性,同时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应通过改革民事诉讼模式,借鉴域外证据契约立法理念,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在我国建立证据契约制度。  相似文献   

10.
庭前证据交换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重要程序,其主要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强化庭审效率,以减少讼累。这一制度对于我国目前审判方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证据能力规则是证据材料能否进入诉讼程序作为证据使用的认定标准和依据,在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处于核心地位。我国关于证据能力的规定比较薄弱,在立法上缺少明确的界定和规则,导致实践中的法律适用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构建体系化的证据能力规则,是诉讼制度和证据法发展的需要。体系化的证据能力规则应当包括三方面内容:证据能力的内涵以及后果、证据能力规则的动态程序以及证据能力规则的静态标准。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途径,也是维系社会协调与和谐发展的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则必须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是维护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底线。和谐社会的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也包括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证据是诉讼的灵魂,保证各种诉讼的顺利进行是刑法的内容之一,文章对我国刑法分则中的证据犯罪立法进行了评析,分析了现行刑法在证据犯罪立法方面的不足,表现为我国证据犯罪的覆盖面偏窄,立法技术的严密性和系统性欠佳,不能适应诉讼程序的需要,影响实体法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受职权主义惯性思维的影响,刑事诉讼中对抗制所具有的交涉-说理机制被忽视。交涉-说理机制的本质是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市民社会为其力量源泉,建构理论为其认识论基础。探讨这一机制的理论基础,明确其本质及必要性,并探索其制度实践途径,有利于诉讼观念的转变和制度的构建,在诉讼法修改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证据制度在诉讼法学中的基础地位是由诉讼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诉讼过程是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自由心证制度已从传统走向现代,并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同。作为一项证据制度,其内在的科学品格突出,在诉讼中的价值维度是多方面的。其对于克服法定证据制度之弊端,发现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我国应吸收和借鉴自由心证之有利因素,在有效克服其弊端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合理的运用,积极构建我国的现代自由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16.
经过理论与立法实践的发展,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有些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议,由于鉴定人在整个司法鉴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鉴定活动的实际承担者,鉴定人的法律定位、资格认定和选任、鉴定人的权利义务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是构建合理的司法鉴定制度使之与现代诉讼活动的发展相适应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点警制是新生制度,目的为提高办案效率,却混淆了权力与权利的界限.通过分析诉讼效率与诉讼公正之间的冲突关系,发现点选警察制没有根本性提高办案效率,反而加剧控辩力量失衡,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摘要: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尚未确立答辩失权制度,而现行的答辩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有违程序公正原则,降低庭审效率,不利于现行民事证据规则的推行。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合理限制,有利于落实诉讼平等原则、避免举证混乱、提高诉讼效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国外答辩失权制度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合理性,因此我国应当借鉴英美法系以答辩期间作为答辩权行使的法定要件的立法模式,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同时也应注意保护被告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现阶段环境诉讼案件还不是很多,因此环境诉讼中有关规定的不足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环境法的普及和相关诉讼案件数量的增加,明确并改进与此相对应的诉讼法律规定很有必要。由于环境法涉及法律多样的特点,对起诉资格的法律研究也需要从环境民事诉讼、环境行政诉讼、环境刑事诉讼等不同角度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20.
我国群体诉讼制度构建的法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解决群体性纠纷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但由于人们在对群体诉讼的价值和功能的理解上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大部分法院并没有按照法律规定的代表人诉讼程序来处理群体性纠纷,而是采用传统的诉讼方式分别处理,这一做法不仅违背立法宗旨,也与群体诉讼制度设计的初衷(基于诉讼经济和司法统一的目的)严重背离。因此,探究群体诉讼制度创设的价值功能与其所期达到的目的,对深化我国群体诉讼的理论研究、指导群体诉讼的司法实践及推动相应制度变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